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喆珺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近年来的调查报告显示,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网的人数呈持续增长态势。当前高职院校普及网络运用,通过“微媒体”,学生们可以线上进行交流与学习等活动,成效颇丰。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甚理想,故此,学校需要重视“微媒体”对学生学习交流的促进作用并将其运用于思政教育工作中,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
“微媒体”主要是借助网络,通过一些大型社交软件来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媒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交软件是微信与微博等。“微媒体”不仅具有交流传播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是现阶段年轻人的发展需要。因此,“微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给现代社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微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其中的“微”事物能够让人们在现代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更多信息。对于新闻信息传播,人们既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传播速度较快,适用范围受时间与地点等因素的限制程度较小。
“微媒体”因其开放性与虚拟性等特点,导致很多有效的信息被淹没在繁杂信息中。信息缺乏筛选与过滤,在推荐给用户时,信息真实性存疑。高职学生往往因好奇或误点而浏览垃圾信息。部分垃圾信息对学生具有错误的认知引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比如部分垃圾信息具有反社会性质,倘若学生长期受这种不良观念的影响,那么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微媒体”的运用以年轻群体为主。人人皆可通过微媒体来发布与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微媒体传递的信息较繁杂,所涉及的人群较庞杂,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的教育应用具有一定的监督管理难点。另外,在群聊的过程中,个人的消极态度与想法会被放大,激烈的讨论易引起学生的思想偏差,从而增加管理难度,且不良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微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挑战看似大于其应用优点,但是,通过有效的创新应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其应用弊端,就能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水平。
时代在进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当今社会,“微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那么就需要考虑创新其应用方式并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微媒体”的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且年轻人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那么就可以通过任用具备一定思政教育能力更为年轻活跃的教师来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想法,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即不能误导学生。可通过“微媒体”,将校方与各教育平台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资源进行总结和有效利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利用“微媒体”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微媒体”具有多元化的传播特点,并且媒介传播的大环境随时在变化,那么就需要高职院校科学合理地利用“微媒体”。思政教育并不只有课堂传播形式,还可以通过微博文章、短视频等多元化传播形式,这样才能发挥“微媒体”在教育方面的积极效应,方便师生沟通交流与教育信息传播。
繁杂的信息给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就需要教职工作者帮助学生加强对信息内容的筛选,区分教育信息与社会信息,在提升学生信息阅读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判断力。校方需通过“微媒体”来传播合理有效的信息,结合思政教育内容,用积极的社会示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责任意识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达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微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它是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相契合的教育手段,具有时代建设意义。所以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从“挑战”这一方面入手,利用“微媒体”,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思政教育方法,在保证学生思政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