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赛 汗
刘金锁(左)看望困难群众
隆冬时节,冰封大地。走进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镇东五井子嘎查,笔直平坦的村路、道旁粗壮的柳树、整齐宽敞的农家院落,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嘎查党支部书记刘金锁是个脸庞黝黑、笑容憨厚的蒙古族汉子。2018年,他从北京领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斗奖”。刘金锁是大家公认、远近闻名的“有招儿书记”。这天,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忙活着,手机不时响起,一边妥善处理着每件事,一边跟记者说:“国家给了咱这么高的荣誉,咱更得铆足劲好好干!”
1999年,时年34岁的刘金锁在村民的支持下高票当选嘎查委员会主任。从此,他天天想着一件事,就是如何让村里的乡亲们都富起来。
“难,真难!但再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刘金锁说。刚走马上任,140万元的村集体债务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背着这么重的包袱,工作如何开展?“我有招儿啊!”话锋一转,刘金锁舒展眉头,眼睛放光地说。那时,他把所有债主都找过来,告诉他们,只要保证不再增加利息,一定尽快把钱还给他们。得到肯定答复后,刘金锁将嘎查未分配的剩余土地在嘎查内承包,并要求承包人根据承包面积和年限承担集体相应额度债务,140万元债务就这样被化解了。
轻装上阵的刘金锁开始思考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他利用40万元扶贫互助金,按照年利率不超过1%收取占用费,优先支持急需资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里利用30万元集体经济壮大资金,购买了18头基础母牛。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开源节流,东五井子嘎查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已积累资产资金140多万元,年收入稳定在24万多元。
想要日子富,先要改变生活习惯。上任伊始,面对村里到处脏乱差的状况,刘金锁号召各家各户建猪圈和厕所。村里人起初把这当成玩笑话,置之不理。为了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刘金锁每天用广播“大喇叭”苦口婆心地讲建厕所、盖猪圈的好处——“早晨起来都到沟里‘方便’,被人撞见多砢碜。”“猪不圈起来,啥东西都吃,好不容易养肥了,屠宰的时候一看是痘猪,不是白忙活一年吗?”……话糙理不糙,在刘金锁锲而不舍的“广播”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刘金锁却落了个“二虎吧唧刘村长”的“美名”。
接下来,刘金锁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修路。昔日的东五井子嘎查,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刮风尘土漫天,下雨满地泥泞。“这路必须得修,不仅要修,还要修得最好!”看到了他办事的韧劲和决心,村民们全都拿起铁锹、赶着马车、开着四轮车,加入到修路大军中,合力修建出九横三纵的村路和1200米排水沟。这一年,路通了,村子整洁了,人心也跟着亮堂了。
“那会儿我们就把村路全部取直了,路面也都压实找平了。现在的村路就是在那个基础上重修的,我们把人走的路和牛马羊走的路分开规划,这样路上就没有牲畜粪便了,干净了不少。”说起这些,刘金锁语带自豪。2006年,有招、能干、获得村民认可的刘金锁成为东五井子嘎查党支部书记。
东五井子嘎查盐碱地、坨沼地多,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村民增收难、致富更难。“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二轮承包后,我们嘎查有2000多块分散地块,家家户户都要留出机耕道,浪费了不少地,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耕作一直是我放在心上的事儿。”刘金锁说。2017年,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面铺开,刘金锁抓住这次机会,引导群众置换“插花地”,实现了万亩耕地集中连片。全嘎查村民每人还分得了2亩青贮地,这样发展养殖业的饲料也有了着落。刘金锁还争取到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用1000万元帮扶资金打了65眼井,使1.2万亩地成了水浇地。
这期间,有黑龙江的客商来到了村里,提出想承包土地种大豆。刘金锁细算了一下收益,欣然答应下来。就这样,东五井子嘎查的9147亩耕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黑龙江艾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高蛋白大豆。公司还返聘村民就地参与田间劳作,长期用工30余人,日均工资120元左右。“我们老两口都有病,干不了重活,但土地一流转,一亩地能多收入350块钱,比过去光拿补贴钱翻了两番。”贫困户牛振清兴奋地说。
土地流转出去,解放出来的劳力纷纷跑出去打工赚钱。东五井子嘎查一共868口人,2018年有350多人出去打工,比2017年多了100多人。村民包巴木拉家有3口人,2018年48亩耕地全部流转后,举家外出打工,土地流转收入2.4万元、打工收入约4.5万元,到年底一家人的收入能达到近7万元,是上年的10倍。
这几年,刘金锁还带头搞养殖,为村里发展养殖业趟路子、想办法,组织村民成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增收。有的贫困户买不起羊,他就把自家羊以“借母还犊”的方式借给人家养,拿出130只羊无偿送给了村里的老弱病残户,还把合作社的基础母牛牵到身患疾病、供养3名大学生的白金鸽夫妇家。
“之前还挨过训,刘书记说牛舍太埋汰。”白金鸽惭愧地对记者说,“刘书记给了咱牛,还教了咱咋养、咋卖,咱不能不上进啊!”“这就对了!”刘金锁接过话茬,“关键是不能懒,要自己去干,不能养成等靠要的坏习惯。”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宝祥,20年前得了软骨病,失去了劳动能力,80岁的老父亲也是疾病缠身,37岁的弟弟在外打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刘金锁主动将他家作为自己的包联户。坐在包宝祥家炕头上,刘金锁和他算起了一年的收入账:“流转66亩地收入3万3,年底合作社分红4000块钱,三口人的低保是1万多块钱,打工能收入2万块钱,加起来近7万块钱,稳稳当当脱贫了。”“刘书记包联我,我从来没求过书记啥,但他总是主动帮着我、想着我。”包宝祥说。一笔笔收入账,算得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眼眶湿润了。
在扶贫这事上,刘金锁有自己的想法:“让贫困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提升自力更生能力,才是我们脱贫攻坚的初衷和落脚点。”土地流转有收入,打工上班有工资,合作社入股有分红,如今的东五井子嘎查,很多人当上了“多薪农民 ”。
说起下一步打算,刘金锁更是神采飞扬:“我还有很多‘招儿’没使出来呢,我要乘着全旗打造沙棘产业基地的东风,带领大伙儿种沙棘;争取资金买几台大型农用机械,建个农机合作社,自己搞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把养殖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实现统一饲养、统一销售……”
被问到这样操心累不累,刘金锁憨厚地笑了笑说:“那没招儿啊,咱就是为乡亲服务的,只要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再累也值了!”也有人不理解刘金锁,问他:“你不好好享福,把自己家羊免费送给别人养,把合作社的牛送给贫困户,这样折腾图个啥?”“图啥?咱不图名、不图利,就图全村人摘掉穷帽子,共同致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