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锦
(贵州省都匀二中,贵州 都匀 558000)
随着教育事业的前进,教育教学水平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当今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只靠成绩说话,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们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数学科目中,数学教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对学习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更浓,也为学生解题带来新思路。
对比小学、初中的数学课程,高中的数学知识更加难懂与复杂,对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建设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是更加有必要的,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素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扩展更大范围的学习,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更难的知识具有较大帮助,同时,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利用更高效的模式教学,能有力的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激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人才奠定了基础。
很多学习数学的高中生,体会都会是难、枯燥等等这些,在课堂一味听数学教师讲解,记录那些死板的公式,久而久之,兴趣全无,剩下的只有应付。安静严肃枯燥的课堂,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课堂效率不高,课堂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教师应当针对这种现象做出适当的改变,不应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增多他们的作业量或者增加难题数量,强迫他们去做练习。这样的状态下,课堂氛围是不高涨的,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很难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乐趣。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的学生,解题思路会紧跟兴趣提升而增多,间接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分组后的激烈讨论,能很有效地提高这堂课的质量水平,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种以讨论的形式来展开的学习,还能增多他们解题的思路,有助于提高思考能力。其中,教师也要学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动脑,积极回答问题,错误不可怕,勇气才是最可贵。在这样的愉悦氛围中,不仅提高了班内学生的学习思路,还让他们渐渐爱上这门学科,数学成绩自然而言的也就提高了。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有时为了节省课堂上的一分一秒,会直接公布答案,减少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不会详细听学生们对习题的别的想法,间接扼杀了他们创新的萌芽,扼杀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路径。在这种传统教学下,学生们如同机械般吸收着知识,同时也压制住了学生学习本应有的数学思路。数学思考和解题思路得不到创新,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负面影响。为了杜绝这种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摒弃旧的教学结构,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关联实际,扩展他们解题的思路,鼓励学生们用多种方法解题,间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创新思路,还要鼓励他们细心观察,细心观察对学习数学同样重要。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与发现、规律与小结的过程,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了的推演能力、概括的能力、总结能力等等,好处多多。在数学中只会解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知晓这样解题的缘由才是更重要的,数学教师要将固定公式演变过程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公式、概念的理解,只有加深了理解,才能在数学习题中应用自如,这样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套用。优化后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后边的数学知识开始变的简单,在解题上面的效率也会提升不少,记忆也更加牢固。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出现开始的,是从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创建数学情景就是其中不错的方式之一。根据遇到的数学难题创建适合的情景,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体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空间创造力。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当代教育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