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仂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搅拌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在盐行业,桨叶式搅拌釜是常用的一种反应器。在搅拌釜结构布置方案不合理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搅拌不均匀、搅拌死区等问题,从而导致系统的搅拌效率不高,影响反应进程。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CFD方法对复杂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成为可能。对于搅拌反应釜这样的复杂结构,很难采用传统流体力学手段获得其内部流场信息,而CFD仿真方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测试手段有限的不足[1-3]。为此,利用CFD仿真分析方法对两种桨叶反应搅拌釜器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搅拌速率和不同桨叶布置下的搅拌效果,为类似结构的反应搅拌釜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图1为某反应反应釜外形结构及内部搅拌器结构。搅拌器分别采用是3层桨和2层桨。搅拌釜内径1 800 mm,直筒高度5 450 mm,挡板四块均布,宽度360 mm,搅拌器直径950 mm。
图1 某反应反应釜外形及搅拌器结构Fig.1 The shape and agitator structure of a reactor
反应釜中的介质为浓盐水,在桨叶的搅拌下,反应釜中的流动过程可以假定为三维不可压缩的黏性湍流流动。需用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标准k-ε湍流模型[4-5]等控制方程对问题进行求解。
连续性方程:
(1)
动量守恒方程:
(2)
湍动动能k输运方程:
(3)
湍动耗散率ε输运方程:
(4)
式(1)~式(4)中,i,j=1,2,3;u为介质的流动速度;p为介质压力;t为时间;μ为介质黏度;δij为Kronecker算子;k为流体的湍动强度;ε为流体的湍动耗散率;μeff为湍流黏度;YM为湍流膨胀耗散相;Gk为与平均速度梯度有关的湍动动能生成项,Gb为与浮力有关的湍动动能生成项。k-ε方程中的其它参数分别为:Cμ=0.09,C1ε=1.44,C2ε=1.92,σk=1,σε=1.3。
壁面区域采用标准壁面函数进行处理。上述控制方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采用SIMPLE算法进行压力—速度耦合计算。
搅拌釜仿真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为解决运动桨叶和静止挡板及釜壁之间的相对运动问题,文章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MRF)法进行模拟。选取整个流场域为计算域,对桨叶区和非桨叶区分别进行网格划分,桨叶区附近的流体区域划分为动区域,采用旋转坐标系,将动区域内的流体设为与搅拌桨叶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其他区域为静区域,采用静止坐标系。固体壁面条件均采用无滑移固体壁面条件,近壁区采用标准壁面函数。
文章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进行结构模型离散。为提高计算结果精度,对桨叶和搅拌轴区域做了网格加密处理。网格总数量约为140万个。反应釜的网格划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釜网格模型Fig.2 Mesh model of reactor
反应釜入口流量为60 m3/h;出口为完全发展条件;桨叶转速为80 r/min和120 r/min两种工况。
反应釜内流动介质为浓盐水,密度1 300 kg/m3,黏度2.2×10-3Pa·S。
通过对比不同桨叶结构下的反应釜流场(图3)发现,反应釜在两桨结构下,其内部的轴向混合效果欠佳,在反应釜上部存在较多的循环滞流区,没有形成有效的轴向流动。三桨结构下,反应釜的轴向循环比较充分,基本无循环滞流区,在反应器的上部也形成了较为充分的轴向循环流动。
图3 反应釜内的流场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in reactor
图4是两桨叶和三桨叶在不同高度下的轴向速度分布。通过对比发现,三桨叶结构可以大大提升反应反应釜上部轴向循环流速,尤其是液面附近的流速,由原来的0.2 m/s~0.4 m/s,上升到1.0 m/s~2.5 m/s左右,从而使得整个反应器内的流场混合效果更佳。
表1对比了两种反应器的搅拌轴功率。两桨叶的输出轴功率较小,单位体积搅拌功率约为0.95 kW(80 r/min);三桨叶单位体积搅拌功率约为1.4 kW(80 r/min),比两桨叶结构提高了约1.5倍,轴功率提升明显。
图4 反应器不同高度的轴向速度分布Fig.4 Axial velocity of different heights of reactor
桨叶数/个转速80 r·min-1时/kW转速120 r·min-1时/kW250165.1373.2245.7
研究表明,CFD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搅拌反应器的流场分布特性、搅拌功率和操作参数。尤其是针对较大体积的反应器,可以在无法采用传统试验手段观测的情况下,得到反应釜内部的详细流场信息,为反应釜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