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泽花,钱爱兵
本文研究价值:
(1)本文从时间序列出发,基于citespace工具,分析智慧医疗的发展过程或研究热点,使之更直观化、可视化;(2)总结出智慧医疗从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并向从有病治病向未病保健、从基础医疗管理到定制个性化医疗管理的发展的转变与特点。
随着生产技术、科学水平的提高,医疗行业也随之发展,并逐步实现从传统医学到数字医学再到信息医学的转变,形成如今的“智慧医疗”概念,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预防性、个性化的医疗需求。智慧医疗将成为今后医学发展的更高追求。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智慧医疗发展至今的主要研究热点,了解其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总结、归纳其影响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医疗用户、医疗机构和决策管理3个角度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智慧医疗源自起于2009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概念,该战略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在内的6大领域。智慧医疗强调以智能的方式主动管理并满足医疗卫生领域的多方需求,并凭借其在系统集成、互联互通、智能处理等方面的高水准,保证人们适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激励个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更高阶段[1]。
智慧医疗是一门以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为基础形成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其概念尚未有明确定义,领域内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曹剑锋等[2]理解所谓的智慧医疗就是物联网在卫生领域的具体实现;吴越[3]认为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云数据为核心,以物联网、数据传输交换为技术,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物联网相结合以构建医疗卫生服务和最优管理的医疗体系;有学者认为智慧医疗是以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标准、信息安全、政府监管、业务应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高效体系,人人均可收益[4]。
智慧医疗是从原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医学进步的过程,经历了从传统医疗、数字医疗、信息医疗到智慧医疗的转变。数字医疗实现了医疗设备、内容的数字化录入,信息医疗实现了独立数据的信息化关联,智慧医疗则致力于在信息化基础上对海量医疗信息的价值获取。现阶段智慧医疗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从发展时间上看,实现了从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并致力于从有病治病向未病保健、从基础医疗管理到定制个性化医疗管理的发展;从内容上看,智慧医疗着力于医疗物联网、医疗移动可穿戴设备、医疗专病化、医疗大数据等研究。
3.1 按时间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医疗模式,同时改变了医疗体系。数字技术与传统医疗相融合产生了数字医疗,比如心电图、脑电图等数字化,简化了医疗诊断流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信息化技术又将医学数字信息的“孤岛”状态打破,形成彼此联系,比如医院信息系统(HIS);而智慧医疗是在新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的新医疗模式,旨在在彼此联系的庞大医疗信息中有效利用信息,使医疗智慧服务于健康。
自2009年提出智慧医疗的概念后,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有所发展。国外对于智慧医疗的研究构想提出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及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智慧医疗建设举措。IBM和Google搜索合作,结合IBM的医疗设备和Google的在线传输技术将个人健康数据记录在库。国内智慧医疗的发展大致是沿着新医改、公共医疗、医疗体系、医疗物联网、卫生信息化、电子病历、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移动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大数据这样趋势发展的(见图1)。
3.1.1 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转变 从临床信息化到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转变和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医疗的全面信息化,而临床信息化又是区域信息化的基础,为区域信息化提供保障。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加入了包括病人在内的多方互联互动,形成整体,而不只是医务、医疗间的联系;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将医疗过程扩展到就诊前后的相关服务,而不只是诊间治疗。智慧医疗需要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转变,助推全面信息化医疗。
图1 基于citespace的智慧医疗研究趋势Figure 1 Research trend of smart healthcare based on CiteSpace
3.1.2 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 这是“治疗疾病”与“治疗病人”的区别,前者专注于对疾病的治愈,而后者致力于对病人的帮助。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会面临新疾病,但是病人医疗满意度却大不如前,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就是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予以人文、人性的关怀和治疗,理解、了解病人,不是简单地以治愈疾病为任务。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这是必要的转变,同时也要认识到,更应该走向以“人”为中心,不仅是以病人为中心,也需要以医护人员为中心,关心医疗工作者的权益,实现和谐医疗。
3.1.3 基础医疗管理到定制个性化医疗管理 这是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的结果。传统医疗力求做到人人享有基础医疗、共享医疗,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智慧医疗借助新技术发展和理念,提供疾病到人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设备等的有效信息化管理定制属于个人的医疗管理内容,做到个性化、个人化医疗管理,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3.1.4 从有病治病向未病保健发展 智慧医疗拓宽了医疗范围,是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和全医疗过程的医疗服务体系。从有病治病到未病保健是智慧医疗发展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将医疗过程扩展到疾病前后,注重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工作,将疾病控制在早期,规避疾病发生风险,减少疾病治疗损耗,降低疾病治疗成本,这既能减少治疗成本减轻病人痛苦,又能实现对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按研究内容
3.2.1 医疗物联网 医疗物联网是物联网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产物,以物联网发展为技术基础,扩展、发展医疗服务。何国平等[5]指出医疗物联网是实现健康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医务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和医疗部门运作效率,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性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许俊杰等[6]探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应用,包括移动医疗、医学装备管理、智慧医院服务系统等。医疗物联网技术的探究从整体到具体,逐步实现物联网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新成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3.2.2 智慧医疗与可穿戴设备 谢俊祥等[7]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智能穿戴设备对提高健康质量的作用。何晓琳等[8]从数据安全与隐私的角度探讨健康医疗可穿戴设备,指出其在帮助医疗快速发展时也产生了数据安全等问题。陈骞[9]认为其极具发展潜力,其随时随地获取个体动态健康信息的特点对于病情诊断和健康管理的自我量化意义重大。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方法具有便携、及时等特点,可助力智慧医疗的个性化健康管理。
3.2.3 城市智慧医疗建设 自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很快就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赞成,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智慧医疗建设规划。我国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也出台了智慧医疗相关建设理念和方案。以杭州为例,杭州在智慧医疗建设中率先推行“医信付”,实现“先诊疗后还款”,免去因余额不足造成诊间结算失败而往返充值、结算的烦恼[10]。智慧医疗是一个新概念,尚无成熟可借鉴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3.2.4 智慧医疗专病化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问题已成为医疗健康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已成为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李蕊[11]研究发现通过智慧医疗终端仪器等形式形成对糖尿病病人的实施监护,能缓解其看病难、花费高等问题,同时通过数据积累推动智慧医疗模式探索。GONG等[12]提出可以构建以个人生理信号实时监控为基础结合区域医疗资源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实时生理信息进行诊断。智慧医疗的发展,提出专病专治的医疗方案,借助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控、健康管理、有效预防,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损耗,提高健康质量。
3.2.5 智慧医疗与大数据 罗旭等[13]从病情诊断、流行病预测等角度入手,探究通过大数据医疗信息化解决相关问题的可操作性。KHOURY等[14]从基础医学理论层面研究“大数据与公共健康”,证明大数据可有效应用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郝丽等[15]指出智慧医疗是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对医疗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进行个性化健康服务,将医院内资源向外有效辐射,扩展医疗服务半径。智慧医疗尚处于建设初期,海量医疗信息的出现使得对其研究必不可少,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医疗大数据,还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
3.3 影响及意义 (1)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就病人角度而言,智慧医疗带来了贯穿诊疗全过程的就诊服务,从前期的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到治疗时的诊间付费、实时诊疗查询再到之后的诊后保健、健康指导等,减少了不必要的就诊和等候时间,提高了基本健康素养,改善了病人就医环境,得到了更高效的就诊体验。从医务人员角度来说,智慧医疗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更高阶段[1],是更广泛的医疗信息化和基于生命全过程的信息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线诊答、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手段,在更高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做到病情早知道、早诊断,对住院病人实时、动态监护,提高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等,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2)更公平、开放的医疗资源供给。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服务需要求的无限性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化给予一直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医疗资源的严重偏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公平性供给,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智慧医疗的新服务模式,强调病人、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更多基层病人能就近跨地域享受更优质服务,医务人员能够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医疗联系与互动,加强和病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远程医疗、在线问答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促进医疗资源、服务均等化。(3)更高效、低失误的医疗保障[16]。医疗以治病救人为基础,病人就医的目的为改善健康,医者治病为救助病人,智慧医疗能提供更高效、低失误的医疗保障。基于电子健康档案、RFID技术等实现对病人的个性化管理,点对点了解病人既往史、过敏史、忌用药等事项;基于物联网、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对部门、医疗器械等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部门协作效率,精准管理手术包、尖锐医器、医疗垃圾等,最大限度降低医疗事故发生可能性,实现安全、可靠就医。
智慧医疗带来了更高效的就诊体验、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公平、开放的医疗资源供给,并满足了更高效、更低失误的发展需求,符合医疗改革的发展需要,需要不断开拓创新。3.4 存在的问题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医疗模式,成为医疗改革的助推器,能够提供更优、更精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淹没、数据安全隐私等问题,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妥善解决。
(1)信息使用效率。当前正处在一个信息急速膨胀期,近几年所产生的信息量是过去几千年都不能比拟的,称之为大数据时代,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在有关报道中指出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价值密度低的特征[17]。信息淹没而知识饥荒,如何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让现有数据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增值,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管理使用实现对全人群、全周期的有效健康管理,这是在智慧医疗过程中所要面临并需要深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2)安全与隐私。大数据时代,信息庞大而形式多样,其安全与隐私的概念更为模糊,无疑加剧了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的保护难度[8]。同时,数据及其安全、隐私等问题涉及政策、法律和伦理等多方面,这也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界定过程中的难题。PAUL等[18]指出应明确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所有权问题,建立可穿戴设备健康监督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数据分类法以及指定数据存储管辖权。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医疗发展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基础,不可避免会产生收集、处理病人的海量个人健康数据,在做到高效利用医疗数据、实现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同时也要兼顾保证其安全与隐私。
(3)医改方向思考。智慧医疗作为医疗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医改新进程,但是具体要在哪些方面推进、如何推进、推进到何种地步,这些在现有文献研究中并没有较详细的说明。同时,现阶段的智慧医疗建设,处于地域性的尝试建设阶段,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宏观性、规范化指导,如何更切合医疗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全人、全过程的健康管理,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协调把控。
4.1 从医疗用户角度 (1)自主的个人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可借助可穿戴设备等实现个人的健康实时监控与提示,有针对性给出饮食、作息、运动等健康提示,指导用户自发了解、自主管理个人健康状况,实现保健、治未病等疾病预防功能。同时,医疗资源、人员、设备的有限性,限制了医疗服务的全面、全程供给,而通过自主的个人健康管理,一方面降低了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实现疾病预防、保健等功能,应当是智慧医疗建设过程的一个着力点。(2)自我安全、隐私意识。大数据时代,信息繁复、类型多样,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与隐私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概念界定模糊或困难,需要制定健全、规范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以更有效维护医疗用户的合法权利。同时医疗用户也要加强自我安全防范,形成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自觉、自主进行自我权益保护,有效增强自我安全、隐私意识。
4.2 从医疗机构角度 (1)缓解医护人员压力。智慧医疗是技术进步下新的医疗模式,是医疗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多方面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升。从医护人员角度考虑,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但是病人数量较多、接诊任务重仍是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医疗机构服务提供方可在智慧医疗理念指导下,尝试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协助疾病诊断与治疗,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2)更方便、统一、安全的数据存取与共享。医疗数据是医疗病人的信息,切实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如何在方便医务人员便捷获取诊疗信息的同时,保证病人信息的安全性、私密性,是医疗建设过程中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同时,医疗就诊过程中,常会提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医疗行业的高专业性所决定的。为更有效促进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需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使得医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查询个人医疗信息,并获取规范、实用的医疗咨询,降低就医成本,实现高效、透明的就医环境。(3)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国内自由择医的医疗制度使得众多就诊病人均涌入优资源、高配置的大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进而强调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制度支持,政策引导,鼓励居民、家庭与医疗团队签订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联系,将基层首诊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核心,推进就诊病人、医疗资源逐步分流至基层社区。智慧医疗体系的建立,保障了医疗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有利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更有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4.3 从决策管理角度 (1)医疗资源公平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长期并一直存在的客观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医疗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供给是卫生管理部门所要思考的。在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物联网、云计算、远程医疗等技术支撑,以基层医疗服务为核心的体系,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方案加以引导,逐步实现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及更公平、合理分布。(2)规范性法律、法规的建立。智慧医疗是医疗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目前全国各地的相关建设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完善、成熟的可借鉴模式,这就需要相关决策管理者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智慧医疗的持续性建设制定出规范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从法律层面引导其有序建设和发展,给予其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3)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现阶段的智慧医疗建设包括医疗信息化、预约挂号、电子健康档案、诊间付费等形式,大多数重在探讨“看病难”的问题,而对于“看病贵”问题的探讨比较少。推进智慧医疗建设,进一步考虑着眼解决“看病贵”问题,通过与医保、医药、医疗相结合地深入探讨,从制度层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智慧医疗建设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是医疗建设的一项大工程,其合理、有序地建设与发展,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公平、开放的医疗资源供给,保证更高效、低失误的医疗保障。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在大数据背景下,怎样从海量医疗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怎样在智慧医疗建设下深化改革医疗的问题,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资源利用率、公平性,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用户等多方面全员参与。
作者贡献:糜泽花对文章进行选题确定,负责资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撰写论文;钱爱兵对文章进行质量把关,对文章进行指导与修订,对英文摘要进行修正,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