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效磊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传统课程教学弊端逐渐凸显,不利于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应采取多种教学对策开展田径教学,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以此更好地满足田径教学发展。笔者将分别从: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研究、基于阳光体育背景下促进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开展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就目前来看,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严重滞后、教学方法相对简单落后、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快乐第一”思想理解不够等方面,详情如下。
田径教学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田径教学开展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感受到田径教学的乐趣,长此以往难以提高田径教学效率及质量水平。
从另一方面来看,许多高校在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仅仅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来开展,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未对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导致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由于这种守旧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计会使得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学生基本上完全相信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以及技能点,不会有任何怀疑,对学生创新思维产生了抑制作用,另外许多教师缺乏对相关教育方法的了解,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各大高校在田径课程教学中会采用理论考试、技术考评等方法,仅仅对动作的熟练度加以重视,未考虑到学生的示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快乐体育”思想逐渐渗透到田径课程教学中,许多高校对此加以重视,并对学习内容不断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许多高校缺乏对“快乐第一”思想的理解,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未对学生优秀品质、坚毅精神进行培养,对田径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
综上笔者对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确保阳光体育背景下田径课程教学有效实施,还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对田径课程目标重新定位、对田径课程内容合理调整、对教学方法充分优化、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详情如下。
为确保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田径教学中应充分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对学生合作精神进行培养,通过田径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对田径课程内容加以调整,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使田径运动健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田径教学中可将新兴体育活动引入其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高校在田径课程教学中,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将传统竞技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出现枯燥的问题。此外还应对田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以竞赛的方式检验每个小组的锻炼成果,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可以团结学生的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未对学生的身体能力评价引起重视,致使学生的内在潜能无法激发出来,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例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田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在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教龄长,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但在田径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对田径教学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做到“一专多能”,在田径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对策,确保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综上笔者对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确保田径教学的有效实施,还应对传统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对田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科学应用激励机制、充分优化教师知识结构,通过相关对策确保田径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