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冰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英语翻译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英语翻译教学中使用逆向思维,可以让课堂教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具体是和原有思维教学方式相反的一种教学方式。将逆向思维使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将逆向思维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创新原始单一的教学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做好英语的交流沟通;逆向思维可以做好创新工作。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是提升教学生动性的措施。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其能够突破常规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把翻译和文化交流融合在一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凸显。文化交流和英语翻译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是中外文化融合交流的有效方式。当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时,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深入地了解,加强认知,掌握各个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将逆向思维使用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把翻译理论和跨文化知识结合在一起,让文化和英语翻译更加全面,突出翻译交流的时效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将逆向思维使用在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原文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为了追求逆向思维而忽视了原文意思,使用逆向思维翻译要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要在矛盾对立面上思考问题,将尊重原文当做基本目标,才能够实现翻译目标。在实际运用中,将原文所有事实都作为基础,掌握和了解其中语态切换、动词主动以及被动内涵等相关的变化,然后再依据句子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实现翻译的最终目标。
将逆向思维使用在英语翻译中,要重视英语的省略功能,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内容。英语要多省略,汉语要多重复,在英语翻译中使用省略方式比较常见。省略主要是指在翻译中省略或是删掉一些英语词汇,可以有效避免翻译结果的重复性,将逆向思维使用在英语翻译中,为了让译文忠实原文,并且整篇通畅,就要重视把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点结合在一起,把汉语原本的语言意思进行逆向补充。
从文化角度上精准还原,是英语翻译中使用逆向思维的有效措施。逆向思维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翻译,而其中的跨文化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受到双方文化、礼仪等方面的限制,英语和汉语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使用逆向思维做英语翻译,在文化角度上精准还原语境,是逆向思维文化反应。在实际做法中,需要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入手,把翻译和跨文化结合在一起,让语言翻译得更加得体。
正反思维的转换,在翻译逆向思维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因此在表达方式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一些英语国家中,国民在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时候,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会更加含蓄。但是在汉语环境中,表达的方式会更加直接和明确。所以,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且要在学习中进行正向和反向的合理转换,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翻译。比如在“IF it rains in Cleveland today,volunteers will stand in lines with umbrellas to keep voters dry”。在这个句子中,dry词汇的本意主要是指干燥的、干旱的意思,但是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就不能将dry翻译成为干燥。而是要将整个句子翻译成:如果今天克里弗下雨,志愿者会打着伞排队,避免选民淋湿。即使对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一些改变,但是能够更加精准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也更加契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使用逆向思维,需要考虑到文化内涵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时要学生能够在文化角度上精确表达出英语原文要想表达的意思和风格。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延伸,让学生尽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进一步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和分析也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翻译教学中使用逆向思维,就是要在翻译各个角度上做好综合考虑,把翻译原文语言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若是使用在交流上,在理解文化含义和表达时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不同语言在翻译时遵循的原则都不一样。而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实际意思,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好翻译准备,把原文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更清楚。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尽可能地避免因为翻译导致歧义的出现。比如在一些英语国家用餐时,经常会听到主人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如果不是太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则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觉得西方人不太热情。因此,逆向思维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一种关键方式,其不但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转换,更加是跨越文化障碍,实现不同文化转换的方式。增强这种双向交流,逐渐优化高校翻译教学模式,合理地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灵活使用逆向思维来进行翻译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
使用汉语的国家和使用英语的国家语言表达上存在差距,有时表达方式完全相反。比如在一些有关于时间的表达上。在汉语语境中,通常会使用“前”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使用“后”表达未来的时间。比如:我下课后,会顺道去图书馆借书。在这句话中就表达了一个未来性的时间,要做的事情还未发生。而在英语的表达中,使用back表示前的意思,使用forward表示后的意思,和汉语习惯完全是相反的。比如在:The sight of the place carried her back to her childhood,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场景让她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光。所以,在翻译中要使用逆向思维,把要想表达的时间正确地翻译出来。还有英语中的before这个词也是一样,you can’t watch TV before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是你在没有做完家庭作业之前不能看电视。但是这句话在字面上不会让人误解其真正的含义,但在翻译中没有把before这个词进行时间转换,使其能够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若是把before翻译成为“在……之后”,这句话就能够翻译成:在你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看电视。这样的翻译才会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让翻译更加专业。
总之,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逆向思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过正反相互转换、文化逆向以及时间逆向相关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