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关键词】战时记者;新闻采写;新闻编辑
创刊于1938年9月1日的《战时记者》,主要致力于对抗战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研究,对新闻学理和新闻实务进行探讨,对大众读者和报人进行新闻教育。《战时记者》创办的3年多时间中,先后由杜绍文、汪远涵出任主编,与同时期同类型刊物相比较,是中国现代存在时间较长的一本连续性最好、发刊期数最多的重要新闻学刊物。《战时记者》以“研究战时新闻事业、培养战时新闻人才”为己任,从战时新闻学理、新闻史、新闻实务、记者素养等各个方面刊载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足以勾勒出战时新闻学的原貌,为现当代新闻研究人员所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抗战的历史环境下,记者对于新闻采访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对于战时新闻发挥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战地探访工作上,《战地探访的立体化》一文中认为,针对现阶段战争局势的客观条件,战地记者对于探访领域应逐步扩大,除涉及军事部门外,还要扩大到政治部门、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探访工作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体化。[1]《怎样做好战地探访工作》一文中向战地记者十分详尽的介绍了如何对军事长官、指战员等官员进行采访。[2]
对于新闻采访的具体工作,《怎样采访新闻?》一文中对新闻来源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从访新闻、遇新闻、抄新闻、收新闻、撰新闻五个方面对新闻的采访方法进行阐释,强调特别是外勤记者在采访新闻的过程中要有高尚的道德、聪敏的头脑和精明的判断。[3]而《采访工作上的实践与惰性》一文中则从新闻采访过程中一些很细小的问题出发,从失却实践的报道、新闻的再报道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必须在实际社会中间去体验,从丰富的认识中去抓取新颖有力的题材。[4]
对于采访工作的改革,《怎样改进采访工作》一文中,对外勤记者在采访新闻时如何进行访前准备、如何把握新闻来源,在采访进程中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友谊关系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用“勤”、“谨”二字对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的改进提出意见。[5]
对于战时新闻的写作和新闻材料的处理,《战时记者》也有很多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一个比较的研究——泛论战时新闻的题材》一文中认为,战时的新闻写作有四个显著的毛病:公式化、夸大化、表面化和貧乏化,作者基于这四个毛病用三篇代表作对新闻写作的技巧进行了举例说明。[6]
战地通讯在战时的新闻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对战地通讯写法的具体指导,《怎样写战地通讯》一文中表示,战地通讯的记者不需要有高深的文艺修养,只要粗通文字,词能达意,都可以写出来。作者还对战地通讯的题材和写作经过进行了详细的知识普及,呼吁更多的民众,平时多留心、多阅读、多写作,为战时新闻做出贡献。[7]而《怎样写通讯?》一文中则更注重新闻的写法,用“熟知对象”“细心观察”“把握中心”“集体写作”四个部分,将新闻通讯的写法进行总结指导。[8]
对于新闻稿件的处理,《通讯材料的处理法》一文中明确指出,通讯材料的获得要区分开亲身参与其中获得的材料、别人口中听到的材料、理想中获得的材料,并就如何处理材料才能写出上乘通讯进行论述,最后用“要忠实、要忠实、要忠实”强调处理通讯材料的必要方法。[9]
对于新闻特写稿件,《关于特写》一文中提到,新闻特写要能感动读者,报告读者,或是有趣,对读者有影响的事。作者在文中对于特写的题材来源、特写的不同体裁都进行了介绍和指导,并最后说到,特写所应注意的,就是给读者以良好的影响。[10]
新闻编辑是让公众直观接收新闻信息的重要环节,战时新闻编辑从业人员直接决定了公众能够接收到的社会消息和战争情况。对于战时新闻编辑从业人员业务的研究和指导,《战时新闻的来源》一文中,作者指出战时新闻消息的来源不一,各报刊各执一词,使得战时的新闻比较混乱,究竟对中央社的电报、路透社美联社的重庆电、香港电报如何取舍,作者提出希望当时从事编辑的人加以研讨。[11]《如何编辑战讯?》一文认为一个良好的战讯编辑,应该做到态度的决定、重心的认识、机密的保守等从业准则,并指出这几条战讯编辑的准则是否被真正的遵循会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12]
对于地方报纸的编辑研究,《编辑地方报纸经验谈》一文中从编辑的体裁、怎样创造舆论、副刊的内容、文字的问题和消息的来源五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了在特定的抗战时期编辑地方报纸的经验,并对于都市里的小报如何生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13]
报纸的编排就好比一个人的容貌,会给人留下很重要的第一印象。《战时记者》中也有不少对于报纸编排的研究,《报纸版面的研究》一文中,总结能使读者“不忍释手”的报纸在排版上的四个原因:每一个版面的拼排布置,应各具不同风格;应以艺术家眼光,去布置标题、布置图片地位;适当线条的选用,对于版面的艺术,有着辅助作用;报纸版面艺术感有匀整、朴素、紧凑、活泼的艺术感和富麓、复杂的艺术感。[14]
《偶谈编排》中,对编排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和指导,并对如何编排出好看的版面进行了技术上的阐述。[15]
《战时记者》以探讨战时新闻事业为核心,以指导新闻业务和普及新闻知识为主要任务,在抗日战争宣传战中,将自己践行反侵略宣传的使命发挥得淋漓尽致。《战时记者》作为一本新闻学专业刊物,对于新闻采编业务的探讨非常深入,可见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报人就已经对新闻采编实务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甚至报纸版面编排等方面都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战时报人们对新闻采编实务甚至新闻技术进行了“工具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并且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相信《战时记者》一直会为如今甚至以后学者、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采编实务研究、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历史史料,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1]石燕.战地探访的立体化[J].战时记者.第一卷第5期,1939年1月.
[2]高泳.怎样做好战地探访工作[J].战时记者.第三卷第2、3、4期合刊.
[3]王效平.怎样采访新闻?[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3期.
[4]赵鲲.采访工作上的实践与惰性[J].战时记者.第一卷第11期.
[5]王文彬.怎样改进采访工作[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6、7、8期合刊,1940.
[6]杜绍文.一个比较的研究——泛论战时新闻的题材[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4期,1939年12月.
[7]胡雨林.怎样写战地新闻[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6、7、8期合刊.
[8]沈沉.怎样写通讯?[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9期.
[9]赵家欣.通讯材料的处理法[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1期.
[10]君宜.关于特写[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9期.
[11]战时新闻的来源[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6、7、8期合刊.
[12]缃雨.如何编辑战讯?[J].战时记者.第二卷第1期.
[13] 黄霈.编辑地方报纸经验谈[J].战时记者.第一卷第7期.
[14]王纪元.报纸版面的研究[J].战时记者.第一卷第8期
[15]符宁.偶谈编排[J].战时记者.第一卷第8期.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