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融雪
北京海淀区环卫工人许全华在军事科学院宣讲
“过去生活实在苦,工资只有三十五;凭本凭票不够吃,托人就为买腔骨;回顾改革变化大,凭本凭票去掉它;不愁吃来不愁喝,现在工资几千多;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生活幸福篇!”62岁的王凤岐站在北京市委报告厅的讲台上,读了自编的一首小诗,台下一片掌声。
这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讲师团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故事征集活动首场百姓宣讲报告会现场。
“经过层层推荐、选拔,200多名宣讲员将带着他们的故事走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和网络,密集地展开200多场巡讲。”百姓宣讲工作人员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
为了讲好“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组织方自2018年5月10日便启动了故事征集活动。
不同于以往,为了广泛发动群众,此次活动除了常用的组织推荐渠道,还直接面向社会征集作品。
“大家非常踊跃,我们征集到了超过34万篇(部)作品。”工作人员说,“所有的故事都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年展开。”
如何从34万人里选出200名宣讲员?评审选拔时遵循着怎样的标准?
百姓宣讲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首先要真,要突出个人亲历、亲闻,要以凡人小事反映时代主题,要以真实经历引发情感共鸣。其次,选题总体上要考虑结构均衡。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方方面面的,不能呈现出来都挤在某一个方面。”
大体上来讲,既要有能体现北京标志性变化的故事,也要有“晒”个人成长经历的故事。
其中,体现北京的标志性变化方面,又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面的故事、打造全国文化中心方面的故事、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的故事、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方面的故事等。
“在各个类别里优中选优,再按类别组合不同场次。要做到200多场巡讲每场的组合都能立体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工作人员说。
譬如,参加首场报告的王凤岐,通过讲述自己听音乐用的播放器升级的故事,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善。与他同台的其他宣讲员,有来自海淀区环卫中心的公厕保洁员许全华,讲述的是小公厕大变化;有来自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的第一书记季景书,讲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被组织选派去驻村的经历;还有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童血液病医生吴润晖,讲述了自己的团队一路探索,终于使中国儿童血友病治疗从缺医少药到有了“中国方案”……
百姓宣讲员大都没有在公共场合讲过话,因此,在宣讲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来自大兴的“西瓜大王”宋绍堂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己讲的是祖孙三代瓜王的故事,故事很动人,但一拿起稿子念就“感觉不对”。
北京市委讲师团的培训老师让他放下稿子,随便讲讲自己的故事,结果宋绍堂的即兴发挥赢得了大伙的掌声。
“这就得改文稿了。”讲师团百姓宣讲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看起来很美的句子,念起来就可能像表演,容易和观众产生距离感。而我们的宣讲有点类似口述史加微话剧。”
“在哪个地方断句?哪个地方一鼓作气?哪个地方音调高?哪个地方音调要低?宣讲稿可谓逐字逐句、轮番打磨。”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
王凤岐的宣讲里有句燕舞牌双卡带录音机的广告语——“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培训时指导老师听到这里就说,这句不要念,要按当时的广告曲唱出来。
在首场报告会上,当王凤岐唱出这句时,台下的观众都笑着鼓起掌来。
讲师团一名宣讲工作人员做百姓宣讲培训已近10年,在她看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
稿子改好了,能念会唱了,还得登台。
“我们的宣讲员拿着话筒,但他们不是在播音间,得面对观众;现场没有演说家在舞台上的光电效果,只能靠宣讲者自己拿出最真实的东西去打动人。”该名工作人员说,对宣讲员的培训除了语言上的打磨,还得在表情、形体等多个方面下功夫。
“普通人上讲台会紧张,有些人甚至一上台就不会讲话了,不会走路了,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她介绍道,宣讲员被组织起来集训,不仅有专家老师点对点辅导,宣讲员之间也会互评互助。
来自丰台区环卫中心的李莉华,是这次宣讲的“明星”。培训首日,她就站出来作了示范宣讲。
“她的一笑一颦、吐词语气都很有特点,同样一句话,她说出来就格外能吸引观众。”有宣讲员告诉本刊记者,很想模仿李莉华的风格。
对此,这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不主张模仿别人的风格,因为每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李莉华俏皮泼辣,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多一点;宋绍堂敦厚淳朴,语速就可以慢点,手势就可以少点;年纪小的宣讲员可以卖点小萌;年纪长的就要凸显阅历和人生智慧。
王鳳岐的宣讲里有句燕舞牌双卡带录音机的广告语——“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培训时指导老师听到这里就说,这句不要念,要按当时的广告曲唱出来。
“我认为百姓宣讲其实可以称之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它不同于表演,也不同于日常聊天。”这位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在台上怎么去微笑,什么时候出手势,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的考量。”
“日常的训练越苛刻、越严格,上场的时候才越有底气。”宣讲员季景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经过老师们的反复指导,我们心里很踏实。”
西城文化中心内,82岁的王卓箴满头银发,在观众席上格外引人瞩目。她对本刊记者说,认真聆听了8位宣讲员的故事,自己最感动的是延庆区大庄科乡铁炉村村民的故事。
“因为我自己就在椿树街道党支部,看到铁炉村支部和村民们齐心协力过上了好日子,建成最美乡村,心里很受触动。”她说。
西城区卫生局的徐素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上周刚看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今天在这里看到农民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幸福,感觉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近在眼前、近在身边的事情。”
“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她说。
中央党校教授岳亮认为,“在重大社会教育活动中,把话语权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百姓,让百姓宣讲员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真感受,讲述亲历亲闻亲为的真实故事,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探索。”
“先得到感动,再实现激励。我们要在一个个故事中,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讲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奋斗讲出来,把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讲出来。”百姓宣讲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