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龙泉执壶形态的初浅探究

2019-01-17 16:39张海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龙泉窑青釉曲柄

张海平

龙泉市海韵瓷艺工作室

前几日在朋友处见一柄高13厘米左右的唐代青釉执壶,朋友问,是否龙泉窑出。笔者立即否定,因其做釉色黄褐、弦纹细密、工粗糙、坯体较厚等原因。其实就古代龙泉的执壶而言,宋代的劲健,元代的稚朴,明清的精巧,比较其他窑口的执壶还是很有特点的。

一、历代执壶款型的变化

考察执壶的最初形态,其造型应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唐早期特点是:盘口、短颈、鼓腹、曲柄、圆筒形或六角形,壶体矮而假圈足。但发展到唐中晚期就因为社会流行的原因,就出现了式样繁多、款型变化的情况,而且原来流行于东晋唐初的鸡首壶、凤首壶几乎消失。初创阶段的龙泉执壶,在长流、短嘴、曲柄、直柄等形式已经出现了多样化。

执壶在唐初又称“注子”,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酒具。但是随着唐代瓷器烧造的发展迅猛,加之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与时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联系的茶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制瓷工艺的改进,茶具茶器品质不断提高,青瓷中的实用器皿得到很大发展。唐代人们的生活中,茶具、餐具、酒具、文具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器皿,每种制式几乎都有涵盖。所以执壶的用途有了很大的拓展。

五代至北宋时期,执壶器身逐渐升高,北方窑口的执壶,在这一方面变化最为明显。还出现了4-6条瓜棱,如北宋越窑划花双系执壶,南宋的影青瓜棱执壶等。长流逐渐趋于细长而见弧度美,曲柄往往高于壶口,其中最典型的是北宋的越窑划缠枝花卉纹执壶。这时大多的平底已经被圈足所代替,而且还制作了相对应的注碗进行匹配。

执壶发展到元代,壶身大多已经转化为玉壶春瓶的款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秀美的S形装饰相连,彰显典雅高贵的样式美。龙泉窑的青釉执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葫芦瓶的形式,例如宋代的龙泉窑青釉葫芦式执壶。明代龙泉窑的玉壶春瓶式执壶之美,是最美壶器的典型代表,是达到了执壶审美顶峰的佳作。现在保存在国内外博物馆的物品可以见证。

执壶在明清两代更多,其造型增多,装饰增多,并且已经真正的用作茶具。当然,翻开历史档案,可以发现,现代的茶具中,尤其是龙泉当代的小茶壶由于吸取了历代执壶的有点,显得更为完美,也更能吸引人。

二、宋代龙泉执壶极尽秀美之态

龙泉窑在宋代以来有很快的发展,出现千古称奇的哥窑瓷,尤其到了南宋,龙泉青瓷瓷器的品类、造型款式的多样化、新颖化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制作的精细,远远超越了前代。瓷釉研究上达到了新的巅峰,创造了享誉中外的梅子青、粉青釉。与龙泉瓷釉研究新突破的情况相对应,龙泉的执壶烧制也出现了更为精美的型制。宋代一只龙泉窑青釉葫芦式执壶,那釉色之青翠莹润,型制之端庄典雅,长流之轻翘娟秀,壶柄与壶嘴的对称呼应,简直秀美至极。一只小小的葫芦执壶,在2016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上就拍出了10万英镑的好价钱。

拿从北宋龙泉金村窑的青釉刻花垂叶纹执壶与南宋的龙泉大窑青釉葫芦式执壶进行比较,两者的形式上都讲究端庄典雅美,细细观赏都有灵秀之气质,十分耐看。 但是釉色全然不同,且北宋执壶,肩部以半刀泥手法,轻刻二道弦纹,饰以对称双系,前端是塑弯曲管状长流,另一端贴塑条形曲柄呼应。四组暗刻牡丹纹将壶身向四面展开,其半刀泥划刻和篦纹手法老练秀美。而南宋青釉葫芦执壶则按照南宋美学理念,去装饰,求简洁,彰显形式与釉质的秀美。时代不同审美哲学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执壶美学风格的迥异。

三、元明龙泉窑执壶有创新

龙泉汉代已有瓷窑,但真正获得世人认可是在北宋。龙泉以地域命名,其后历代相沿袭,也不断创新。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龙泉执壶都有其鲜明的时代风格。从元代到清代,龙泉人凭借着一代代积淀的深厚烧瓷技艺,在仿烧中创新,在仿制中改进,执壶的型制上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变化。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龙泉窑没有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对器物的品类和造型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一般以20—25厘米左右的高度,口径采取4—4.5厘米,足径2-3厘米体例。以直口、垂腹为特征,口下渐丰,圈足微外撇。壶侧长流,和曲柄相互对称呼应,附平顶圆纽盖。通体青釉,垫圈垫烧痕迹,口足微微露胎。尤其明显的是元代执壶大多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平缓适度,造型优美。一如一位头戴管帽的元代官员,釉面洁净,釉色青翠,一若天然古玉。

明代执壶则造型端庄规整,壶身取玉壶春瓶形,下腹圆鼓,底呈圈足,型制规整端庄,口外撇,长颈,长流壶嘴翘拔如蛇头,衔接自然,而置于颈、肩之间的曲柄,如蛇弓曲起,柔美至和,蜿蜒适手。通体施梅子青釉,釉水丰润,釉色匀净青翠,滋润柔和。腹部暗刻花纹,纹饰划刻精致清晰,半刀泥刀法流畅犀利,别有韵味。整体器形秀雅致,给人以清静高远,气韵绵长之感,实为佳作。

龙泉执壶形态变化是历代文化审美趣味变化的体现,也是龙泉优良工艺传统积累发展的结晶,对现代壶器制作具有实在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龙泉窑青釉曲柄
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程度分析与探讨*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曲柄与摇杆摆角的关系
知足(竹)常乐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损坏因素分析与解决对策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浅谈毡包青釉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