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引导

2019-01-16 14:02蒋大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52期
关键词:名著赏析书籍

蒋大海

我曾参加“盐城市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研讨暨课外阅读推进会”。结合自己二十年的农村教学经历及目睹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我颇有感慨,对引导农村初中生阅读方面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阅读感受应求同存异

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看并领会其内容”。既然是“领会”,就应该允许甚至鼓勵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这一点也正表现在特级教师刘祥教师讲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上,他抛开传统解析,注重于作者经历及诗歌本身,让学生看到不同于传统的教材解读。刘教师分析得有理有据,学生更是恍然点头,我想学生定然能明白:理解诗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同。课外阅读其实也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强调了读者阅读时应该有其独特的阅读感受。现在不少学生的阅读功利的味道更重一些,考试中考查的名著要重点读,为了得高分,还明确给学生划定对名著的理解,学生为了成绩,答题时中规中矩,哪来的独特体验呢?名著有其特定的内涵,但我们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每个读者的经历也不尽相同,对名著的见解也当然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本就应该同中有异,求同存异。

二、阅读过程要引导学生思考、赏析

在阅读中,作品中呈现的价值观、人生观需要教师正确地去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探寻、研究、思考,从而让他们在阅读思考中感受到名著的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情感美等。阅读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品味,在不断的思考和赏析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此时,阅读教学中的导读和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就特别重要。研讨会上,刘恩樵教师和杨宁教师的一些做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的课前演讲、制作阅读小报、读书交流会等方式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

三、阅读教学要重兴趣激发,提倡广泛阅读

推进会上,马群仁院长主持的沙龙中,有一个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位七年级学生按照马院长的要求向教师提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这位同学提出,希望教师能多准备一些书籍,最好是各类书籍都能涉及,让学生自由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籍。

我觉得初中的阅读教学确实不宜一刀切,以考促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牢记,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则在于兴趣的激发,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尽相同,那教师是否也应该放开束缚,让学生爱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科技、历史、自然、文学,只要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就不要横加干预。泛读有泛读的好处,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就会身心投入地去读,这种发自内心喜爱的阅读会让学生身心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阅读效果能差到哪里去?如果强迫他们读不喜欢读的书,又会有多大的收获呢?比如我自己读《红岩》——请恕我直言,我读得比较痛苦,直至受到后来情节的吸引才好些——我不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意境的优美,虽然读过这部书时间不长,但让我回忆这本书,我只记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部分情节,至于其他,所知寥寥。学生估计也是如此,对于自己喜欢的书,读时必然投入,读后必然回味,收获也就在这回味中了。至于一些经典的书籍,学生如果一时间体会不到其妙处,教师不妨推荐宣传,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师生同读即可。

中学生的求知欲是极为旺盛的。他们迫切想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探索人生价值,这无疑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一天不读书就会若有所失,一周不读书就变得坐立难安,到那时,只怕我们让学生放下手中的书都不能够了,哪还需要我们来推进呢?

猜你喜欢
名著赏析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书籍与少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