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天至少有1/3的时间应该在睡眠中度过,但这对现代都市人来说变成了一种奢侈。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近1/3的人存在睡眠难题。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时,“睡眠经济”市场逐步扩大。这个前景巨大的市场也因智能技术加持而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午夜12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微博,虽然窗外已夜深人静,但是她还是没法入睡,她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是越看越精神。
潇潇知道,每当进入这种状态,自己很可能又要迎来一个“不眠之夜”了。
“睡不好觉的问题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学校宿舍的同学作息都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自从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越来越难坚持。”潇潇说。
28岁的潇潇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平常加班到九十点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回到家时就已经晚上11点左右,而这时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时我能就这样躺到天明,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潇潇说,因为缺觉,自己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无奈只能用粉底来遮盖倦容。
而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太忙,他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6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12点之后,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8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练就了在地铁里也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
每個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汪光亮表示,在以前,无论是消费还是资本对睡眠都较少关注,“很多人关注的是醒着的2/3,睡着的1/3呢?有谁在关注、消费、投资?”
如今,日出而作,日落却不得息,睡觉从必需品变成了奢侈品,为睡眠买单也促成了睡眠经济。
《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尝试各种方法来缓解睡眠障碍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有51.3%的人选择听舒缓音乐助眠,44.6%的人采取运动的方式助眠,而有36.6%的受访群体,则会通过更换寝具的方式来缓解睡眠障碍。
近几年,睡眠产业蓬勃兴起并快速增长,众多健康睡眠相关产品竞相上市,除了传统床上用品外,还涉及健康睡眠系统、改善睡眠保健品、助眠用品、助眠食品、睡眠医疗、睡眠科技研发、睡眠服务等领域。甚至,能记录梦话、智能唤醒的睡眠App也被消费者列入助眠清单,在软件商城随意便能找到很多。
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睡眠产业企业数量约2000家,睡眠产业市场容量已经达到2114亿元。此外,据《新京报》报道,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容量已超过10 000亿元。
“传统家具的产业化升级,睡眠医学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现代技术的兴起,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以及睡眠细分市场快速成型,睡眠产业正成为我国健康消费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如是说。
在对睡眠的需求下催生的睡眠产业,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现代人对于睡眠的焦虑,但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一产业兴起时间较短,行业内是鱼龙混杂。
“市场上的助眠产品实在太多,价格也都不便宜,厂家吹得天花乱坠,我们也不知道究竟管不管用。”28岁的林正正受失眠困扰,希望寻求助眠产品来改善睡眠状况,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他却无从下手。
调查发现,在国内各大网购平台,不少智能床垫、失眠理疗仪、助眠药枕等“助眠产品”宣称有明显改善睡眠的效果,有的在宣传海报上还标注着“荣获多项国际科技大奖”,部分产品售价甚至高达数万元人民币。此外,仅检索“睡眠监测手环”,结果多达200个品牌,1984件相关商品,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某睡眠医疗产品销售公司负责人贾平说:“多是在炒作概念,消费者买回来实际功效很有限,是个心理安慰。但不能否认,全民重视睡眠质量的社会意识提升了。”
如何破局?浙江和也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长方志财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运用科学手段,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的睡眠体验。在他看来,应将高科技运用到睡眠产品中,从而达到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睡眠体验的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强高科技与睡眠产品的融合。目前在市场上许多睡眠产品在检测睡眠质量以及分析健康情况上都存在误差,这一点还有赖于科技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加强睡眠产品的分析监测功能。只有将睡眠产品的数据分析精准化才能抓住消费者痛点,准确了解用户睡眠质量和健康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应在助眠的基础上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享受。睡眠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助眠”,但在研制睡眠产品时需重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如可根据地域、生活习性的不同等来研制出适应不同人群的睡眠产品。(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