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在心房形成血栓,病情严重者可以引发血栓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脏影像学的相关参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为基于心脏影像学参数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由于心脏超声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心脏超声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提供参考。
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生心房颤动时,其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失效,从而导致患者血流速度缓慢,此时叠加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以及高凝状态等,容易引发血栓,如果血栓发生脱落容易导致血栓栓塞事件[1]。据相关数据统计,血栓栓塞90%发生在脑动脉,其余10%发生在肠系膜动脉以及外周动脉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脏影像学的相关参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心脏超声参数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心脏超声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在心脏超声上左房血栓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显影、泥浆样改变以及血栓等[2]。心脏超声检查的主要优势为简单、方便、无痛、经济以及无辐射等,因此心脏超声是临床对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进行评价的主要影像学方法[3]。但是经胸心脏超声在血栓的识别方面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对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高精度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基于左心房与食管相邻的特点能够对左心房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可以对左心耳的血栓进行有效评价[4]。但是经食管超声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容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因此其临床应用受限[5]。
左心耳是左心房在胚胎时期的残余结构,它位于心房外侧,是一个呈指状、形态较小、具有主动收缩功能的盲管状结构。在左心耳内部存在肌小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左心耳的分叶数因人而异[6]。Veinot选取500例正常人进行尸检,结果显示有2个及以上分叶的人约占80%,其中具有2个分叶的占比为54%,具有3个分叶的占比为23%,具有1个分叶的占比为20%,具有4个分叶的占比为3%。左心耳主动收缩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其狭窄的顶部和梳状肌容易引发血栓。
Petersen采用经食管超声研究了左心耳形态和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的关系,结果表明鸡翅形左心耳占比为42.7%、风向标形左心耳占比为33.6%、仙人掌形左心耳占比为15.3%、菜花形左心耳占比为8.4%,其中非鸡翅形左心耳患者相比鸡翅形发生血栓的概率要高,主要是因为非鸡翅形左心耳内血流速度缓慢,而血流速度缓慢是造成血栓的危险因素。Yamamoto等选取564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左心耳分叶个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的关系,结果显示99.4%的血栓患者具有3个及以上的分叶个数。Iwama选取142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排空分数与血栓的关系,将左心耳排空分数临界值设定为20%,结果显示预测血栓的敏感性为92%、预测血栓的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97%。
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心房排空率降低,且直径增大造成血流瘀滞,容易引发血栓[7]。因此可以利用心房变形指数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风险进行评价[8]。Tang等选取367例没有抗凝的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左心房直径与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的心房颤动患者来说,如果左心房直径超过42.5mm,那么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增加。Malik研究表明了左心房排空率降低容易导致血流瘀滞,进而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左心室质量增加容易引发其舒张功能障碍、增加左心房内压力、加大负荷,导致左心耳出现收缩功能障碍,造成血栓瘀滞,引发血栓形成[9,10]。Boyd选取16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左心室质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左心室质量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键预测因素,利用左心室质量结合左房容积指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能够对血栓形成进行准确的预测。将左室射血分数与左房容积指数的比值小于1.5用于对左心耳血栓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敏感性为100%、预测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17.9%、阴性预测值为100.0%[10]。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主要与心房颤动时血流瘀滞、内皮细胞损伤以及高凝状态有关。借助心脏超声可以有效对左心耳、左心房以及左心室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进而对血栓发生风险进行有效评价。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脏超声将会为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