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科学治水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6 03:03刘芸辰
中国水利 2019年13期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节水

张 剑 ,刘芸辰 ,李 根 ,陈 婧 ,衣 鹏

(1.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海陵分局,225300,泰州;2.河海大学,210098,南京)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地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水域面积萎缩、部分城市河道黑臭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科学治水,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海陵区位于江苏省腹部,河网纵横,交通便利,既是江苏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的重要节点,也是江苏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条件,是泰州市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重点实施区域之一。近年,海陵区紧密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以及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海陵区科学治水的实践

1.积极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

结合海陵区最新遥感影像资料,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1980—2016年作为评价系列,利用先进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区域水资源运动规律,客观准确地模拟计算本地地表水资源量和3种典型年下的过境水资源量。同时利用水均衡法和氡物质平衡模型分别确定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重复量,全面摸清区域水资源状况,为今后编制各类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涉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统筹规划各类节水工程

按照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基本要求,海陵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模式。2017年,组织编制了 《泰州市海陵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和《泰州市海陵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和节水能力建设等一系列节水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了各类用水量,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亦初步形成。

3.全面建设污染源治理工程

(1)工业污染源治理

一是以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为重点,执行国家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逐步建立了特征污染物监控体系,督促企业自行监测并公开污染物排放情况。二是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对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重点行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确保污废水达标排放。

(2)农业污染源治理

一是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截至2018年,农药、化肥用量分别比2015年基数下降13.9%、11.5%,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下降5%的总体目标。二是制定出台了《海陵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划分出禁养区和限养区,关停、转产畜禽养殖户705户,其中禁养区拆除转产率达99.3%,限养区10户规模养殖户全部治理达标,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

(3)生活污染源治理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雨污分流建设,开展污水收集和处理现状排查,制定管网改造计划,优先推动84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二是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三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4.稳步推进水生态整治工程

一是系统治理河网水系,以片区化治理、整村推进为基本原则,以打通断头河为重点,稳步开展河道整治工程。截至2018年,生态整治城乡河道共计348条,总长321.2 km,新增水域面积40.7万m2,水域治理率达39.5%,全区的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大力开展“水美乡镇”和“水美乡村”建设,分河道岸坡绿化、河道生态修复、“三乱”专项整治和长效管护“四步走”,循序渐进开展一系列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下辖的九龙、苏陈、罡杨3个乡镇成功创建江苏省水美乡镇,西石羊、麒麟、铺头等近20个乡村成功创建江苏省水美乡村,建设成果显著。

5.转变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建设是根本,管理是关键,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的重点。近几年,海陵区不断探索优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创新采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模式,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将所有闸站维修养护、河道巡查管理任务统一交由专业公司负责,改变了原来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状态,提升了海陵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水平,确保已建水利工程能够长久发挥效益。

二、示范工程建设实践

1.节水载体创建工程

节水载体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引领带动工业、生活服务业节水成效明显。在泰州市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后,海陵区稳步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大力推动全区企业、机关单位、中小学和社区开展节水活动。截至2018年年底,海陵区已成功创建省市级节水型企业33家 (年用水量10万t以上企业全部创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13个、节水型高校5所、节水型学校23所、节水型社区22个,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自主节水意识,提升了节水管理水平。

2.城镇再生水利用工程

为实现污水资源化,海陵区投入资金2 100万元,先后实施了西大河、生活创意园闸站和九龙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输送尾水专用管道工程建设。通过直径1.1 m的专用钢筋混凝土管道,将达标的尾水直接输送至生活创意园的九岛环湖作为生态补水,再生水利用率达100%。这一工程既保持了生活创意园区水体的正常流动,抬高了九岛环湖的水位,改善了园区水生态环境,又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打造麒麟大河样板河道工程

以麒麟大河为线,在点上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推动河长制清理 “三乱”、探索纯生态河道建设,在面上整治周边水系,点、线、面结合,开展麒麟大河整治工程。该项工程在疏浚整治麒麟大河的同时,将绿化改造、村庄滨河景观、生活污水管网及道路等建设纳入综合治理范畴,共计整治河道13条,增加绿化面积3.8万m2,铺设污水管网3 500 m,建设休闲小道1 200 m,打造了“水绿交融、人水相亲”的水美麒麟新形象。

4.水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海陵区已建成并运营区域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率先将水质自动监控由国控断面向镇街园区断面延伸,主要覆盖新通扬运河、引江河、卤汀河、泰东河、稻河、凤凰河等河道敏感断面。在新通扬运河、引江河、卤汀河等11条骨干河流及其他支流断面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控装置,采用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发挥全天候无人值守的监测功能。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水质异常、追溯污染源、采取应急措施和切断污染源头,确保区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实现对重要区域内环境状况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天候动态监管,进一步落实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廊道水质安全。

5.西北片化工区生态修复工程

海陵区专门成立由住建、经信、水利、环保等多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西北片化工区生态修复工程指挥部,对西北片化工区开展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投入资金数亿元,通过实施控污截流,打通断头河,生态治理区域河道,建设涵闸、泵站,布置景观绿化等综合措施,有效改善了西北片化工区的供水条件,加快了区域水体交换,提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水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海陵区西北片化工区的综合环境。

6.“街河并行”特色海陵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彰显海陵水城水乡特色,海陵区在河道生态治理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研究“街河并行”的理念。“街河并行”统筹规划设计理念是从河道断面、滨水空间、配套设施和休闲旅游等方面分析各类河道特点,进行点、线、面空间立体化布局,通过统筹规划设计,明确河道两侧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技术关系,对河道断面的设计、配套设施的布局等提出控制性意见。此设计不仅能规范河道系统的治理保护、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而且河道与道路并行、文化景点有机布设,能使行人近距离欣赏到水景、岸景,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发展。目前海陵区已初步探索实践城乡“街河并行”河道共计72.96 km,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引江河是海陵外围通江达海的清水通道和水运物流通道,在其东侧平行建成长江大道,在区域骨干河道层面完美体现了 “街河并行”特色;凤凰河是城内一条骨干河道,引凤路的建设让街河之间成为周边群众生活、休闲、娱乐的走廊;东城河是海陵古城河保护最完好的一段,和与之平行的人民东路共同成为当地旅游集聚区及文化活动中心。

三、下一步治水思路与对策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海陵区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水利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围绕“着力提升首位度、致力发展高质量”目标,补短板、强监管、攻难关,为创造“强富美高”新海陵提供水利支撑,建设“水靓、人靓、水利设施靓”的新时代海陵水利。

1.补齐河网水系系统生态治理短板

近年,通过点、线、面结合,海陵区生态治理各级河道共计321.2 km,占全部河网的39.5%,还有491.8 km河道仍亟待进行生态治理。下一步,海陵区将以省水利厅要求编制的《江苏省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2018—2020)》为契机,在原有《海陵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的基础上,总结生态治理的经验教训,谋划今后5年的治理思路,继续争取和整合资金,同时深度融合河长制工作,结合“三乱治理”“五面清洁”要求,实现对河网水系“整一条、成一条、精细管理一条”。

2.补齐河网水系周边空间管控短板

围绕打造“街河并行”特色水城水乡,深化《海陵区“街河并行”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努力实现河湖立体管理。第一步,梳理确定全区面上“街河并行”的总体布局;第二步,结合河道蓝线管理,重点研究河道两侧各类基础设施技术关系;最后,衔接协调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河道管理界线(或确权),为河道的生态治理、周边土地开发、文化景观设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引导性和控制性意见,从源头上减少对河道的不利影响。

3.补齐水利设施精细化管理短板

(1)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管护标准与规范

一是加强全区148座圩口闸、79座排涝站等水利设施汛前、汛中、汛后隐患排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工程效益正常发挥,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按照《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相关管理要求,修订《海陵区泵站工程管理标准》,实施闸站的提标升级项目,制订《海陵区圩口闸工程管理标准》,启动圩口闸提标升级试点工作。三是完善“一闸一站一档”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逐步补齐水利设施精细化管理短板。

(2)攻克水利信息化整合集成难关

以“智慧水利”为目标,以水利一张图为基础,加快各类平台、软件、应用、监控设施的整合集成、升级改造,建立覆盖水系、水资源、水利工程等领域的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能。

4.补齐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短板

在前期系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着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一是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开展农业用水情况调查,摸清全区农田面积总量和电灌设施数量、性能、服务范围、用水状况等基础信息,对照《江苏省灌溉用水定额》,分区分片测算农业实际灌溉用水效率,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农业用水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展全区工业企业用水户调查工作,摸清用水户的生产产品、生产工艺、产值、用水效率等基础信息,对照《江苏省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分析工业企业用水水平,以用水计划、用水定额为依据,督促计划用水户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三是全面开展用水审计工作,积极主动帮助用水大户查找用水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技改方案并督促用水大户整改到位。四是依托海陵区特有的水利工程地理信息化系统,将农业用水、工业企业用水调查成果上传至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后期用水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节水型抽水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