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苯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及母婴围生结局改善效果分析

2019-01-16 07:59何泉江卢白玉卢宗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格列母婴外周血

何泉江,卢白玉,卢宗杰*,卢 艺

0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特有的内分泌疾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孕妇中的发病率约为1%~5%,且呈上升趋势[1-2]。GDM是导致新生儿存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积极控制血糖是优化母婴结局的不二途径。胰岛素注射是目前临床GDM的推荐治疗方式,但是每日胰岛素皮下注射患者的依从性不高,且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费用较高,可能降低GDM孕妇的治疗率,故目前关于口服降糖药治疗GDM的研究备受关注,寻找高效安全的GDM治疗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可直接/间接改善肝脏、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格列苯脲是一种磺酰脲类降糖药,可有效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减少肝脏生成及输出的葡萄糖,以此实现控制血糖的目的[3-4]。本研究将两种治疗方案均引入我院GDM孕妇中,从血糖水平、围生期结局等方面对其疗效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29.83±3.41)岁,孕次1~3次,平均(1.73±0.34)次,产次1~3次,平均(1.21±0.36)次,开始治疗孕周17~20周,平均(18.63±1.22)周;观察组年龄24~36岁,平均(29.76±3.53)岁,孕次1~3次,平均(1.76±0.32)次,产次1~3次,平均(1.25±0.31)次,开始治疗孕周16~20周,平均(18.29±1.63)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实施。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①符合第7届国际妊娠期糖尿病大会中对GDM的定义;②首次确诊GDM;③规律接受治疗、配合实验室检查,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格列苯脲、二甲双胍应用史;②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过敏;③合并妊娠期甲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心脏病等其他妊娠合并症;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具体如下:二甲双胍(江西仁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032),起始剂量1.0 g/d,随餐口服,7 d后血糖控制不满意增加剂量至1.5 g/d,持续用药至分娩前。观察组患者接受格列苯脲治疗,具体如下:格列苯脲片(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70) 1.25~2.5 mg/次,1~3次/d,具体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而定,餐前30 min口服,持续治疗至分娩前。

1.4 血糖及胰岛素抵抗 治疗前、治疗后(分娩前),均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2.0 ml,采用血糖仪(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规格型号ACCU-CHEK Advantage)检测其中血糖指标的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标的水平,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5 母婴结局 围生期记录两组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包括母体结局:先兆子痫、早产、产后出血;胎儿/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BG、HbA1c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胰岛素抵抗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INS、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INS、HOMA-IR的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母婴结局 观察组中先兆子痫、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围生期母婴结局比较(例,%)

3 讨论

早期控制GDM孕妇的血糖水平是保障母婴围生期生命安全、提高新生儿质量的根本方法[5],对于饮食无法控制的GDM患者,胰岛素注射是高效、安全的方式[6],但该治疗的成本较高,在经济条件不佳或者贫穷地区的普及率较低,因此,寻找可发挥相似降糖作用的口服药物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7]。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常见药物,通过减少肝糖产生、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控制患者血糖。但有研究报道,二甲双胍可缩短妊娠时限、增加早产风险,同时其单药治疗的失败率约为34.7%,部分患者后续需追加胰岛素治疗[8-9]。

格列苯脲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及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来实现降糖作用[10-11]。但有研究认为,该药可能增加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2]。

高血糖状态是GDM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首要指标,也是衡量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最普遍方式[13-17]。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BG、HbA1c水平均较低,说明两种药物应用后均可发挥降糖作用;进一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治疗后外周血中FBG、HbA1c的水平较低,证实格列苯脲的降糖作用较二甲双胍更显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GDM发生的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改变可客观反映GDM病情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18-20]。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胰岛素抵抗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INS、HOMA-IR的水平较低;进一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FINS、HOMA-IR的水平较低,证实格列苯脲治疗可更有效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保护母婴生命安全、提高新生儿质量是GDM治疗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口服降糖药可行性的最重要考核指标之一[21-2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先兆子痫、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这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吻合,说明格列苯脲治疗有助于GDM产妇孕期的延长及早产风险等的减少,但可能增加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

综上所述,格列苯脲用于GDM孕妇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并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在降低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方面有优势,但其可增加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在病情控制及孕期延长方面,格列苯脲较二甲双胍更具优势,但其可能增加胎儿/新生儿某些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在日后格列苯脲治疗GDM中,应综合考量其优势及不良反应,最大程度优化GDM病情并保障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格列母婴外周血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缬沙坦联合格列喹酮降低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作用的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