寻访桃花坞

2019-01-17 06:05刘建春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桃花坞唐伯虎年画

清代名画《姑苏繁华图》中的桃花坞(刘建春供图)

苏州桃花坞,曾经桃花灼灼,灿若云霞,也曾百工聚集、机杼声声,手工艺制作盛事,延续了300年。

登上苏州城北的北寺塔,朝西望去,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这就是桃花坞大街。

这条600多米长的街道,还留存着桃花坞昔日喧闹的痕迹。然而,在今天,要寻访桃花坞的原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经过上千年的变迁,沧海成了桑田,乡村田野成了挨挨挤挤的枕河人家。幸好,古城的街巷河道,结构稳定,数百年不变,今天人们还能勾画出古代桃花坞大体的范围。

世外桃源曲水流觞 

走水路从苏州城西北的阊门进城,沿着西中市、东中市旁边的水巷往东,快到接驾桥时折向北,一直到齐门,这条弯弯曲曲的河,古代就叫桃花河,桃花河以西以北,被护城河环抱着的一大片地域,就是古代人理解的桃花坞。桃花坞,就是苏州城的大西北。

古代的行政区划,和今天不一样,没有市区、农村的概念,自秦朝一直到民国,桃花坞所在的这块地方,都属长洲县大云乡。桃花坞的范围,涵盖了大云乡全境。

古代的苏州城,是个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但城里也不乏空旷之处,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甚至有城里居民以种稻、采桑、打渔为生。

大云乡这里,水土丰美,阡陌纵横,特别适宜种桑树,汉代是一大片桑园。清晨,人们从旁边路过,一定能见到一大片带着露珠的桑林中,有紫色丝绸衣裳若隐若现,秦罗敷们身挎竹篮,忙着采摘桑叶。

渐渐地,有人看中了这块土地的宁静,在这里购地建园。先有北宋熙宁年间,梅宣义父子构筑五亩园,不久,太师童粢也在此筑童氏别业。

这年秋天,正是桂花飘香时节,苏东坡应邀来到苏州,到同事兼好友梅灏家中的五亩园做客,参观了梅家园林的梅坞、桃林、竹林、寄草庐、碧藻轩、拜石台、荷花池等景点,留下了“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的诗句。

和梅家的园子相比,童家的园子就更大了,达700亩。里面有走马楼、清夏轩、旷观台、药栏等景点,而且有一大片桃园。范成大曾于某年早春受邀游童园,留下了“雪后春事起,红云蜂蝶边”的诗句。恰好梅童两家是世交,于是,两家仿效曲水流觞的故事,将两园池塘打通,一端通往梅家双荷花池,一端通往童家的千尺潭。三春时节,繁花似锦,苏州人争相前来踏春赏花,成一时盛事。

唐伯虎的慢時光

桃花坞往南数百米,一条东西向的繁华大街,正对着阊门,犹如苏州城的东西向中轴线。

一座小桥,名叫皋桥,坐落在东西向的大街中间,往东叫东中市,往西叫西中市。唐伯虎的家就在皋桥附近,家里开着一家酒肆。

桃花坞,就是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也是好地段。

阊门的繁华,唐伯虎见到了,桃花坞的幽静,唐伯虎也看在眼里。因此,到了36岁那年,历经了人世沧桑后,他想寻找一个宁静之所,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归宿。就这样,他看中了桃花坞。

那时候,梅园和童园不再有昔日的辉煌,桃花坞略显寂寥。为了筹集造房款项,唐伯虎去了一趟徽州,一路卖字鬻画,终于筹得启动资金。

清贫文人的园子,规模和达官显贵的没法比,只是一块空地上建几幢茅屋而已。园子断断续续修了三年终于完工,朋友们纷纷前来道贺,还为简陋的屋子起了好听的名字:学圃堂、蛱蝶斋、梦墨亭等。

桃花和梅兰竹菊是少不了的,最奢侈的是种了半亩牡丹花。池塘里养了金鱼,种了荷花。望着花了数年心血造起来的园子,唐伯虎心情大好,写了一首《桃花庵歌》来纪念别墅落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简陋的桃花庵,深藏在姑苏城内,却是明朝顶尖文人及书画家的沙龙。和唐伯虎同龄的文徵明来了,比他大11岁的祝允明来了,武英殿大学士王鏊来了,还有80岁的绘画界泰斗沈周,从阳澄湖边的小镇乘了一天的船也来了。一时间,桃花庵里歌咏唱和,高朋满座。

没有客人拜访的日子,唐伯虎会睡到日上三竿。没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去办,他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恬静与安闲,看猫咪在薄荷从中跳跃,看燕子在屋檐下飞舞。除了短暂外出,唐伯虎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时光,都是在桃花坞度过的,在桃花坞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唐伯虎的书画和文学作品也达到了艺术巅峰。

木刻年画的渊薮

小小的姑苏城,不同城门口的居民,性格也迥然不同:葑门一带的人一向节俭,好储备田产;齐门一带的勤恳干事,循规蹈矩;盘门一带有点偏僻,老百姓就像腼腆的乡下人。只有阊门这一带,四方百货咸集,仕宦冠盖如云,老百姓是见过大场面的,因此这儿普遍的风气就是喜好奢侈铺张,热爱有艺术趣味的精致生活。这样的风气,催生了木刻年画等手工工艺品行业在阊门附近的桃花坞一带滥觞与繁盛。

桃花坞,就是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也是好地段。距离间门不远,只有一两里地,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在桃花坞一抬头,就能看见巍峨的城楼,越是走近,一股敬畏感越会油然而生。自从京杭大运河开通,阊门这里,便成了水陆码头,货物堆积如山,行人好像流水,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的招牌灿若云锦。

可以说,桃花坞既享有闹市区的交通便利,又别有一番僻静,而且地价便宜,因此明清时百工云集,不仅是木刻年画,刺绣、装裱、扇作、骨雕、玉雕、漆器、盆景、泥人、铜镜、灯彩等八十余种手工行业,在桃花坞、阊门西街、皋桥头、吴趋坊遍地开花,聚集了能工巧匠三四万人。资金不够,西中市鳞次栉比的钱庄是强大后盾,产品做好了,阊门内外的店铺可以将这些工艺品卖到城里,卖到四乡八镇,卖到皖赣、湖广,卖到日本、朝鲜、南洋,甚至更远。

桃花坞木刻年画深受文人画的影响,大俗中透着大雅,逢年过节,再节俭的人家,都要花一碗焖肉面的钱,买一幅年画回来,讨个吉祥口彩。

如今,繁华渐渐散尽,桃花桥、桃花河地名还在,苏州人爱美的情怀依然如故。

猜你喜欢
桃花坞唐伯虎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唐伯虎戏商人
唐伯虎赞画
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唐伯虎送画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