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婷,贺亚男
(1.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天津300457;2.天津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天津300051)
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我国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等)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1]。以孵化器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平台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 1987年中国第一家孵化器在武汉东湖成立,孵化器建设历经了三十余年的成长,蓬勃发展起来。2016年,纳入国家科技部统计的众创空间 4298家、孵化器3255家,全年服务创业企业近40万家,吸纳投资 9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 200万人[2]。我国孵化器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新形态、新模式、新功能,对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3],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是我国“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专业化孵化器以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各项技术创新服务的实施,孵化出了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等一大批创新性的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是指孵化器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并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为依托,为孵化企业提供研究开发、设备共享、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投融资对接、产品检测、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元化服务内容的综合体。由于生物医药产业高风险、高回报、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过程及组织模式与其他行业不同,本文对其技术创新服务特征分述如下。
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服务能力对于初创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新药开发是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联盟、转让许可、技术服务等组织方式[4],其创新链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及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小试、中试与产业化等环节。初创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依靠自有资源完成整个创新过程,生物医药孵化器自建的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就成为满足新创企业需求的重要一环[5]。由于孵化器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使得孵化器需要通过不断筛选和整合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等优势资源及专业服务要素,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在企业中的流通及应用。
孵化器的运营管理团队是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基因测序、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被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环节,孵化器的高级孵化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新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与内部研发成果进行整合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并获得竞争优势。
投融资服务体系是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初创企业所开发的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且融资渠道比较匮乏,因而往往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孵化器则可以作为链接风险投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利用其与政府、投资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担保或融资服务。
我国孵化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建设以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各种类型及功能的孵化器纷纷涌现,其中专业化孵化器依托技术创新服务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及困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生物医药孵化器一般配备了相关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需要购置大量的仪器设备,投入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多由政府出资,隶属于政府某部门或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收入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薪资的激励机制体制不健全,造成无法吸纳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孵化器运营管理及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只能为孵化企业提供工商代办、政策兑现、项目申报等基础性服务,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环节相对复杂且周期较长,完善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应能够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具有服务于产品研发、申报、生产、投融资、市场开发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多数生物医药孵化器虽能为孵化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但资源整合能力差,只能为企业提供一些非核心业务服务,参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战略管理等深层次的孵化服务能力弱;对企业进行投融资的服务能力差,往往没有自有的投资基金,无法通过向企业投资形成共同的目标及利益,融资渠道不畅通,造成企业对孵化器的黏性差。
作为孵化器理念的发源地,美国的孵化器发展较为成熟。孵化器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政府对孵化器无经营管理方面的干涉[6]。但在我国,生物医药孵化器多由政府财政经费支持,市场化运作意愿不强,生物医药孵化器大多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又能实现孵化器盈利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创新服务,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我国很多生物医药孵化器仍处于“重项目引进,轻项目孵化”的发展阶段,寄希望于依靠区域招商引资政策引进、留住人才,没有重视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及地方的孵化器的某些管理及考核规定不适用于生物医药孵化器,导致其一方面对于如何建设专业化孵化器较为迷茫,另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应付考核,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扶持政策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对国家级孵化器的免税政策涉及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但从该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实施都没有考虑到政策在各政府部门间的互认问题,导致多数符合免税政策要求的孵化器最终无法实际兑现此政策。
根据对生物医药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生物医药孵化器的成功经验,本文从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生物医药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优化策略。
为初创企业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投融资等技术创新服务将极大地降低创业的成本及风险,这就需要孵化器不断提升优势资源的整合能力。第一,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有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资源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价格合理、适宜的技术创新服务;第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基金、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孵化投融资体系;第三,孵化器通过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延伸创业企业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快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升级。
大多生物医药孵化器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以事业单位或国企的体制运营管理,更多体现的是公益属性,运营体制不灵活,导致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质量不高。深化机制体制创新才能够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服务的质量,释放孵化器的活力。第一,依托机制体制创新打破政府建设孵化器的单一格局,支持和鼓励民营机构参与建设孵化器及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孵化器的多元化运营模式;第二,深化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制度,通过绩效奖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实现工作业绩与薪酬的挂钩,激发孵化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探索创业导师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创业导师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回报,激发导师的积极性,使该制度不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政府在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运营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孵化器容易过分依赖于政府,不利于孵化器适应市场竞争中发展环境。孵化器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技术创新服务,最终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政府在孵化器发展中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成指导者,孵化器摆脱完全依靠政府资金扶持的困境,探索适合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第二,在保障对孵化企业提供基础的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技术创新服务进行产品化并不断打磨;第三,改变孵化器的盈利模式,由单纯的依靠物业服务收入向增加高端技术创新服务收入、投融资收入等多种收入模式转变。
由于生物医药孵化器的行业特殊性,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针对该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提高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在为孵化器的技术创新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孵化器据此制定适宜其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应该对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发展特征及基本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相关管理及绩效评价办法,并不断进行完善及优化,使得孵化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在政策制定及颁发前要充分考虑其可执行性,对于涉及需要协调多个政府部门的制度,要在制定前做好相关的沟通及协调工作,保障其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