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安徽省三农信息服务协会名誉会长 夏英彪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安徽乃至全国煤化工、化肥行业应对当前形势,探求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的一年。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喜忧参半、两级分化、大浪淘沙。具体症状为:产能过剩、政策从严、市场低迷、调整加速。
从当前情况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有不断加大的经济压力,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行业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一是下行压力步步加大;二是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三是油价波动因素增多;四是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五是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2018 年以来,我国化肥市场供需趋于稳定,价格理性回归,行业整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运行走势。但是需求仍旧低迷。出口依然困难,市场分化明显,大盘的弱势行情仍在延续。
同时行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安全、环保、节能、质量、市场等工作压力持续加码。由于环保要求升级、安全理念提升、产能压缩、煤炭减量、危化品搬迁、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煤化工、化肥行业面临的被动局面仍未根本改善。加之国际贸易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格局重组步伐加快,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给化肥市场运行带来隐忧。
随着化肥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每个化肥企业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但对于什么是转型升级?怎么转型升级?各地区、各企业的禀赋不同,经历也不同,发展理念各异,所以对转型升级的理解也有区别。对转型升级的认识,是在社会的变化、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的,以我们的体会及经验来看。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和观念是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如果观念及模式不改变、不创新,那么转型升级就会困难重重,事倍功半。
在传统发展模式和观念里,人们总把重化工等同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似乎发展重化工业一定就会带来种种问题。现在化肥就被莫名其妙地列为高耗能产业,戴上一项“两高一资”的大帽子。同一台造气炉产出的合成气,制成烯烃、乙二醇、吗啉、苯乙烯、四氧化二氮等,被称为新材料产业;制成超纯氢,被列为新能源产业;制成合成氨、氮肥就成了高耗能产业。准确地说,是由于过去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才造成我们现有的不少重化工业积累问题较多。这是增长方式问题,而不是重化工业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加快重化工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对环境、能源进行保护和维系的最好行动。只有基础工业发展了,才能为产业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创造条件。近几年来,根据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自身实际,加大在观念和模式创新上的认识力度,进行了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始终是一个企业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回顾安徽及我国氮肥发展60 年的历史,发展到如今以煤化工为基础的化肥行业,前几十年发展模式都是生产线的简单复制,从最初一条氮肥生产线(3000 吨/a、4500 吨/a、5000 吨/a年生产合成氨)单条、复合肥生产线不断进行扩大、叠加,而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扩张。之后一些企业转变思路,不能按传统思维去发展,而是探索采用“基地化”的发展模式,并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个模式,所谓的“基地化”模式,就是以合成氨(以合成气或尿素)生产基地为核心,进行深加工,或在其周边布局煤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复合肥、BB 肥等生产线。以合成氨生产的低成本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成氨生产低成本的优势,又兼顾了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产业园区。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稻谷、小麦、玉米几个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总体比国际市场高30%~50%。一方面农业连年丰收,粮仓满满;另一方面是进口粮食逐年增多,屡创新高。出现国外粮上市,国产粮入库的奇观,国内粮价大跌,库存积压严重。谷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均受影响。
化肥生产量受农作物总量需求的制约,今后若干年将呈下降趋势。我国的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增加余地,为了保护土地,国家在逐步推行耕地修复、实行休耕轮作,鼓励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推广应用各种功能性新型肥料的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这些措施都导致化肥施用量的减少。
2016 年,全国农用化肥使用量自1974 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7 年、2018 年市场消费量进一步下降。由于出口困难,国际尿素对出口的依赖度从2015 年的超过20%,降至2018 年的5%左右。今年以来表观消费量(包括磷肥)继续下降,国内化肥市场总体继续在低位震荡。
“化肥价格的天花板是粮价,粮食价格不升高,化肥价格也难有上行空间;化肥价格的底板是能源、磷矿、硫酸价格,煤炭、天然气、硫磺、磷矿等价格不降低,开工率再低,化肥也降不下来。况且中间还有国际市场这个虹吸管道,肥价高于国际市场,肯定引发化肥进口。现在是天花板低、底板高,这样市场可操作的空间十分狭窄。
随着化肥生产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目前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和农民都不再担心买不到化肥,化肥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被社会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化肥过量消费及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被社会放大,成为议论的焦点。
如何在化肥总需求量不断增加甚至逐年下降的市场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到减量增效,这是进入新时代我国化肥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提高农业发展的层次,丰富产业形势和链条,升级质量效益水平,开创绿色发展新境界,高质量发展的探求已经启行,这是市场给出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有限的能源和资源,通过创新手段,在确保安全绿色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化肥零增长方案,实际上就是以质量取代数量发展的战略,高质量、高端化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目标。
高端化工产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高端化工产品生产,而是全产业体系质量和效益的高水平和领先发展。企业应该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为契机,切实抓好内在质量的成长。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提升,园区建设等前置要素上,做好高标准规划,变被动为前瞻性、智能性发展。
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今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且引资质量进一步优化。反映了外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的信心和营商环境改善的认可。我们应加速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土地资源和劳务成本等条件,结合我们以煤化工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实现优势互补。只要通过广泛协商,共同参与和利益共享,才能合力加速国际经济早日走出疲软。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总之,对当前的形势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同时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要围绕结构优化的调整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平稳健康运行的新途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也是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据新的要求,秉承新理念,通过新的发展方式,开拓新的征程,努力创造我国煤化工、化肥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