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滔 徐 凤 蒋 雪 蔡春堂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四川 遂宁 629000)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中高职衔接是影响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但是,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存在培养目标不合理、课程设置脱节等问题[2-3],各院校正在积极解决。而师资作为各院校的软实力,对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往往被大多数院校忽略或轻视。下面具体分析师资现状,探讨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师资培养。
我院历史悠久,传统专业教师群体趋于老龄化,如机械工程系机制专业。部分专业近几年趋于炽热化,如工业机器人专业,学院引进较多青年教师,但是在专业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少中年教师进行指导与传承。而模具专业近几年逐渐冷门,学生数量减少,教师需求量减少,近五年未引进新教师,因此缺乏青年教师,老中青教师分布不合理,导致学院后期发展可能会出现脱节。
我院教师大多直接来源于高校,以机械工程系为例,该类教师占比87.8%。他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欠佳,缺乏实际生产经验,不能将实际生产与课堂完美结合。少数来源于一线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但是理论知识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求胜任理论课,指导学生实训,还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因此,我院“双师型”教师占比有待提高。
教师在中职学校的地位和待遇均不高,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很难被引入中职学校或引入后很难被留住等,一些偏远学校仍然引入大中专生作为教师。部分因为经济等压力选择改行,部分选择进修取得高一级学历,然后选择另谋他就,只有少部分能留下,安心从事中职教学。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中高职衔接专业大多是比较热门的新兴专业,中职院校已有专业教师对新兴专业比较陌生,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新聘教师虽然比较熟悉新兴专业,但是仍然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中高职衔接专业因为师资能力层次分布不合理的原因,无法有效开展针对性教学任务,无法开发中高职衔接示范性课程。
我院机械工程系加强与对接中职学校联系,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在该平台组建中高职专业教研团队,实现资源库建设与共享,避免重复教学或出现知识断层。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行教学工作会议,中高职教师共同研究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举办教研活动和讲座,探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和评价,优势互补,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贴近学生学业水平和工作岗位要求,达到中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促使中高职师资零缝隙衔接。
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中高职院校的老师应多深入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不利于人才培养。企业实践既实现教师本身的社会价值,又便于机械专业教师跟进实际生产过程,吸取目前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优化后的生产流程,从而提升专业技能。在理论和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结合实际生产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生产不脱节。同时,教师可与企业配合挖掘技改项目,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因此,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不定期派出老师深入企业,实现多岗锻炼,把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中高职教师应积极投身到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磨练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经验、发现创业先机。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指导高职类大赛以外,也要通过大赛培养中职院校的老师,以自身的大赛促进学生的大赛,以高职段大赛的创新启发中职段大赛,为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提供各自的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长远的增长点,有利于中、高职两个阶段指导学生的提升创新思想力的提升,创业的合理规划创业,并且促进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素质提高。
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我们分析当前中高职师资现状,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师资培养,提出相互学习、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方法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院校师资质量,从而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加快中高职院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