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2019-01-16 10:01王亚萍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不足优势

王亚萍

摘 要: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当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是一项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优势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优势;不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39

一、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潜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内容的支持。但是现阶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教材内容的陈旧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填鸭式的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盛行已久,形成了一股难以扭转的教育思潮。这种教学理念片面地注重机械地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学习中依靠机械的记忆掌握课堂知识。而生活化的教学需要学生去主动地联系生活、感知生活,把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明显是不能兼容的。

其次,陈旧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找不到合理的切入点。传统的教材在内容上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主,这些知识是经过高度的概括,从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但是,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難免脱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与教材的内容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影响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其在课堂教学当中优势的发挥。

(二)课堂教学存在失控的可能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较弱,教师往往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中坚力量。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很容易使课堂陷入到无序、混乱的状态之中,最终使课堂教学完全失控。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致课堂走向无序状态的风险,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风险就应该进行全盘的考虑,而不应该片面地把形式搬过来套用。

(三)教学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现不仅仅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而是一个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的体系化的工程。现阶段,很多教师的生活化教学仍然处于简单地照搬教学形式的层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浮于表面,形式主义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品表演、模拟采访等是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之一,但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这些形式往往会成为一层外衣,其下包裹着的却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内容,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形式主义的倾向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升反降。

二、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力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其首先体现在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上。

一方面,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更多地要依靠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探索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不再是一个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够有效地释放出来,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进而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生活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更低。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难题时需要主动地寻求合作,主动地向教师求教。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学习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

(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而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的地位被提到了学生难以企及的高度之上,师道尊严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的是惧怕。地位差距的悬殊令学生难以主动地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到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对于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大有裨益。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对于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有效互动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仅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还会受到学生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课堂是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感染的场所,而生活是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在实践中践行道德理念的场所。二者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有效互动。通过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身边发生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选择。

总之,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梅.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J].文理导航(下旬),2017(3).

[2] 文方俊.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好家长,2017(2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不足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