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十世:美第奇家族的首位罗马教皇

2019-01-16 08:55唐中华
世界文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第奇利奥路德

文 唐中华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是个矛盾体。

他曾是美第奇家族那个虎头虎脑、憨态可掬的世家公子,也是罗马教廷那位俾睨天下、唯我独尊的一代教宗;他极其慷慨大方,为艺术不惜一掷千金,却也精明算计,兜售赎罪券搜刮民脂民膏,连最穷的信徒也不放过;他将美第奇家族带上荣耀的巅峰,却因无力阻止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从此分裂而被指责为罗马教会的罪人。他的一生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世家公子登顶教皇

利奥十世原名叫乔万尼·德·美第奇,1475年12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当时的主洛伦佐·德·美第奇,人称“伟大的洛伦佐”。乔万尼出生前一晚,他母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大教堂里分娩,可是生出来的不是个婴儿,而是一头巨大的狮子。

在世俗看来,贵人降生,必有异象。洛伦佐受此梦境鼓舞,认为这个儿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决心为其铺设一条锦绣之路。由于乔万尼是次子,按照意大利的长子继承制不可继承家业,洛伦佐决定另辟蹊径,将年仅7岁的乔万尼安排进教会,成为一名小教士。在洛伦佐的运作下,小乔万尼步步高升,8岁时成为大主教,16岁时被任命为红衣主教,成为罗马教廷序列仅次于教皇的实权派人物。

1492年3月,新任红衣主教乔万尼准备从佛罗伦萨迁往罗马。他个子挺高,但脸色灰白、皮肤松弛,而且有点肥胖。临行前,洛伦佐拍了拍乔万尼的肩膀,反复叮咛说:“你现在是罗马教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红衣主教,一定要省身自律,勤俭恭顺。罗马是个充满罪恶的城市,很多人会想让你堕落,会怂恿你沾染恶习,你务必要坚定地抵制这些诱惑。”然而,乔万尼一到罗马,就把父亲的谆谆教导远远抛在脑后。他的寝宫宾客整日络绎不绝,笙歌艳舞,纸醉金迷。乔万尼总是慷慨奢华地款待他的朋友。

1513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病故,罗马教廷随即召开秘密会议,选举下任教皇。按照惯例,25个有权参与投票的红衣主教被锁在一个秘密的会议室里。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会议室的窗户被封了起来,只留了个送饭的窗口,红衣主教们不许中途回家,不许换洗教袍,如果持续数天还没结果,那么一日三餐将会递减为一日一餐。尽管如此,红衣主教们仍然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不肯轻易让步。乔万尼是教皇候选人之一。他的优势在于出身名门、慷慨大方,而且谈吐不俗。他的父亲——伟大的洛伦佐曾经为了维护意大利的和平稳定而殚精竭虑,这也给他加分不少。红衣主教们还考虑到,乔万尼身材肥硕,而且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和肛瘘,看上去寿数不长,所以即使日后他被证明是个不称职的教皇,也不容易造成持久的危害。

经过整整一周的审议,红衣主教们终于下定决心,推选38岁的乔万尼为新任教皇,尊称其为利奥十世。这也是美第奇家族和佛罗伦萨历史上的首位教皇。

花钱如流水的罗马教皇

据说,利奥十世在登顶后立即对家人说:“上帝已经将教皇宝座赐给我们,就让我们好好享受吧!”事实证明这并非诳语。

在利奥十世初登大宝时,他的故乡佛罗伦萨为他举行了持续多天的庆典活动,广场上点燃焰火,鸣响礼炮,夜晚的天空亮如白昼。当利奥十世穿着装饰珠光的白色袍服,戴着金光闪烁的三重冠冕,骑着高头大马通过凯旋门时,他命令侍从向周围的人群抛洒金币,以彰显美第奇家族的慷慨大度。作为庆典的一部分,利奥十世让一个小男孩儿从头到脚都涂满了金粉,站在仪式的中央,摇晃着身体,这象征着佛罗伦萨黄金时代的重新来临。这个男孩儿不久就死掉了,因为有毒的金粉渗入他的皮肤,可是他的死根本无人关心。

利奥十世热衷于饲养宠物,而且不惜代价。葡萄牙国王曾经赠送给他一头大象作为礼物,他十分喜爱,原因是这头大象颇通人性,每次来到他的面前都会跪下来大声叫唤。有一次,大象生了重病,利奥十世非常悲伤,他高额悬赏广征名医。大象最终不治而亡,利奥十世痛不欲生,他命人挖了一个巨大的墓穴,特意委托“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墓壁上画了一幅大象等身画像,并亲自写下感人的墓志铭,放入大象墓中,以作纪念。

利奥十世喜爱游猎,乐于宴饮和演出。有位外国使节曾经受邀赴宴,他后来回忆道:“晚宴太精致了,美味佳肴一道接着一道被端上桌,我们一共吃了65道菜,宴会上还有歌手、小丑、侏儒和摔跤的伴演,教皇最喜欢的菜肴是孔雀舌。”

利奥十世亦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皇”。他自小养成了对文艺的爱好,尤其爱好音乐、诗文和戏剧,他对任何学者都有求必应,凡是给他献诗献文的都能获得金钱的酬报。他身边常带着一个红色的丝绒袋,里面装满了钱币,随时准备分赠给向他有所求的人,因此也有了“太阳王”的名号。他支持罗马教育事业,资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花大价钱收集古罗马遗物、书籍,增加梵蒂冈图书馆的收藏,而这一切都需要钱。1517年,利奥十世要重建的圣彼得大教堂出现巨大的财政漏洞,这位从来都不为钱发愁的世家子教皇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没钱了。

《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中为利奥十世,拉斐尔作)

马丁·路德将教皇利奥十世的教谕公开烧毁

为了筹措钱款,利奥十世想了很多主意。他一口气增加并出售了39个红衣主教的职位,所得款项超过教廷的年收入。他还把教皇宫中的地毯、银器以及教廷小教堂祭台的玉像都交给了当铺作抵押品,甚至连自己的教皇三重冠也出卖了。即使这样,资金缺口还是很大,圣彼得大教堂重建和修缮工程仍然面临着随时停工的风险。

最终,利奥十世想出了个“妙招”:兜售赎罪券。

狭路相逢德国小教士

说起来,“赎罪券”倒不是利奥十世的发明。早在14世纪,当时的教皇就公开制定了“赎罪券价目表”:根据出钱多少,赦免不同类型的罪过,譬如为杀人赎罪开价8个金币,为通奸赎罪则只需要6个金币。历任教皇们为了搜刮钱财,大量印制票值不等的赎罪券,投放市场,雇人沿街叫卖。利奥十世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一“妙招”居然惹怒了一位德意志的小教士,进而导致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会千年基业差点因此被毁。

1517年,修士台彻尔作为利奥十世的特使,声势浩大地来到德意志贩卖赎罪券。当地神父和市政官员率领全城百姓,举旗秉烛出城迎接。台彻尔本是骗子出身,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他在布道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罚太苦,受不了了。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他大肆鼓吹赎罪券的功效,说什么“只要将金币投入箱底丁零作响,灵魂马上飞升天堂”。他甚至大放厥词,声称 “即使某人与圣母玛利亚通奸,教皇也有权在天国和人间赦免他,只要他肯把钱扔进钱箱……”

台彻尔为了兜售赎罪券,口不择言,甚至不惜亵渎耶稣基督,这引起了虔诚的德意志教徒的普遍愤慨。1517年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德意志维登堡的教堂门口贴了一张大字报,引来众人围观,议论纷纷。上面的内容更是“大逆不道”,竟然指责教会贩卖赎罪券是欺骗民众。大字报上白纸黑字地写道:“赎罪券不仅没有用,而且祸害无穷,即使是伟大的教皇在炼狱中也没有赎罪的权力。”贴大字报的人名叫马丁·路德,是德意志地区的一个普通修士,而那张大字报则是大名鼎鼎的《九十五条论纲》。

教皇利奥十世雕像

这张大字报宛如平地一声雷,引起了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震动。可惜的是,此时的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德意志醉汉耍酒疯时干的蠢事罢了,不过他还是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个小教士。他严令路德所属的教会主教让这个小教士保持沉默,并于1518年8月下达命令,让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但马丁·路德借口不去,教皇便指派一名红衣主教去会见马丁·路德,结果是一场激烈的辩论,马丁·路德引经据典,将红衣主教驳斥得哑口无言。马丁·路德的名字从此传遍了德意志,甚至整个西欧,以致教皇的使节沮丧地向教皇报告:在德意志,10个人中有8个人在高呼“路德,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1520年,利奥十世颁布教谕,要求马丁·路德放弃自己的言论,否则就革除教籍。不料,马丁·路德公开烧毁教皇的教谕,与教皇决裂。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罗马教会的运动正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一朝猝死留下千古骂名

利奥十世没能活到与马丁·路德真正交手的那一天。1521年11月,利奥十世突然去世。据官方记载,当时他偶感风寒,很快开始发烧,几天内就去世了。据说他死前大喊:“噢,上帝!噢,上帝!”从他死后到下葬这段时间,人们将他的财产洗劫一空。利奥十世走了,留下了几乎空空如也的教皇国库。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余波之下,天主教几乎面临崩溃。1527年5月6日,德意志的军队来到了罗马城下。他们中很多是马丁·路德的追随者,他们满怀宗教仇恨,视罗马为新的罪恶之城。他们最终攻陷罗马,并奸淫抢掠,打砸焚烧,亵渎圣殿。这座罗马天主教的圣城被蹂躏,数代人的成果堆积出来的艺术中心瞬间化为乌有,一切都被摧毁了。

但这一切,利奥十世已经看不到了。

利奥十世是研究近代西方文明史绕不过去的名字。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运动和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最后一任教皇,为意大利的文化交流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正是他的苛政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进而发展成新教和天主教长达数百年的争斗,近代西方文明史的重大事件大多可溯源于此。

利奥十世是美第奇家族第一位教皇。他秉承了根植于美第奇骨髓的文化基因,但却缺乏其先辈的审慎和谦卑,仗着教皇的名号,无所顾忌,肆意妄为,最终导致基督教的分裂和罗马的陷落,成为历史学家眼中的千古罪人。

斯人已逝,美第奇家族的故事却并未完结。

猜你喜欢
美第奇利奥路德
《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组画中的赞助人形象塑造研究
论米开朗基罗未竟之作的美学价值
中外古代私人藏书楼活动对比分析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马丁·路德
“开发”劳拉街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变形记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