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王辉辉
克拉玛依的阿依库勒水库
正午时分,飞机掠过克拉玛依置身的广袤戈壁,投下一个小而清晰的黑影。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克拉玛依之歌》中的歌词,曾是这座城市的原貌。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黑油”,昭示了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过去数十年中,石油城就是人们对克拉玛依的主要印象。
但鲜少有人知道,目前克拉玛依的绿化覆盖率已达43.05%,并且正以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在堪称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些树木的成活,不亚于当年在戈壁滩上无中生有地建设这座城市的艰辛。
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克拉玛依人努力改变着城市风貌,信息、文创、旅游、循环经济等产业也正在与石油产业齐头并进。克拉玛依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较早地认识到了发展新兴产业与推动石油产业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多年来坚持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多元化的新产业,实现城市发展动能转换,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资源枯竭危机。
在克拉玛依市的云计算产业园里,大厅的电子监视屏幕上,数字不断跳动着;机房里,上千台设备同时运转发出嗡嗡声,指示灯不停地闪烁。每天,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信息在这里被处理、存储和调取。
2010年,国家将云计算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启动试点工作。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提出建设“天山云”的发展计划,并明确指出克拉玛依是“天山云”的核心基地。
克拉玛依的机会来了。
“发展云计算产业,需要建设规模庞大的数据存储中心。这对建设地的土地资源、电力资源、气候条件和地质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克拉玛依在这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叶团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借着自治区政府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东风,2012年,克拉玛依率先建立了全疆首个云计算产业园区。
随后,中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并先后建立各自的数据中心。
就云服务能力而言,克拉玛依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产业园区共建起了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灾备中心、中石油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等4个数据中心,建成9000个机架,已具备使用能力的达5330个,平均使用率为60%,高于50.8%的全国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克拉玛依的云服务能力正在政务、健康、教育等领域遍地开花,且在大数据安防、旅游、地理信息、多语言领域慢慢地形成产业聚集。
以影视后期渲染为突破口,克拉玛依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渲染基地。叶团元说,“目前全国50%左右的影视作品是在克拉玛依的数据中心完成渲染的,未来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入驻,将助力克拉玛依打造影视基地,发展文创产业”。
在克拉玛依市的产业发展规划中,还有更为长远的打算:2018年4月,克拉玛依已获得了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批复,“希望通过信息通道建设,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依托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中心建设,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信息中心。”叶团元说。
为李安赢得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中,一处蔚为壮观的雅丹地貌取景地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正是克拉玛依的世界魔鬼城。
如今,迎来八方宾客的世界魔鬼城已经成为克拉玛依的一张新名片。而全市的旅游业在其带动下也逐渐成为克拉玛依的战略产业之一。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去西北”成为许多旅游爱好者的选择,在这条长长的旅游线路上,新疆是不可或缺的旅游目的地。克拉玛依身处其中,自然受益良多。
克拉玛依旅游局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2000N2017年,克拉玛依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31.25%。其中的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520.10万人次,旅游收入72.91亿元。
早在2000年,当时的自治区旅游局领导就指出,克拉玛依作为北疆区域的中心城市,在旅游发展方面优势明显,并提出了“地下采石油,地上搞旅游”的口号。
发展旅游业的方向确定后,克拉玛依开始盘点和整合自身的旅游资源。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克拉玛依地处新疆旅游北线和中线的中间点,这两条线路的游客接待量占全疆游客接待总量的70%以上。此外,克拉玛依还是北通阿勒泰、南进伊犁、西出塔城、东入乌鲁木齐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城市。
克拉玛依自身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克拉玛依市旅游局局长石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克拉玛依拥有号称汇聚天山风光、一天过四季的独库公路,有被誉为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吸引力强。同时还拥有以魔鬼城为支撑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以黑油山为支撑的石油工业旅游资源,以及以克拉玛依河为支撑的城市休闲旅游资源。
“这与新疆旅游北线以湖泊草原等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差异f生强、互补性大。”石健说。
经过18年的建设,目前克拉玛依建成了38个景区景点、4个滑雪场和81家“农家乐”,初步形成了包括自然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业生态游的旅游产品体系;全市旅游企业及涉旅经营单位超过3800家,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文创等14个领域,形成不断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克拉玛依地处新疆旅游北线和中线的中间点,这两条线路的游客接待量占全疆游客接待總量的70%以上。
多年的积淀,使克拉玛依的旅游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1N11月,克拉玛依全域共接待游客723.27万人次,同比增长44.17%;旅游总消费102.02亿元,增长43.59%。
“近两年,克拉玛依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都在30%以上。”石健说。
尤其是2018年7月以来,旅游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克拉玛依几乎所有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的增速都在60%以
克拉玛依的绿色转型并不局限于积极发展数字、旅游等新产业,还包括加快对石油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展循环经济。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公司)每年能完成600万吨原油加工,既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排放的大户,若在环保方面稍有松懈,便会给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克石化公司始终坚持环保与发展并重、治理与建设并举的发展理念,通过装置工艺提标改造、产品技术质量升级等措施促进清洁生产。
克拉玛依方面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目前克拉玛依的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05%,而且正在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近年来,克石化公司投资6.2亿元,相继建成投产了每年1万吨的硫磺回收装置、热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和催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实现废气的无害排放,甚至回收再利用。
克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副处长杜海波介绍,在原油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对于这种有害气体,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其燃烧排放。这种方式虽能消除硫化氢的安全危害,但燃烧后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直接排入空气中,依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按照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如果采用燃烧排放的方式,每天就能产生35吨二氧化硫。
市民在克拉玛依一号井“大油泡”参观(赵戈/ 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克石化斥资一亿多元先后建设了3套硫磺回收装置,通过技术手段将硫化氢最终转化生产出工业用的硫磺。有了这些设备,克石化公司每年可以减少1300多吨的二氧化硫排放,总硫回收率能够达到99.9%,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从每立方米960mg减少到100mg以下。不仅如此,硫磺回收装置平均每天还可生产17.8吨优质硫磺产品,一年下来可以为克石化公司带来超过1000万元的经济收益。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克石化公司历经10年攻关,在热电厂建设2套“氨-硫酸铵”法烟气脱硫装置,处理后烟气中的污染物不但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回收的硫酸铵化肥还填补了克拉玛依地区化肥市场的空白,这种高效的酸性叶面肥非常适合新疆碱性土壤,深受广大农牧民喜爱,实现了以废治废、造福百姓。
此外,克石化公司还进行了火炬系统改造,建设了瓦斯气柜,并配套瓦斯回收利用系统。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少排放2.59万吨瓦斯气,并产生2500万元的经济收益。
2015年8月,依托克石化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探索和积累,克拉玛依市开工建设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将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的加工处理再制造。
在克拉玛依,有一个著名景点——延明园,园中种植了包括李子树、苹果树、榆树、杨树等在内的各类树木98亩。仔细观察,这些树木大小不齐,并不似许多公园那么精致。然而在33年前,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獨库公路在天山深处穿行(江文耀/ 摄)
建成这样一片树林,整整花了87岁的王延明33年的心血。在“养活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要难”的克拉玛依,这座看似普通的延明园,象征其对绿色的执著向往和追逐绿色梦想的坚韧精神。
克拉玛依地处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曾经是茫茫戈壁上的一片无人区。因石油建城后,战天斗地、改善自然环境始终是一代代克拉玛依人的重要任务。
在极度缺水的恶劣条件下,克拉玛依人用经过简易处理的污水在生产生活区种植榆树,以此修建起了克拉玛依市第一批防风林带,初步创造了可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克拉玛依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人称,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找油的历史,也是一部找水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克拉玛依人靠骆驼拉水以解决油田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问题;60年代则开发了百口泉地下水源,靠镐头建成了75公里长的百克水渠;70年代又修建了白杨河水库和白克明渠、调节水库、黄羊泉水库。
1996年10月,经过多方努力,国家批复了克拉玛依引水工程。到2000年8月,克拉玛依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结束了其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历史。这为克拉玛依产业结构调整、谋求后续接替产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力推动了克拉玛依生态环境的改善。
解决了用水问题之后,克拉玛依又先后启动了造林减排、大绿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昔日“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克拉玛依终于旧貌换新颜。
在当地采访时,本刊记者注意到,在克拉玛依的市区,各式的绿色植被随处可见,在城郊的林海公园里,全长27公里的人工林带成为克拉玛依的绿色屏障。
克拉玛依方面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目前克拉玛依全市的绿化覆盖率达43.05%,而且正在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以“黑油”命名的克拉玛依,正在勃发绿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