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萍,卢丽莎,华杭菊,陈武进,郑 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升高,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但传统的化疗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可切除肠癌的围手术期化疗,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肠癌的转化治疗及晚期不可切除肠癌的姑息化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特别是骨髓抑制、化疗相关性疲乏、免疫力下降,大大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故防治化疗引起的上述毒副作用,在肠癌患者的全程治疗中是极为关键的。我们观察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本院制剂扶正抗癌膏在防治上述化疗毒副作用方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中大肠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气血亏虚”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65岁,Karnofsky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月;② 主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无化疗禁忌症,以及未使用其他对疾病有影响的药物;③育龄妇女必须已经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或在入组前7 d内进行妊娠试验(血清或尿液)且结果为阴性。
1.4 排除标准 ① 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② 有严重急性感染或有伤口感染,迁延不愈者;③ 有症状的肠梗阻患者;④ 吞咽困难,无法口服中药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5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21±6.39)岁;平均 KPS评分(73.02±7.34)分;TNM 分期:Ⅲ期 20 例,Ⅳ期 34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 22例;平均年龄(54.56±6.44)岁;平均 KPS 评分(73.47±8.25)分;TNM分期:Ⅲ期17例,Ⅳ期37例。治疗前2组年龄、性别、血象、疲乏程度评分、KPS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 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5 mg/m2d1+左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 mg/m2d1+5-FU (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2 400 mg/m2CIV 46 h,每2周为 1个化疗周期,化疗进行4个周期,共8周。
2.2 观察组 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予本院制剂扶正抗癌膏口服,服法:化疗开始每日服用,每次10 g,每日3次,连续服用8周。扶正抗癌膏由我院中药房制成膏方罐装。
2组治疗过程中若发生骨髓抑制,可酌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
3.1 骨髓抑制程度评价标准 采用WHO制定的骨髓抑制分度标准[3]评价毒性。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1次,每例患者取8次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最低值进行骨髓抑制程度的记录和统计。
3.2 疲乏程度评分 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EORTC)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QLQ)核心量表(C30)中的疲乏量表(FA)[4]进行疲乏程度评分,得分越高,疲乏程度越高。
3.3 体力状况评分 采用KPS评分法[5]表示患者的体力状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体力状况越好。治疗前后相比,KPS评分增加>10分为升高,减少>10分为降低,变化≤10分为稳定。
3.4 免疫球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 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特定蛋白仪,以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流式细胞仪,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5.1 2组治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比较 见表1~表3。
表1 2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情况比较
表2 2组化疗后红细胞减少情况比较
表3 2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
5.2 2组治疗前后疲乏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疲乏程度评分比较() 分
表4 2组治疗后疲乏程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治疗前31.2±12.6 31.5±12.9治疗后33.2±13.3 45.1±15.61)
5.3 2组治疗后KPS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5。
表5 2组化疗后KPS评分变化比较
5.4 2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2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比较()g/L
表6 2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比较()g/L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G 9.55±2.46 13.22±3.231)2)9.81±2.36 8.11±2.99 IgA 1.79±0.62 2.65±1.321)2)1.81±0.58 1.78±0.85 IgM 1.68±0.79 1.99±0.992)1.70±0.81 1.49±0.11
5.5 2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 CD8+、NK水平比较 见表7。
表 7 2 组治疗前后 CD3+、CD4+、CD8+、CD4+/CD8+、NK 水平比较()
表 7 2 组治疗前后 CD3+、CD4+、CD8+、CD4+/CD8+、NK 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D3+/%57.6±8.20 61.3±9.751)2)58.2±8.50 56.4±8.01 CD4+/%39.8±8.46 42.2±9.682)40.5±6.96 34.3±5.451)CD8+/%27.3±4.74 24.9±3.852)26.7±5.20 28.5±5.34 CD4+/CD8+1.33±0.31 1.71±0.431)2)1.46±0.35 1.19±0.241)NK/%16.8±3.11 21.1±3.871)2)17.1±3.01 15.3±2.93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迅速攀升,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为37.63/10万,死亡率为19.1/10万,位居全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的第五位[6]。2015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人数为134 490(其中男性70 820,女性 63 670),位居癌症新发比例第三位[7]。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化疗相关性疲劳及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作用,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传统中医将化疗后骨髓抑制以及化疗相关性疲乏归于“气血虚”范畴,认为恶性肿瘤是机体正气亏虚时发生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化疗治疗肿瘤属中医所说的“以毒攻毒”[8],在此过程,邪毒入侵,正气耗损,脾胃损伤,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紊乱,心肝血虚,生化无源,无以生精充髓,导致造血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因此化疗致骨髓抑制及疲乏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亏虚,肝肾不足。我院自制膏方“扶正抗癌膏”,全方组成:党参、刺五加、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升麻、厚朴、枳壳、陈皮、制半夏、薏米仁、谷芽、神曲、阿胶、山药、扁豆、砂仁、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杜仲、桑寄生、黄精、白芍、当归、桑椹子、肉苁蓉、紫河车、龟板胶、补骨脂、酸枣仁、远志、蜜黄芪、生地黄、牡丹皮、川芎、五味子、淮牛膝、桃仁、泽泻、知母。方中以八珍汤合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养血、健脾渗湿;以龟鹿二仙胶、左归丸合酸枣仁汤加减补益肝肾。全方共奏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之效。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疗效。我国著名的肿瘤学家孙燕教授1973年开始应用现代免疫学指标证实了由扶正中药黄芪、女贞子组成的复方,具有保护骨髓和肾上腺功能作用,可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9]。洪宋贞[10]、刘晓雁等[11]观察到龟鹿二仙胶可以改善乳腺癌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我科运用龟鹿二仙胶联合化疗治疗肠癌的研究结果亦提示该方可减少肠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12]。 蔡洪等[13]以党参、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砂仁、黄芪、麦芽加减组方辅助化疗治疗80例肠癌,证实可提高化疗有效率及患者的KPS评分。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2组治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发现联合扶正抗癌膏后,能够有效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通过比较2组治疗后疲乏程度评分及KPS评分变化,显示扶正抗癌膏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能状态、减少化疗相关性疲乏的发生;通过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提示扶正抗癌膏联合化疗可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使免疫反应增强。上述结果均证实了扶正抗癌膏在防治化疗毒副作用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工作中,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在大肠癌化疗中积极联合使用扶正抗癌膏,以减少骨髓抑制及化疗相关性疲乏的发生,并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及化疗耐受性,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免疫增强剂的使用,给患者带来疗效及经济方面的双重收益,临床价值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