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研究

2019-01-15 13:05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话语权抗战妇女

杨 涛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中国一切事务与问题的解决,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出发点。这像是既背负着繁重的历史包袱,同时又散发着令人沉郁的独特气质。妇女工作便是如此。

一、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近代社会的中国,广大的妇女同胞承受着非人的待遇,她们政治上不参权、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上不自由、教育上不平等、肢体上受摧残。中共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动员和组织她们,改变这种境况。

(一)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内容

1.政治

政治权利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全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于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后,调整了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由李富春主持妇委工作。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妇女工作大纲》。妇女工作的斗争纲领是“从争取抗战民主自由中争取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与提高妇女地位,反对一切封建束缚与压迫。”

中共十分重视重庆妇女参政议政的地位。1938年7月在武汉召开、随后迁往重庆的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由各个抗日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为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地位,中共在国民参政会召开之前,做了大量的努力,使得妇女代表人选占比达到百分之五。

2.经济

中共着眼于提高女子经济地位的实际问题。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指出“妇女问题虽多,总而言之,不过是经济不独立。”[1]李大钊在对伦理、家族制度、女子历史地位进行科学地分析时指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随着经济状况变动”,“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宗教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2]中共主张妇女群体走出家门,走入社会,走进工厂。1940年,重庆的“三八”节纪念大会通过了关于反对限用女职员的决议,在国民参政会上,女参议员又提出了“保障妇女职业”的提案。针对男女同工不同酬、工作环境差、性别歧视等现象作出坚决的斗争。

3.婚姻

在近代的中国,整个四川地区的婚姻制度都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重庆也不例外。社会上充斥着包办、买卖乃至纳妾等诸多对女性婚姻自由的剥离现象,长期存在人身依附的悲哀与无奈。长久以来,妇女所丧失的婚姻自主权,致使她们软弱、逆来顺受,家庭地位低下,在那个闭塞、保守的年代,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压抑。

中共在重庆的妇女组织,将目光投入城乡劳动阶层,积极吸纳与动员妇女群体,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给予其极大的关怀与支持。鼓励和领导她们为争取自身的婚姻自主权作坚决的斗争,重塑了广大女性同胞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4.教育

婚姻自主给妇女以独立,受教育权则给妇女以自由的成长。受限于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封闭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妇女群体严重缺乏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教育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和自身解放的一个重要渠道。鉴于此,中共广泛开设夜校、扫盲小组和识字班等学习机构,给予妇女群体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教育,妇女同胞们收获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们开始获得尊重自己带来的自信和改造这腐朽、落后的社会的决心与意志,并且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5.宣传

对于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信息系统,也可以考虑在自身应用系统中额外加入身份认证模块,如二次密码、问题验证和令牌等认证方式[3]。

在重庆妇女群体获得普及教育的同时,中共也扩大了其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通常情况下,中共妇女工作都是围绕国统区上层妇女群体展开的。伴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以及妇女解放运动的需要,中共加紧了在下层劳动群体中的宣传与动员。这样其抗日主张和对妇女地位的立场,一方面由从文学性变得通俗性、大众化的报刊的言传,另一方面由深入城乡生产生活一线的共产党员的身教,普及给广大重庆地区群众。

(二)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途径

1.成立领导机构,派驻组织

中共致力于妇女同志的组织与动员工作。1938年9月26日-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周恩来任书记。1939年,南方局机关迁到重庆,负责领导整个国统区的工作。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工作委员会。中共选派大批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及其附属单位任职,使其转变为各党派团体共同参与、拥护的妇女界统一战线组织。

重庆妇女在国民党统治和中共南方局妇委的影响下,经过酝酿,成立了各个妇女团体组织:重庆妇女界救国联合会、重庆妇女抗敌后援会、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委员会重庆分会和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等,中共党员在其中担负起实际的领导核心作用。

2.设立报刊,面向大众发声

国统区的妇女报刊,从内容和创办者的立场看,大体分为:①中共直接领导或影响下的进步妇女刊物;②“妇指会”系统及国民党妇女组织、妇女工作者创办的妇女报刊;③一般知识性、趣味性的妇女家庭杂志。中共直接领导或影响下的进步妇女报刊,主要有《妇女生活》、《抗战妇女》、《妇女呼声》、《妇声》、《上海妇女》、《江西妇女》、《孤岛妇女》、《浙江妇女》、《妇女之路》等,其中在重庆地区传播和发行的主要有《妇女生活》、《浙江妇女》、《妇女之路》。对重庆地区其他刊物来说,《妇女之路》与之并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然而作为中共党报《新华日报》的副刊,它所作的党的方针、政策的正面宣传以及中共中央对国统区妇女运动的看法和指示,反映出解放区妇女生活的新风貌,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3.走出城市,走向乡村

城市上层妇女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和自我意识、独立意愿高于其他阶层妇女群体,官方影响力同样最大,中共最初的统战努力基本上也是围绕她们的社会地位做文章。但其所占妇女人数的比例却十分微小。因此中共在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城市下层女性职员群体的同时,另一边将目光投放到广阔的乡镇地区,那里有其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有着最为陈旧的落后和愈发深刻的阶级动荡。在重庆的乡下,活跃着一支支宣传队,他们演话剧、编歌舞、唱大戏,用一切通俗易懂的形式在群众中间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普及党的政策方针,尽可能地动员起广大的妇女群体,将她们组织起来,投入到自身解放、抗战支前的大潮当中。

二、中共加强对于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成效及意义

(一)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成效

1.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惨烈的抗日战争,打散了整个古老中国的残破和陈旧。中华民族在连绵的烽燧和战火当中,集结起全部民族全部民众的力量,与强大的军国主义日本对抗,并最终赢得涅槃般的胜利。积极调动自身战争潜能、整合各方建设资源以支援前线,既是建立整个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初衷,也是发动和组织广大妇女同胞的过程。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妇女群体居于国民政府治下中枢,在坚定国统区军民抗战意志、贯彻中共全民族抗战主张的布局中拥有重要地位,也着实做出了巨大牺牲、发挥了表率作用。这些牺牲和表率换来统一战线的愈发稳固,也将绵绵后劲输往国统区的抗日战场。

2.中共的组织架构得到加强,扩大了其在重庆地区的影响

中共在重庆妇女群体中话语权建设的工作,形成了有效开展妇女运动的组织网络和干部队伍。这些网络的建立和队伍的建设,使得中共舆论宣传和政策贯彻的触角很容易就触及到重庆城乡社会结构的基层,进而转化成巨大的群众基础,获得持续释放其政治影响力的强劲途径。随着影响力辐射区域的不断扩大和强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共在重庆妇女群体中也愈发具有话语权。

3.重庆妇女运动获得长足发展,妇女群体取得更大程度的解放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演化过程中,贯穿其始终的主题不外乎是沉重、迟缓,即便是近代社会的中国,投射到妇女解放运动的界面上也是如此。不得不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淬炼是充满伤痛的,但也在苦难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种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表现在社会层面上,就是整个妇女群体的社会、家庭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具体到重庆地区,即是整个妇女群体的自身解放程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统统获得变现,她们较之之前历个时代的社会参与度具有巨大提升的现实,无不彰显着女性独立的进程和时代进步的前景。

(二)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意义

1.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妇女同胞的竭力支撑

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以培养妇女干部为宗旨的中国女子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做了著名讲演,他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泽东在抗战初期,对妇女运动的兴起给予极高的评价:“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3]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同胞所蕴藏的伟力,一经发动,可谓浩瀚莫测。动员妇女参加抗战是中共加强对重庆妇女群体话语权建设的最大现实意义,一旦家国无存,个人只剩颠沛。长久以来,看待妇女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其扮演的近乎皆是受害者的角色,先天性地将妇女同志置于被动的定位当中。妇女同胞同样是作为抗战参与者和改变者的存在,她们加速了结束战争、安定生活的进程。

2.团结在中共周围的民主力量得到扩大

纵观近现代的中国,不论是民族革命还是民主革命,皆非一时一地一人之功,它是民族和阶级力量的集合。但人民在饱受压迫与奴役的同时,却是近乎沉寂的。这种沉寂并非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而是日复一日、无济于事,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中共需要的是国家的民主与人民的觉醒。深层次趋同的利益诉求造就了二者在行动上的统一。在中共整个民主建国的布局当中,重庆地区占有相当的分量。这就要求中共在现实层面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员在重庆妇女群体的组织和动员上面,使其朝着追求民主的方向运动。中共锻炼、培养众多的女子干部,开辟出组织和动员妇女的宣传平台。重庆妇女群体的觉醒,使得团结在中共周围的民主力量进一步扩大。

3.妇女同志得到锻炼,打下日后妇女运动的基础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要想彻底实现妇女的解放,其困难程度尤胜夺取抗战之胜利、民主之建国,道路坎坷而漫长。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广大女性拥有了树立独立人格、培养自我意识的坚实基础,能够以昂扬的姿态走在为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自由之路上。这是中华民族千年已降的波折当中所独有的。

猜你喜欢
话语权抗战妇女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当代妇女的工作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