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艺术与当代陶瓷艺术构建

2019-01-17 18:18李熙寰周滋柔
陶瓷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传统

李熙寰 周滋柔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景德镇市,333000)

1 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分析

1.1 中国传统陶艺的历史

在我国,陶艺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封建社会的唐三彩、宋朝青瓷、元朝青花瓷、明清彩绘瓷的等等。在每一个时代陶瓷艺术发展都体现和推动了这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唐代,经贸自由使得人们思想开放,人们生活多姿多彩,丰衣足食,与此同时在陶瓷上颜色上就富丽堂皇使得当时的陶瓷作品多以绿、褐、黄等艳丽的颜色为主,体现了唐朝的奢华富贵的风格。可以说,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印有时代烙印的精品。元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虽然很短,但是元代人也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青花就是那时代的产物,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当时整个中古版图之大无法比拟,元青花中的苏麻离青则是那时从波斯国获取,造就了当时的青花釉里红;明代陶瓷发展陶瓷工艺 中众所周知的“鸡缸杯”,也就是青花斗彩,在元代的青花基础上发展而来;清代陶瓷中粉彩工艺使得釉上彩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1.2 中国现代陶艺发展

现代陶艺在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流派之前,早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所倡导的“手工艺艺术运动”以及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就已经开始关注如何让包括陶瓷在内的工业化产品回归“手工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罗丹、雷诺阿、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纷纷加入到对陶瓷材料的使用中,他们以陶瓷为载体的艺术创作让我们看到,对陶艺语言的探索从一开始便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现代陶艺也要回归自身:在材料和工艺上,尊重并探索“泥与火”丰富的可能性和表现力,而不是像传统陶瓷那样在理性化、程式化中限制它们;在造型和装饰上,试图突破和谐、优美、典雅、对称等传统陶瓷古典美学规范,追求非对称、原始质朴、灵动自由之美,探索陶瓷的空间结构和韵律,带有鲜明的雕塑化倾向;在功能上,弱化甚至取消器物的实用性特征,张扬表达主体精神的艺术性特征。

1.3 中国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分

传统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发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静态艺术形式,在专门化的陶瓷语言作用下,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艺术审美为主要设计目标,并配合陶瓷手工制作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实现对陶瓷艺术的发扬。陶瓷手工制作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影响下陶瓷制作的各个过程之间是分工明确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陶瓷制作的效率。七十二道工序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陶瓷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性语言,对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对美的定义是温文尔雅、端庄稳重,注重典雅和悠然的美。观照我国古代的陶瓷制作,也是大多以一种典雅超然的美为主,陶瓷制作的线条上大多舒缓,制造的陶瓷形体大多圆润,陶瓷造型稳重,着重体现一种安定、祥和的氛围。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需要传承原有陶瓷制作的手上功夫和技巧。陶瓷文化的理解和传播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要具备一定的的陶瓷制作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是吸纳陶瓷艺术传播。与现代陶瓷艺术不同的是传统陶瓷艺术更加讲究的是其实用以及美观,而现代陶艺而更加追求其本来的语境,比如陶泥的质感;瓷泥的质感,并带有鲜明的艺术家的思想和灵魂注入到其中,实用性大大降低。在陶瓷艺术的发展方面没有注重艺和术的关联,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发展现代陶瓷艺术,比如,现代陶瓷艺术家更加注重陶瓷产品设计的外在形态,包括陶瓷的材质、造型、釉色等。在过度注重陶瓷产品设计外在形态的同时忽视了陶瓷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由此导致现代陶瓷艺术艺和术的脱离。当代陶瓷艺术的格局和发展空间更广,可以运用到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设计。

2 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相融合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中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国家,中国坚定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其经过无数次斗争经验取得的成果,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模板,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模板,这段话放在陶艺发展的立场上是一样的。中国一个拥有着华夏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国家,中国陶艺必选必须符合和追寻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当代艺术和哲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艺术家从而找寻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艺术语境。

2.1 作品形式上

艺术家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比如运用现代绘画写实性语言建立在素描基础之上的,并与解剖学、色彩学、结构学紧密相连,这种更为严谨科学的写实方法和陶瓷中的高温色釉结合,巧妙地和高温色釉的肌理凸显绘画的写实性。

自上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陶瓷装饰艺术显现出大发展大繁荣之势,在装饰形式上主要以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为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此时高温颜色釉作为传统陶瓷重要的装饰语言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在清代乾隆年间十分盛行,但自清末之后,在文人士大夫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原本只是陶瓷装饰工艺流程中一道工序的陶瓷绘画,却逐渐演变成陶瓷装饰的主流。诚然,在近代陶瓷装饰艺术中,高温颜色釉不受重视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高温颜色釉装饰由于对釉料的配制、施釉方法和烧成温度都很讲究,因此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且严格的工艺规范,它的工艺性限制也便成了任何陶艺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21世纪以来,陶瓷艺术经过一系列曲折复杂的演变,高温颜色釉丰富性、意象性的风格日趋显著,使得当代陶瓷创作中各个风格流派都想大胆尝试,造就了如今精彩纷呈的高温颜色釉装饰语言。

2.2 审美追求上

中国传统陶瓷最要受到当时皇族的审美影响,当时宫廷造建办督办,按照皇帝喜好制作精美的器物,以把玩和实用器皿为主,人们的审美主要依照统治阶级的喜好来确定,并没有个性化的审美追求。而现当代艺术尤其以陶瓷艺术为主,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发挥自身艺术语言,结合陶瓷特有的材质,创作出了具有本民族优秀陶瓷艺术作品,打破了原有的以实用功能的传统陶瓷,比如近几年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当代陶瓷艺术家,逆向思维,打破平衡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发展,重点在于在吸收、展现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精髓的同时,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充分融入和体现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可以发现,当代陶瓷艺术审美发展是对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但是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能被传统陶瓷艺术审美所束缚,故步自封,而是在一个开放、动态的美学范畴下,实现传统陶瓷制作审美趣味的转移,在不改变传统陶瓷制作专业性质和工艺的同时,将陶瓷制作的文化内涵融入当代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趋向实现了由人性到物性的一种转变。于传统陶瓷而言,技术和实用是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没有实现从技术的层面达到一个精神的层面,其内涵价值较为单一,不具有世界性。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趋向更加崇尚一种缺陷美,利用传统陶瓷工艺中的反技术肌理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创作方式虽然和传统古典法则要求下的陶瓷艺术设计方式不同,但是创作出的陶瓷艺术品具有时代标新立异的艺术效果。

2.3 实现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

陶瓷工艺是一种静态工艺,在专门化的陶瓷语言作用下,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艺术审美为主要设计目标,并配合陶瓷手工制作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实现对陶瓷艺术的发扬,具有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以及独特的审美方式,作为一位陶瓷艺术工作者,必须有着精湛的陶瓷技艺以及对熟练掌握陶瓷材料能力,陶瓷文化的理解和传播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要具备一定的的陶瓷制作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是吸纳陶瓷艺术传播。同时,现代陶瓷制作还需要效法前辈,对前辈陶瓷制作的构图、用笔、设色等方面内容进行临摹,在充分感受古人陶瓷制作特点的同时实现对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一种传承。

2.4 实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

当代艺术陶瓷艺术必须承上启下,在继承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去学习当代艺术,必须有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在陶瓷艺术和价值体现中要具有当代文化艺术的思想内涵与特征,一方面要对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进行体现,另一方面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展现陶瓷业艺术创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思维方式,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到现如今的行为艺术,也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否定与自我否定,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陶瓷艺术依旧如此,在这次是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有着激励的评论,讨论的热点问题就是中国陶瓷艺术该去往何处的问题,陶瓷艺术分为三大板块,陶瓷绘画、现代陶艺、陶瓷装饰设计,而这次全国美展,几乎没有看到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西方现代艺术虽然强势,但一到强弩之末,是因为在西方艺术革命中,反审美首当其冲,虽然他们也企图建立新的“美学”,比如“格式塔美学”但随着艺术革命一路扫荡过来,终归是没找到理性的立足点。正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批评家格林伯格在80年代预言,20世纪的艺术将要在21世纪重新检讨。——重新回归艺术的审美意义和价值,正是“重新检讨”的首要内容。

现代陶艺的表现上的“自由”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传统的绘画、雕塑、没有很强的造型基本功,就没有成为艺术家的希望。这种学习的束缚不但旷日持久,而且只有到对艺术表现上驾驭自如是,才能获得一点自由。大部分人不懂得哥德所说的“只有你懂得应有的限制时,你才有了自由的感觉”。说白了,年轻人都向往没有规则的约束的“自由”。

在西方波澜壮阔的艺术革命文化背景下,许多人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文化是一种不变的趋势,看不清它已成为强弩之末了,因为他没有受到梳理和检讨,依然还能以艺术革命者的姿态捷足先登!中国现代陶艺也不例外,“强势”的批判口吻目前还是它最后的一点回光返照。

诚然,现代陶艺在观念上强调创新,是值得肯定的。对于陶的“泥”性工艺技术的把握,运用各种方法探索,包括重新捡回曾被放弃了原始制陶方式,如盘 泥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都丰富了陶艺创作的手段。这些西方陶艺家都有成熟的经验,中国陶艺家学来就是。但这些都只能属于技术问题,还不能上升到艺术。当然也有不少技术的高超所形成的形式美,工艺技术美所构成的形式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但是,由于现代陶艺对过去的反审美态度没有展开深入和彻底的批判,不少陶艺家还停留在"观念”第一的认知中,不了解“观念”在后现代艺术文化中不是乌托邦就是过度的偏执——只是看看后现代主义最后一位艺术大师博伊斯的扩展的艺术概念“和”社会雕塑”,现代陶艺只有重新回归艺术的审美意义,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尽管中国有不少陶瓷艺术家已经回归审美意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认识,常常会把奇特、异样、甚至怪异当成审美的表现。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把自己赖以生存的本地域文化所构成的自我意识深深融入到作品的创新中去,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中国现代的陶艺生态系统还远未建立起来,它缺少受众。缺少市场,这是为什么?难道不重要吗?那种靠强势宣传吹起来的泡沫还能坚持多久?全国每年培养起来的肥皂泡能持久?全国每年培养出来的陶艺学生成千上万,他们将怎样生存于社会?

对现代陶艺进行宣传、张扬,用乌托邦精神的所谓“现代性”观念灌输给学生,人们不禁要问:让学生飘飘然地以为“走在时代前列”,然后不久却处于失业的迷茫,你们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

尽管八十年代以来,的确有不少从事陶艺探索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看,能真正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向前发展的生态远未成熟。因为在观念的现代性上、在对待陶艺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上,都没有协调起来。因此现代陶艺在中国整体上远未成熟。

结语

当我们用现代文化观念关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时,我们该以宽阔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类生存状态、自然状态,揭示人性的关辉和灵魂的净化,以及人类对美好事物向往。观念是深刻而具体的,不是玩弄文字游戏的空洞和玄虚,——以这种精神作为陶瓷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支撑。无论是陶瓷绘画还是现代陶艺创作,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美感、艺术表现规律的内在结构和构成方式,用各种图示和造型创造出有别于他人、有别于中外传统经典图示、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并富有强大的感染力的陶瓷艺术作品,我们的陶瓷艺术活艺术陶瓷一定能在世界重塑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作为一名拥有灿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儿女,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陶瓷艺术伴随这我一路走来,使我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过程中,必须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书法、国画),并熟练的掌握陶瓷工艺技术,包括烧窑、拉坯、施釉等,在此基础上,多多走出去,走到人民中去、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学习和借鉴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以高眼界、大格局、宽广胸怀去看待陶瓷未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陶瓷艺术道路。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
清明节的传统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