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2019-01-15 04:17赵琳
关键词:英译策略牡丹亭

赵琳

摘 要:《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作家汤显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牡丹亭作为中国的传统戏剧,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符号翻译学是翻译学界的一大重要翻译理论,对于中国典籍的英语具有很强地指导作用。以符号翻译理论为指导思想,对《牡丹亭》翻译进行研究,总结出中国典籍英译的有效策略,从而为中国典籍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符号翻译学;中国典籍;英译策略;《牡丹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097-06

一、引言

(一)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剧作者,生于江西省临川。他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所谓贤者、贤人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对道教的禁欲思想,认为食物和性是人们的首要需求[1]。可见,其学说中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对唐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大多渴望名利,汤显祖也不例外。虽然他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天才,但是由于政治原因,直到34岁,他才通过科举考试。在他15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对平民百姓深表同情,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49岁的时候,他对腐败的政治完全失望。随后他远离官场,在家乡定居下来,并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在乡村生活的头几年是他剧本创作的黄金时期[2]。他一生中有四部作品代表着其最高成就:《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在这些剧作中,《牡丹亭》被认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二)《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公元1598年),是一部优秀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大概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才貌端妍的杜丽娘,在自家的后花園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来后由于相思之苦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最终葬在与柳梦梅相会之处。后来杜宝升迁,举家搬迁。柳梦梅进京赶考,途中恰巧夜宿花园旧址。杜丽娘魂游花园,与柳梦梅梦中再次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却遭到杜宝及家人的反对。柳梦梅进京补考考中状元,这起家庭纠纷也闹到皇帝面前,由圣上做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出身名门,聪颖美丽,虽然从小深受家族父母封建礼教的教诲,但并没有被这些封建思想所禁锢。她爱自然、爱自由,在春心萌动的时候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杜丽娘遵守传统女性的基本礼仪,却不同于封建时代女性一贯的顺从依附,思想并没有被旧时代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仍然保持着独立的个性。因此在她的身上兼有旧时代女性传统美德和新女性独立个性的优点,是一个聪慧、勇敢、贤良而又坚定的女性形象[3]。

(三)《牡丹亭》翻译现状

Cyril Birch是著名汉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名誉退休教授。他翻译的第一个完整的英文版本《牡丹亭》,1980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4]。Birch用流利的英语创作了《牡丹亭》,并演唱了咏叹调还有自由诗。Birch版本的牡丹亭在西方很受欢迎,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Birch对《牡丹亭》的翻译推动了世界人民对《牡丹亭》的了解。《牡丹亭》的第二个译者是张光潜教授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5]。和Birch的版本进行比较,张教授的版本更准确地诠释了《牡丹亭》的原始思想。最近的一个是汪榕培教授的版本。在翻译《牡丹亭》之前,他为自己设立了“描写生动、形象生动”的目标。他认为必须要在前两个译本上创新。因此,他决定运用传统的英语诗歌翻译方法来翻译《牡丹亭》中的咏叹调。

二、符号翻译学相关理论界定

(一)符号学基本概念

翻译符号学是翻译研究和符号学研究的一部分。特鲁普从文化符号学出发,认为翻译符号学既属翻译学又属符号学,前者探讨可译性,从语言世界观到译本的文化功能,侧重文本分析中的符号连贯性;后者对符号系统及其与翻译符号学内在的相互关联关系加以比较分析,既侧重符号学理论又侧重符号学应用[6]。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翻译符号学之本质是文化分析的基础,旨在通过翻译过程的普遍性符号模式,描述文化交流和元交际现象,研究符号系统的可译性限度,考察文本间性、语域间性、媒介间性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在翻译符号学视域下,符号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具体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即创生了联系翻译研究中的符号学应用与以符号学阐释翻译活动的前提,使其成为具有同质性的学科整体[7]。

(二)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是交际。除了“翻译对等”,还可以发现“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文体对等”“语篇对等”。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对翻译本质的界定以及翻译等值条件的界定[8]。Catford认为符号在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在语言上的意义中很少有相同的含义,但他们往往可能存在同一功能。长期以来,英汉翻译一直遵循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主张。在他看来,任何翻译都必须指向源语言信息而且目标语必须是自然的,甚至是优雅的。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翻译很难达到“信,达,雅”都具备的标准。在功能对等方面,奈达认为仅仅根据词典中的对应关系判断翻译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法充分性是不够的。众所周知,翻译的功能对等是实现文化的交流,好的翻译作品并不能够仅仅依据相应的词义、修辞手法等来评判[9]。

(三)符号学翻译框架

符号学翻译框架是一个三维的交互过程,它是句法的维度、语义维度和语用维度的相互影响。因此,符号学翻译框架主要包含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层含义。

1.指称意义。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10]。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所居住的外部世界的事物,很多都是相同或相似,因此他们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所指意义也必然是相同或相似,因而可以为其他民族所认识和理解。这便构成了不同语言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的基础。在大部分情况下,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和它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所以也被称为“概念意义”或“认知意义”。指称意义是词语同它之外的某个实体之间的关系,而字面意义则是单个词语最先在语言使用者头脑中唤起的概念或形象。在汉语古诗英译中,指称意义和字面意义的不对等、多义性、复议性、两种语言中指称意义的部分对应或空缺等现象都使得翻译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2.言内意义。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在语音、语法、词汇、句子和话语层面都有言内意义。这表现在:语言韵律的平仄、双声和押韵反映了词素之间的语音关系;利用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形成的谐音双关、一语双叙、拈连、仿似、飞白等修辞格;排比、对偶、层递、设问、顶真、回环、倒装等修辞格和语序、句子的长短、句子结构的紧凑或松散都体现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篇章的层次、段落的排列组合、句式的变化、布局的和谐、语义的连贯、自然的衔接都体现了篇章内符号的关系,它们都是言内意义的体现[11]。下文专门针对汉语典籍的言内意义,结合译例进行阐述。汉语典籍中的语音意义主要体现在格律上。中国典籍格律包括节奏、韵律、平仄、字数、句数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中国古典诗歌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由“顿”来体现的:四言诗每句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押韵形成声音的重复回环,不同声调的音节和谐配合就会形成悦耳动听的音调[12]。

3.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意义,也可理解为符号使用者赋予文字的特殊意义或文字符号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如说话者的身份、年龄、地理方位、态度、个性、意图等。语用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语用意义种类很多,包括表征意义、表达意义(主要同发讯人有关)、社交意义(主要与沟通发讯人和收讯人的渠道有关)、祈使意义(主要与收讯人有关)和联想意义(同时与发讯人和收讯人有关)。汉语古诗英译语用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联想意义,特别体现在意象和互文性的方面[13]。我国古典诗歌以善用意象而闻名于世。一首诗往往使用很多意象,如马致远《秋思》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意象是情感的物化形態,意象的创造是基于诗人对事物外部和内在特征的深刻认识,是基于诗人对事物的强烈感受,它不仅要有明丽优美的外在形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渗透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融入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14]。

三、《牡丹亭》符号翻译

(一)“香”的翻译

1.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B: Cloud coiffure set to perfection still she questions the mirror, Robe of gauze soon to be changed still she adds sweetening incense.

W: Face the mirror when her hair is done, Add the perfume to the gowns with fun.

2.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B: Through scudding of "clouds and rain" I had touched the borders of dream.

W: The youthful joy in love regime had reached the verge of dream.

3.困春心游赏倦,也不锁香熏绣被眠。

B: For heart spring-burdened, limbs now lax from garden strolling, no need of incense-aired brocaded covers to entice to slumber.

W: As springtime tour has tired me out, there is no need to scent my quilts.

4.间梅遮柳不胜芳。

B: Sweet-scented is the shade of apricot and willow.

W: Bring near the scent of bloom that falls.

5.扑地香腾,归天磐响。

B: Smoke of incense rises everywhere Cadence of chimes ascends to Heaven.

W: When smoke of incense coils around the wall, and sounds of death-knells echo in a drawl.

6.南枝外有鹊炉香。

B: Incense in a "magpie-handled" burner scents south-pointing branches.

W: The incense smoke leaks from the windowsills.

7.钻新火,点妙香。

B: Flames of newly kindled fire, incense of highest excellence.

W: I kindle a new fire to light a pious stick.

8.把一点香魂,早度人天上。

B: receive this frail fragrant soul swiftly into Heaven's height.

W: Please send this flower to the top celestial sphere.

9.好一阵香也。

B: How sweet this scent of incense!

W: What a fragrant smell of incense!

10.香梦与谁行?

B: By whose side do you walk in fragrant dream?

W: Who is walking with you in your dream?

11.身似残梅样,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

B: While her poor self just like this fading apricot, watered but rootless, still brings a fragrance to our senses.

W: It's like the bloom of plums, which carries water and has no root, but still gives off fragrance acute.

12.教你肌骨凉,魂魄香。

B: cool balm for your flesh, sweet fragrance for your soul.

W: Coolness to your bone and fragrance to your soul.

13.我则见香烟隐隐,灯火荧荧。

B: Smoke of incense clouding where lanterns glow and shimmer.

W: The smoke of incense curls, the light of lanterns glows.

14.风灭了香,月到廊。

B: Breezes disperse the incense smoke, moonlight floods the walks.

W: When the incense has burned up, and corridors are flooded in moonlight.

15.也应知有杜兰香。

B: Surely it would recognize the fairy maid Orchid Fragrance.

W: It should have known the fairy tale.

在中国,芳是香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香代表的不是花香,而是一种气味。在明代,香炉等在富裕人家和寺庙非常常见,因为女性喜欢用香炉来增添美丽。有时候,“香”并不是指代一种气味,而是代表一个女性的外貌和风韵。后来,“香”可以指代一切和女性有关的事务。在例5、例6、例7、例13和例14中,“香”指代的是一种可以通过燃烧而散发香味的东西,相当于英文中的香炉。除了例7,两个译者都将“香”翻译成“incense”。通常情况下,“香炉”在宗教仪式上是以一种木头的形式出现,汪榕培教授直接用木头指导香炉,这种翻译方法有时候会让目的语读者感觉到疑惑。在例1和例3中,“香”指代的是一种燃烧之后可以散发香气的植物,富裕人家经常燃烧这种香料来增添生活的艺术气息。这种香料和当代的香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香料并不完全等同于香水。Birch将“香”翻译成“sweeting incense”,而汪教授直接翻译成“perfume”。由此可见,Birch的翻译更加接近原文本的指称意义。在例2中,“香”的翻译非常特别,因为,翻译者没有从文本含义角度进行翻译,而是考虑到戏剧的韵律。Birch的翻译中“Through scudding of `clouds and rain”中完全没有理会“香”的翻译,而是直接保留“云”和“雨”。在汪教授的翻译中“the youthful joy in love regime”,他并没有将“云”和“雨”翻译出来,而是直接将“云”和“雨”的指代意向翻译出来。

(二)“春”的翻译

1.恁春关情似去年

B: No longer able as in past years,to quiet stirring of the spring's passions.

W: This spring no longer holds back maidens fair.

2.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B: I've told the oriole and the swallow to leave their urging of the flowers and with spring as their excuse to come and to look at you.

W: I've told the early birds to meet the spring and send your words.

3.摇漾春如线

B: The spring a rippling thread of gossamer gleaming sinuous in the sun.

W: Torn by spring breeze into flimsy shreds.

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B: And yet, this bloom of springtime no eye has seen.

W: My beauty is concealed in the hall

5.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许

B: Without visiting this garden, how could I ever have realized this splendor of spring.

W: If I had not come to the garden, how could I have tasted the beauty of spring.

6.春色恼人,信由之乎

B: Now I begin to realize how disturbing the spring's splendor can truly be.

W: Now I do believe that spring is annoying.

7.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B: My young passion stir to the young spring season, but where shall I find an “entrant of the moon's toad palace”?

W: Stirred by the spring passion, where can I come across one who will go after me?

8.他梦酣春透了怎留连

B: Loath she may be to loose herself From the sweet spellbound dream of spring's delight, But petals flutter down Like crimson snow.

W: How can they tear themselves away from dream?

9.检点春工又一年

B: …to fulfill the springtime's labors.

W: And keep the springtime busy year by year.

在中文中,“春”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首先,“春”指代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其次,“春”指代一种爱情和情趣,最后,“春”出现在词语或者句子中,例如“春容”。《牡丹亭》的第一章节就表明了对爱情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汤显祖选择春天这个在中国最美好的季节来展开这个故事。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之后,春天来了,一切生物都恢复了勃勃生机,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然而,在英语中,春天并不是最好的季节,相反,英语中更加偏爱夏天。例如,莎士比亚就认为夏天是最好的季节。因此,中文中的“春”和英文中的“春”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在例1、例2、例3、例5、例6和例9中,显而易见,“春”指代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两个翻译者都字节将“春”翻译成它原本的含义。当然,这两个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存在分歧,这一点可以在例4和例8中看出来。“三春好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Birch认为“春”在这里指代美好事物地盛开。汪教授人物“春”在这里指代杜丽娘的美丽。“春”在中文中可以指代青春年少,比如“青春”。因此,将“三春好处”翻译成杜丽娘的美丽更加贴近原文的意义。

四、中国典籍英译策略

中国典籍翻译的策略有许多,本文主要从直译、替换、补充与解释、省略与概括这四个层面进行说明:

(一)直译

通过直接从SL到TL渲染单词,在翻译专有名词时,如角色的名字,曲调的名字和一些场景的名称,直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中国戏曲中词汇有时包含与故事或情节发展相关的信息,直译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其含义。对于没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直译是有效的。它比音译好,因为后者只会传达的声音这些词,使读者既不能接收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也不能接收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相关的故事,比如角色的意义。

例1:

原文: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像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

译文:I am Liu Dreamer of Mume Flower and Lover of Spring, descendent of Liu Zongyuan,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residen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经常会给自己起“字”作为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通常,古代人用字来指代某人的品性和荣誉。译者直接将名字音译成英语,而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同样,作为女主角的“杜丽娘”和她的丫鬟“春香”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丽娘”在中国古代代表着魅力的姑娘,因此,译者将其翻译成“Du the Belle”,“春香”在中文中代表春天的美好气息,因此,译者将其翻译成“Fragrant Spring”。

(二)替换

与直译方法不同,替代翻译策略指的是运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和意向来代替源语文本中的意向,常见的方法主要有隐喻和双关。这种翻译策略能够更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源语文本的信息,从而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例2:

原文:(老旦)但凭尊意

[前腔](贴持酒台,随旦上)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译文:Lady Zhen: you are right ,my lord.

(enter Du the Belle followed by her maid FragrantSpring with a tray of wine cups )

Belle: (singing to the previous tune ):even orioles will sing of the beauty of spring.

與中国传统戏曲一样,汉字也是按类别名称来命名的它们属于一个脚本,而不是它们的名字。在这里,“旦”代表着年轻女性的形象,因此,旦指代的是杜丽娘。然而“老旦”是用来形容上了年纪的女性,其实在这里也是指代杜丽娘。“贴”表明这是一个支撑意义的角色,在这里指代“春香”。译者将所有表达里面的意向都替换成戏剧中人物的名称,这样更容易令目标语读者理解。

(三)补充和解释

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另一个难点是缺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的主体性更为必要采用补充和解释的方法。具体来说,信息是通常是为了使意思清楚或阐明作者的意图和态度而添加的。因此,文化负载词往往包含文背后隐含的意义或者文本背景下不可忽视的信息,补充和解释自然成为一种必要的翻译策略。

例3:

原文:学生自愧蓝趣之姿,敢烦卫上奎之教。

译文:Like willow down, how dare I to compare.

With your students as each blossoms fair?

上面的兩个比喻在中文表达中非常常见。人们通常用垂柳来形容体弱多病的形象。因为当杨柳的枝叶长大的时候,它们就禁受不住寒风的侵袭而垂下。通常,一个优秀的老师通常被称为“桃李”。因为好的教师通常是博学多才的,他们有能力教育出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就像桃子和李子一样硕果累累。为了解释这个比喻,译者将其转换成相同的意向,并通过放大的方式,来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四)省略与概括

相比归纳和解释,省略和概括的方法用于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组。这些词当然包括文化内涵,但这些词所传达的信息通常是不重要的或和主要人物、情相关的信息。通过省略和泛化一些次要信息,译者可以把目标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最重要的信息上来。

例4:

原文: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

译文:Born in a family nobler by far

Than those under a lucky star.

在这个案例中,柳梦梅指出了自己的住宿在河东,也就是有“张”星和“鬼”星的地方。在“张”星统治下的人民代表的是一些富有才华且事业有成的人。实际上,汤显祖是要表现出柳梦梅家庭的显赫地位。“河东旧族”代表的是远方的富贵家族。“西蜀名儒,南安太守”翻译成“Then sclolar to the west ,Now perfect in the south”译者直接将“西蜀”翻译成西方,将“南安”翻译成南方,这样的表达方式不能够精确地表达出事务的具体位置。在翻译“最”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翻译成“perfect”。

符号学是分析符号最全面的系统,文字符号的意义永远涉及一定社会情景中某一事件交际的全过程,对符号的解释与符号所在的结构有关,即任何文字符号的意义只能借助与其有关的符号才能得到解释。从符号学翻译观看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为了从语言符号本身的角度、人类的角度、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来更广泛地拓展文学作品的翻译思维方式。用符号学的观点来指导中国典籍英译,是翻译理论上的一大突破。中国典籍翻译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静态系统,而是一个不断自我调整和适应的开放系统,它并不追求唯一的现实性,也不把已完成的译诗看作完满静止的结局,而是不断地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意义,才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国典籍翻译理论体系。在符号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牡丹亭》的符号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中国典籍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替换、补充和解释、省略与概括等,为中国典籍的英译提供借鉴,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翻译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5):97-102.

〔2〕王海燕,刘欣,刘迎春.多模态翻译视角下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国际传播[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0(02):49-55.

〔3〕林元彪.文章学翻译学与语言科技时代翻译的人文任务[J].上海翻译,2019,(01):18-24+94.

〔4〕邵彦舒.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边城》文化负载词维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1):114-115+209.

〔5〕刁玉琦.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传播——评《平面广告设计》[J].新闻与写作,2019,(01):116-117.

〔6〕郜菊.国外翻译研究中的符号学方法探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04):78-83.

〔7〕贾洪伟.翻译符号学的信念界定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04):60-65.

〔8〕曾婷,黄忠廉.翻译研究创新术语逻辑化问题——以“翻译生态学”VS“生态翻译学”为例[J].外语教学,2018,39(04):75-79.

〔9〕潘琳琳.翻译符号学的文本阐释模式[J].外国语文,2018,34(03):119-127.

〔10〕贾洪伟.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01):111-118.

〔11〕曹万忠,黄银霞.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式菜肴英译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7,35(06):38-41.

〔12〕王铭玉,任伟.从语言符号学到翻译符号学——王铭玉教授访谈录[J].外语研究,2017,34(05):25-30.

〔13〕张斌.认知翻译学视阈下识解再现与重构——以《望庐山瀑布》的翻译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5):74-80.

〔14〕黄忠廉,方仪力.基于翻译本质的理论翻译学构建[J].中国翻译,2017,38(04):5-10+128.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英译策略牡丹亭
牡丹亭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中国文化特色词误译及其英译策略探析
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