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期封面
再看“大气污染防治”:
人民日报——大气治理容不得半点懈怠:蓝天白云增多,说明大气污染防治的方向是正确的、路子是对的,我们没有理由气馁。但是,目前京津冀等地区在遭遇长时间静稳无风的不利气象条件时,还会产生严重污染,也说明我们还得继续努力,铢积寸累,久久为功,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样才能摆脱对气象条件的依赖。
光明网——重污染天气又来,污染治理不能松: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已经遭遇过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这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都提醒人们,在治理空气污染、整治环境、修复生态方面,过去几年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任务仍然极其艰巨,已取得的进展也极易退步反复,因此,必须加快污染治理的节奏,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让绿水青山驻留中国。
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宣传片,指出垃圾围城、黑臭水体、重污染天气已经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心头大患。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参观环保设施是公众认识环保、理解环保、支持环保的途径之一,也表明步入新的时期,环保工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身体力行。
同样是11月,重污染天气再次来袭。11月12日-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经历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区域内39个城市均启动了应急响应措施。11月23日-2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包括京津冀中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中西部和河南北部。
连续的重污染天气提醒我们,大气污染防治仍处在负重前行、任重道远的阶段,尽管蓝天白云天数与往年相比大幅增多,但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有限,成效并不稳固,在天气不利的情况下,重污染极易发生,“靠天帮忙”仍然客观存在。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不难发现,在重污染天气下,仍有企业存在诸如未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情况,在攻坚战开展过程中,对这些违法违规者,必须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空气质量关乎人们的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靠人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也才能长久地拥有蓝天。这既需要硬措施,对违规违法的污染制造者进行严格处罚,同时也要有明确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研发、购置、使用环保设备。此外,重污染天气下,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应该扩大参与渠道,通过类似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手段,让公众切身感受环保工作,并了解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的渠道和措施。唯有社会各界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信心共同努力,才能刷新天空“颜值”,彻底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