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洪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热衷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贴吧等平台关注自身及周边的爱好,关注社会热点及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但是,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思想鱼龙混杂。在现如今趋势下,如何积极有效的利用微时代带来的优势,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把我们带入"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微端平台”为主体的新生事物迅速传播开来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追捧。
在这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各种微端平台,设置自己喜欢的领域,平台会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自动推送信息,使得学生时刻获取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知识可以直接在微平台搜索,便捷、方便的找到各种解释、答案。微平台让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开拓知识视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发展和充实自我。
大学生接触最潮流的信息与技术,思想活跃,张扬自我个性,希望有自己的舞台。现如今大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关注,喜欢展示自己,向外部世界展示自我才艺,如:抖音、全民K歌等平台,正是这些微端平台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能力和生活,搭建自己的舞台。但这些直播平台是新事物,具有随意性和缺乏约束的特点,有些人会以出格的言论、装扮博得点击率[1]。
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学生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虚拟空间中,让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变成了“指尖”交流,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长期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学生的沟通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且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也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会导致人与人的不和谐,给学校、社会安全带来隐患。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言、评论、沟通,而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会出现多种观点。在这样开放的平台也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如封建迷信、色情暴力、流言蜚语、反动言论等[2],这些信息无疑给网络环境下读者的思想带来侵蚀、干扰,而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正确的世界观暂未行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将逐渐建立健全微平台的管理机制。
时代改变,聊天方式也在改变。学生利用微端APP,如 QQ、微信等交友软件,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形式,可以同时与多人聊天。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使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而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虚拟空间,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而且还会对这种交流方式有依耐性,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由于信息平台聚集各种文化交流,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不知不觉影响他们的认知、观点,极易造成一些自律意识差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近年来,网络犯罪逐渐提升,如有的大学生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还有些大学生发表一些偏激的、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言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带来困难。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阵地还集中在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为辅。相对于微媒体、微平台,学生接触的时间、频率都少得多了。在复杂的信息传播中,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生活常识缺乏,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设置了难题,同时也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面临着挑战。
中小学传统的教育重点是放在学生成绩上,普遍认为学生成绩优秀,他的各个方面表现都很好,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评价,导致成绩优异的学生思想上出现漏洞,意识形态出现了问题,今年的“洁洁良”事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者提了一个醒。学校培养学生应该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学生身心发展和成人成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培养过程中要求“德”先于“智”,可以将学生管理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锻炼、生活体验、文化熏陶积累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育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人格,重点在学生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让学生既要思想道德过关,专业素质也要足够优秀,这样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跟进时代的步伐,利用微平台的便捷性、开放性,建设高校微平台思政教育体系。一是建立自己的教育微平台,以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QQ公众号等对外媒体为依托,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发布平台,不定时推送学校、社会、国家的学习文件和正能量新闻,促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学习。二是以建立的微平台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将微平台与学生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平台互动、资源共享的优势,在党建学习、心理健康、升学指导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断提高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水平,有效解决了学生政治素养、心理健康、就业信息发布滞后的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社会应共同负责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首先,学校加强所有在校的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开设自媒体安全教育、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或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平台来获取有效信息,如何甄别网络信息,让自己不受有害信息的干扰。其次,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在班会、上课时,要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实现全员育人的效果。最后,学校联合地方警务人员通过真实案例、开展专题学习、法律宣讲等形式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哪些是法律严令禁止。因此,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自己成为网络的驾驭者,保持初心,成为网络平台的正能量。
在自媒体、微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目前,微平台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一些问题,但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的力度加大,微平台会逐渐走上正轨。同时为了不让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应积极利用微平台的优势,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勇于创新,进而积极开拓思政教育的新手段和新模式,最终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绝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