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林 曾玉成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景德镇陶瓷业产生于汉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大发展后,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陶瓷业的执牛耳者。而明清时期的世界也正在发生剧变,欧洲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横行天下,工业文明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就陶瓷领域而言,欧洲陶瓷却长期难以望景德镇陶瓷之项背,也因为如此,17、18世纪的欧洲各国掀起了收藏景德镇陶瓷的热潮,欧洲陶瓷则在这种热潮的推动下竞相模仿借鉴景德镇陶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土陶瓷工业,直接催生了欧洲现代陶瓷工业的兴起,从而使景德镇陶瓷得以在工艺、艺术等方面对欧洲陶瓷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当仁不让地成为欧洲各国陶瓷业心中的圣地。
早在东汉末年,中国即已经成功地制作出莹缜似玉的青瓷,而欧洲则从公元前6000年的希腊彩陶开始,直到17世纪,依然还没有制作出真正的瓷器。不过,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借助于远洋航道的开辟来到了中国,开始与中国进行直接的瓷器贸易,从此揭开了中国影响欧洲陶瓷发展的历程。16世纪正值中国的明朝中后期,此时的中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正进入正繁盛的黄金时期,欧洲客商对景德镇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大量购买贩运。不过,彼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还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普通货物,不仅贩回国内,也销往中东国家。
17世纪时,受到荷兰将抢劫来的西班牙两艘商船上的景德镇瓷器成功拍卖的影响,欧洲兴起了空前的“中国热”,景德镇瓷器受到欧洲各国王公贵族狂热的收藏。而在景德镇瓷器收藏热的推动下,欧洲各国开始对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进行大规模的仿制活动,以期能够以国产瓷器替代昂贵的景德镇瓷器。但是,在整个17世纪,仿制景德镇瓷器的活动从未停止,他们成功地仿制了景德镇瓷器的画面纹饰、器型,但生产出的依然是陶器或软质瓷器,而非真正的硬质瓷。
欧洲人对景德镇瓷器的痴迷并未因中国的明清换代而有丝毫改变,而清代中国的制瓷中心也依然是景德镇。一方面,欧洲人对清代景德镇瓷器的进口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则加大了仿制景德镇瓷器的努力。在国王的亲自参与下,德意志的萨克森王国率先于18世纪初成功地生产出第一件硬质瓷。法国的传教士殷弘绪在中国定居多年,获取了景德镇制瓷秘密并以信件的方式寄回国内,然而因迟迟未发现高岭土而迟至18世纪60年代才制作出硬质瓷。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英国,荷兰等国也于18世纪相继生产出了硬质瓷。但18世纪新兴的欧洲瓷器在品质上仍然无法与景德镇瓷器相抗衡,因而景德镇瓷器依然大量出口至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国瓷厂竞相效仿的楷模。不过,进入19世纪以后,一方面景德镇瓷器因高岭土枯竭而品质下滑,另一方面,因工业革命,欧洲瓷器品质不断上升,景德镇陶瓷对欧洲陶瓷的影响日益衰减,乃至清末时竟成欧洲工业陶瓷的倾销地。
席卷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中国热”中,明清景德镇瓷器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欧洲称中国为China,也即瓷器,而景德镇人相信,这一名称其实是谐音于景德镇的前身“昌南”。这些横扫世界的帝国主义列强在精美的景德镇瓷器面前不得不垂下高昴的头,对其顶礼膜拜,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明清景德镇陶瓷对欧洲影响深远,最直接的影响则是欧洲陶瓷。在欧洲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时期,欧洲只有陶器,还没有掌握瓷器工艺,他们完全不知道瓷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甚至对此产生很多奇妙的想法。直至明清景德镇通过大规模远洋贸易进入欧洲以后,欧洲各国才开始在仿制景德镇瓷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瓷器工艺的探索历程,逐渐揭开了欧洲陶瓷工艺发展的新篇章。
景德镇瓷器与欧洲陶器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原料配方中采用了高岭土,这种从景德镇远郊高岭村采挖的优质粘土具有更高的耐火性,因而能够承受很高的窑火温度,从而烧成坚硬莹润的完美瓷器,而这种优质粘土也因此而得名高岭土。欧洲人很晚才通过景德镇瓷器了解到这一点,并在欧洲本土探寻高岭土矿床,最终得以烧成真正的硬质瓷。而这些通过高岭土的引入成功烧制瓷器的早期欧洲产瓷区,如今都成为世界顶级的制瓷中心,如法国的利摩日、德国的迈森、荷兰的代尔夫特等等,它们往往都被冠以某国的“景德镇”之称,显示出景德镇对其制瓷工艺的巨大影响。
欧洲早期的陶瓷工厂对景德镇陶瓷工艺的模仿与学习是非常全面的,他们不仅掌握了景德镇瓷胎制作的秘密,对景德镇陶瓷的器型工艺、装饰工艺也都进行全面模仿,并以惟妙惟肖而自豪。如荷兰的代尔夫特即以模仿景德镇青花瓷以及五彩工艺而闻名,法国利摩日的米粒餐具则模仿了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等等。对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全面借鉴与模仿极大地推动了欧洲陶瓷工艺的发展,可以说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使欧洲陶瓷工艺进入到全新的瓷器工艺时代。
明清景德镇陶瓷对欧洲陶瓷的影响是非常全面的,不仅在工艺,在艺术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当明清景德镇瓷器抵达欧洲时,欧洲人不仅惊叹于其材质的精美绝伦,也对瓷器上充满中国东方文化情调的装饰艺术感到非常好奇与震惊,并由此而勾起了对中国图景的想象。当时绝大多数欧洲人没有见过中国,即使到达中国也被局限于广州等少数几个港口,深入内地者非常少,这就使得当时的中国在欧洲人眼里成为神秘而富饶的理想国度,而景德镇瓷器则为欧洲人的想象力提供了直观的图景,他们将瓷器上的画面当作是真实的中国景象,并在欧洲陶瓷上进行模仿。
17、18世纪欧洲几乎所有的陶瓷工厂都竞相模仿景德镇陶瓷画面纹样,包括青花、五彩、粉彩等等,花鸟、人物、山水、图案,无所不仿,一些工厂的模仿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些欧洲陶瓷工厂往往因不了解画面的真正含义,不少纹饰也出现了变形和曲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仿制的热情。除了仿制明清景德镇陶瓷画面纹样以后,欧洲陶瓷工厂还大量仿制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包括许多他们并不了解的仙佛以及动物陶瓷雕塑。
为了使景德镇陶瓷更适应于欧洲人的审美观念,欧洲客商将许多画样以及木制模型带到中国请求仿制,这些特制的瓷器称之为外销瓷,其中档次最高的当属纹章瓷,即以欧洲家族及公司徽章作为主题纹饰的定制外销瓷。景德镇外销瓷画面更适应于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显然进一步扩大了对欧洲陶瓷艺术的影响。
欧洲近代有两种典型的艺术风格,一是巴洛克,二是洛可可,欧洲陶瓷上也显现出这两种风格。景德镇陶瓷对这两种欧洲陶瓷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兴起发挥着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兴起,康熙时期大气硬朗的景德镇青花、五彩瓷器与当时欧洲陶瓷上的巴洛克风格颇为相似,而18世纪,另一种更为婉约柔美的洛可可风格在欧洲陶瓷中兴起,这种风格与当时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风格颇为类同,显现出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以欧洲陶瓷艺术风格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