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百姓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礼仪密切相关。作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便是其中一项伟大创造。南通蓝印花布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外来印染技术挑战,南通蓝印花布市场逐步消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指出要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工作内容之一,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指出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要意义。通过设计手法,赋予蓝印花布新的生命,对于当代设计而言,是一个新的话题。
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农耕文明产物,其取材与制作工程环保。南通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带,临江靠海,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南通棉纺织业兴盛为蓝印花布提供了足量坯布。蓝印花布染料是从南通民间大量种植的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靛蓝;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材料来源于天然植物,用料就地取材,且用当地剩余劳动力来生产制作。从绿色设计层面讲,南通蓝印花布这项传统手工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它不管是就地取材节约运输过程中能源的消耗,还是天然材料有别于复合材料天然环保,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绿色环保性。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精神需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一种心理及精神上的需求,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悦、喜爱的感受。反映在具体设计中,人们对设计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过去功能方面需求,而是更加关注设计中的情感、精神方面诉求;过分理性的设计、各种新材料、新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的情感,所以处于高技术时代的设计需要用高情感来平衡。
近年来,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中发展空间巨大,传统手工艺术在当代社会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还具有实用性,不仅需要传承、保护,更要保护活化。在深入挖掘南通蓝印花布审美潜能的同时,进一步平衡这一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将其注入当代时尚元素,使之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符合当代文化传承时尚主题设计需求。
面料再造就是在保持原有材质基础上,运用各种设计手法,重新塑造面料外形特点,将面料美感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做法。南通蓝印花布采用原材料是棉布,将这种纯棉布料通过剪、叠、抽和烧等手法,运用重复、变化、节奏以及韵律等形式美构成法则,对面料进行再设计,可以形成一种与原来面料孑然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觉体验。南通蓝印花布面料再造抱枕,将蓝印花布裁剪后重拼,具备较好的时尚感。
将南通蓝印花布注入时尚元素,使之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可以在细节上尝试着与贝壳类、金属等其他元素结合,使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南通蓝印花布面料再造抱枕布料在对南通蓝印花布进行裁剪、再组合基础上,用珍珠进行点缀,赋予设计以青春活泼的时尚气息,使其在贴近现代审美需求的同时,增加自身商业附加值。
南通蓝印花布要在市场得以存活,除了要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还要迎合当代人的消费方式,即要形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产品创新推广方式。移动消费网络时代,将南通蓝印花布与当代人审美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意设计,在提炼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审美情趣契合途径基础上,尊重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借助于新媒体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推广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高的产品体验,让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更有生命力。
时尚与传统看似是一对矛盾体,而事实上,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在当前国家大力弘扬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大环境下,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运用恰当设计手法,在保持南通蓝印花布原有特征基础上,时尚化呈现出来,使其获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