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2019-01-15 20:24金永宪
山西青年 2019年2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群体民族

金永宪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德育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该群体的这一方面的教育不仅与民族和国家的稳定有关,同时对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该群体的在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在进行该方面的教育时要尊重他们原有的文化,注意保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同时,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格局,党和政府愈来愈注重对于该群体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将这个工作作为现今高等教育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如何加强对于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推动这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重要性

(一)有利于国家以及社会的稳定

我国少数民族呈现出各民族“杂居”的特点,各省份都有少数民族分布,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然而这样的开放给许多意图对我国进行分裂的极端势力以及其他不怀好意的组织带来一定的机会,不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会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该群体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对边疆稳定以及祖国统一有巨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凝聚力以及抵抗极端势力的渗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渐上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的也不断增长,其背负着加快建设本民族地区的脚步,肩负着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责任。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各样不良思想的干扰,该群体中有一部分由于这些干扰,没有坚持为家乡建设而努力的目标,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选择去到一些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是建设家乡。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民族的热爱,扎根少数民族地区,激发和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激发他们自身对于民族振兴、改善家乡落后情况的认同感以及责任感。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宣传和谐的校园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民族聚居区变成非民族聚居区,从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变为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生活环境,这个转变是十分巨大的。这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转变,还是文化环境的转变,这一个巨大的转变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一个很长的适应时间,在这漫长的适应过程中,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校氛围,并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凝练教育的理念

我们需要寻找出最为符合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理念,这是目前以及以后一个阶段内做好该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西方国家将企图使用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等恶劣的民族活动来干扰和影响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意识状态以及人生观。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的思潮愈发的多元化,这些变化为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还是我国凝集理念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机会。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来说,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解、平等、尊重的理念,经过研究和分析老式的教育理念,我们得出该群体作为被教育的目标,其自身一直位于一个十分“被迫”的位置,这种自上而下的位置,不管贯彻那种理念都无法成功。因为我们需要去获得学生们的理解、认可、信任,这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在学生们当中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同时还要建立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尊严”。教育者不单单要给学生充分的关心和爱护,还需要真正的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当中,明白其发自内心真正的想法,真诚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合理的去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感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该群体各自的民族习俗以及传统文化,不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歧视”和“特殊对待”,尤其不要给其“戴帽子”,要给他们充分的帮助和关爱。

(三)整合教育内容

我国中央16号文件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给予清楚的规定,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心,爱国主义为重点,将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一文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做出了整体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民族特点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和该群体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还需要依据4个“紧密结合”,主要内容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的自身思想的转变;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创新性的进展;结合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容。这个四个“紧密结合”充分落实,可以显著减少少数民族地区该群体的在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工作存在的漏洞。再者,在进行该项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并落实以下两个重要点:第一,该群体的整体素质的教育;大学生进入大学的首要任务依旧是学习,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知识面窄、视野狭窄、自我定位不准确等等,所以思考能力、科学思维、生态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公民素质等都是大学生群体适应社会坏境的需要。第二,文化适应教育。这一重点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的在各民族文化方面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的教育,以这种方式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到我国的文化历史是各个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不断演变的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其不仅那要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

(四)丰富教育方法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通常包含了大学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区别于普通大学生的独立性、多元化、特殊性等等特征,单一形式的课堂教育现如今已经无满足先进的教育形式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教育要求。目前网络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群体获得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知识的主要场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如今学生群体获取知识,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党、团、学”这三大团体作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学校以及班级作为落实该项工作的主要场所,可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想要将这3类形式合理的融合到一起,就必须灵活的运用自媒体、新媒体等等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紧抓关键目标,使用网络积极发掘榜样的影响力和力量,贴近学生自身的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适应学生自身的心理,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认同感。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发展和建设相关平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项目的的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教育工作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将教育工作与环境相结合,丰富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途径。比如:进行“红色1+1”互动,使学校拥有更加多元且丰富的校园文化,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识和参与其中的认识。

(五)优化教育氛围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特性们要想加强其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需要建立起“疏导”和“预防”相互融合的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要积极主动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谈,以此来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情况、学习及生活现状和现有的人际交流等等。“预防”和“疏导”的作用是什么呢?“预防”指的通过班级或者学校宿舍,辅导员或者学生针对部分普遍出现的问题,经过团体深度的辅助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找到解决方法的工作体系,这样一个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解决同学性的问题或者普遍出现的问题。“疏导”指的是每个学生都作为独立的个体,班级辅导员以“一对一”的形式,通过深层的的谈话方式,以此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解该群体自身的需要,贴近其生活实际,以此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因而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与此同时,在对该群体展开相关的深度谈话时,辅导员要主动的落实“发现——解决——帮助”的体系,在发现问题之后,用最快速度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进行下去,这不单单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和谐发展,还影响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我们身为该项工作中的从业人士,理应清晰透彻的认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更深层次地对该项教育展开研究,分析的目前状况,找到切实可行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方面教育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准。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群体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