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专业“空间设计Ⅰ”课程教学探析

2019-01-15 12:39李坤键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艺术设计艺术

摘 要:空间设计Ⅰ是一门艺术与科技专业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在教学过程的探析中引入设计思维的培养,5w模式下的系统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个维度的教学探讨,对课程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 空间设计Ⅰ 设计思维 5W模式 教学探析

空间设计Ⅰ属于艺术与科技专业课程,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方法,也要求培养对空间的艺术感受能力和美感创造能力,是一门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意义,空间设计Ⅰ是空间设计系列的开端与重要基础,是会展专业设计师必备的技能,是设计过程中构想转化为可视形象的重要环节与桥梁,对培养空间设计、启发想象思维、提升设计素养有这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程以对任何一名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难度较大且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空间设计Ⅰ一直成为艺术与科技专业课程教学中长期以来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1、空间设计Ⅰ课程教学中常见问题

1.1 基础不牢

空间设计Ⅰ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在开课之初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空间造型能力、设计表现表达与实践操作能力。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看,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完成相应学习目标,反之基础薄弱的同学由于反复学习、复习内容较多产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学习效果的差距也由此拉开。空间设计Ⅰ成为了复习甚至重学基础知识的大杂烩。这不仅偏离了此门课的教学目的,也使很多学生觉得难度大,任务重。

1.2 思维定式、缺少创新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十分重要,对于艺术与科技这一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而言更是如此,设计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的多元化,设计作品的创新度,成果转化起到重要作用。空间设计Ⅰ大多开设在大三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成“套用模板”的现象。目前社会上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学会制图软件没有美术功底也可以做设计,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不重视艺术设计思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完成的设计作品往往流于形式,相互套用模板;学生只重视电脑效果图的绘制,在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工艺制作上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整体设计水平偏低,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3 教学方式传统、实践薄弱

目前空间设计Ⅰ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 这种输入式的穿模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传统的“ 目的式教学” 模式一般按照教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制作——交作业——评定成绩的程序进行,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 更无法真正做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个性, 显得单调、乏味, 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相距甚远。[1]在实际效果上,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空间设计Ⅰ课程教学探析

2.1 注重设计思维与素质的培养

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建立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各种思维形式,包括立意、想法、创意、灵感、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等。[2]从空间设计Ⅰ的角度来讲,就是在空间设计行为实现过程中对思维模式、思维方法、思维状态的整合,通过对设计对象、目标群体、空间的组织和动线设计等要素的推敲、把握,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空间形象及其综合实践运用,满足人的物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在第一阶段前期调研与主题定位的基础上,第二階段需注重设计思维形成过程的开发及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收集、调查、分析、解构、突破、重组这一过程来建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过程融入5w模式

5w模式最早出现出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8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论文中,这种模式很系统的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五大要素,Who(谁)信息传播主体,Say what(说了什么)信息内容,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信息传播渠道,To whom(向谁说)传播对象,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传播效果,简称5w模式。空间设计Ⅰ的教学内容围绕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开展,其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物品陈列、空间规划、平面布局、灯光控制和色彩配置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向观众传递大量信息的综合型设计形式。教学内容和设计课题的组成部分,无一不显现出五W模式中信息传递的五大要素。空间设计Ⅰ大课题设计通常围绕品牌商业空间设计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5W模式可以快速的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设计思路,在具体的课题设计过中如何把握好设计服务对象(品牌及其主题定位)、展品信息、设计表现手法、目标客户群体、展示效果这五大核心要素。构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把原先较为分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相较之前的教学方式更加系统化。课前预备知识的筹备阶段,课题项目的调研阶段,设计阶段,效果展示阶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有效衔接。学习目标十分明确,每个阶段知识点的衔接性较强,使得不同素质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完成一套商业展示空间的方案设计,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自然而然的被激活了,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设计思维的培养和5w模式的教学设计,需要实践项目的实际操作。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十分必要。课内设计思维的框架构架,配合课外实践能力点的各个击破。以项目带动教学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与会展企业的联合,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会展设计的实践案例中去,这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验证设计思维与构建5五模式的必要性,这对应用型会展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10(01):42-45.

[2] 盛菲菲.基于设计思维培养的二维设计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学术论坛,2014:244.

[3] 潘峰.论艺术与科技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设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李坤键(1986.08—),女,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设计教育,会展艺术设计与传播,建筑历史理论及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艺术设计艺术
《室内空间设计》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纸的艺术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书封与现代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