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成伟
(淮海工学院党委组织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文化传承首先要解决的是传播和继承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现这两项功能就是要解决以什么样的文化育人的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地,只有通过把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才能建设马克思主义校园文化,才能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才能使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的主流文化,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遵循。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和。无论是显性的课堂教学还是隐性的价值观熏陶,文化始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可以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的过程,而开展这项育人活动的前提是高校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要以形成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校园文化为前提,这种文化包括校园内人的精神文化也包括各类物质的文化,人的精神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化为标志,物质的文化以能展现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物质形态为标志。
1.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党的领导在高等教育事业上的集中体现和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在高校就是要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下去,积极学习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以说,高校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和方向,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没有扎实的党建工作,就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无水之源。
2.这是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现实要求。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从未改变。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福利的同时,也发现各种西方错误思潮已经渗透到了高校学生的思想领域,甚至造成了高校学生思想的混乱。高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利用学生理论基础欠缺、社会经验不足、网络信息接触面广、对新鲜事物接受性强等特征,向其传播腐朽价值理论,从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和分化,妄图达到腐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的。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校园主流价值文化,确保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必须始终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
3.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在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其人格健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推动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很多,除了课堂教学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外,校园文化氛围也对其产生潜在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突出,对于直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持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文化熏陶、文化感染正好可以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载体。高等学校落实党的建设的各方面要求,首先制度建设要加强,不仅要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本身就是党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在进行,是制度的文化的建设过程。其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支持和配合,意识形态的宣传要借助文化这个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社团文化、体育文化、教风学风等无不承载着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能以一种更加包容和随和的姿态将党的建设的要求融入其中,并通过一种更能让人接受的方式内化于心。
2.校园文化建设贯穿高校党建的各个方面。高校党的建设的各方面要求都需要在文化建设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党的建设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在高校深入宣传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等,才能使校内各单位各群体明确党的建设要求,才能使广大师生明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同时,宣传和思想工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需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不断整合。所以,围绕宣传思想工作,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离不开校园文化大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方方面面体现着党的建设的要求。
高等学校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党的建设的高度来抓,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把它作为一个必须的要素参与到大党建格局的构建中来。首先要明确责任,学校党委要积极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从加强党的领导的高度,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来抓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明确构建主体,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学校党群部门以及后勤、基建等部门都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主体,要围绕党的建设的工作要求合力开展各项工作,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学风、物质文化景观构造等方面都应该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进行通盘布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保持特色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必须始终培育和保持的精神力量,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孕育新的精神,中国的大学也必须培育出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着力消除影响大学功能发挥的外部因素,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为大学校园打造牢固的精神堡垒,这是保证大学独立之精神、学术之发展、育人之职责的关键所在。
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础组织,是高校实现教学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党支部不仅肩负着教育管理党员的职责,还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年团员和群众的职责。围绕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一是可以通过党课宣讲、特色展板、党的知识竞赛、新媒体推送党建工作信息等实现党的理论传播和学习;二是可以通过搭建党建工作室、党员活动室,举办党建工作沙龙、座谈会等,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高校党支部功能发挥的过程,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把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融合的过程。
毛泽东曾针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校是学术和艺术的殿堂,更应该在坚持主旋律的前提下,鼓励多种文化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在高校特别重要的一种文化就是社团文化,大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直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之一,他们总是能从青年学生的个性出发创造最灵活多变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往往也是学生最能接收和认可的文化。对于学生社团文化应该在引导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要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把党的建设思想融入学生社团文化,使社团文化成为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还有一种重要的文化就是新媒体文化,互联网平台、移动平台、形式多样的“微博”“微信”“论坛”等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新媒体形式,这些媒体信息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对新媒体文化加强引导和监管,新媒体文化必然能成为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被学生广泛关注和接受的新型校园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