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婷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现代社会之中的文化环境不断改善与提高,我国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也受到了重视,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育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够将民族声乐进行创新与完善,我国民族声乐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得学生在民族声乐学习中收获更多。
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联系,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之中,教师要重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关联,使得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发展。通过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与中国民族歌剧进行结合,可以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高校在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让教师在教学之中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实践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在以后的创作之中想出更富有新意的想法,使得我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进步,为我国艺术之林增添更多的艺术瑰宝,让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声乐课程的建设,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更多的动力。
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在不断的时代更替中出现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为民族歌剧,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这些优秀的民族歌剧都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小二黑结婚》这一民族歌剧正是以中国劳动人民为原型创作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质朴的生活。我国开设民族音乐有关的课程是对这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之中,仅仅让学生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将中国民族歌剧与学习课程进行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形成自身独特的唱法,把握人物在歌剧中的心理特点,提高高校民族声乐课堂的质量。
现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维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显示,我国进入音乐专业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音乐专业的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多,但是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表示我国的音乐教学提高了水平,由于目前学生进入高校选择性多,很多学生往往是通过短期培训班进行音乐学习的,其音乐基础能力不是很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练,专业素质能力也比较差,在进入到高校学习之后,如果教师不多加以训练以及引导,学生的声乐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对于音乐之中的民族声乐学习来说,将中国民族歌剧与其进行联系,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高校在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过程中,既要延续之前的培养目标,提高民族声乐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在演奏时的表现力。民族歌剧是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音乐的发展史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之中,将民族歌剧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歌剧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接受民族歌剧的熏陶,提高我国高校中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了解演奏时的发声技巧与方法,提高高校学生的民族声乐能力。
在高校的民族声乐课堂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乐曲的熟练程度,但忽视了学生在演奏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在实际的高校民族声乐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乐曲的同时,用心感受乐曲中表达的意境美,改变之前的呆板练习课堂,转换课堂沉闷的学习氛围。通过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的结合,让学生更加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向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靠拢,摆脱原有的模仿歌剧的形式,创新民族歌剧的表达方式,在演奏中体现自己的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高校民族声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合适的民族歌剧让学生进行体会,如《江姐》、《木兰诗篇》,通过欣赏这些歌剧,让学生充分了解歌剧的背景资料,体会歌剧中人物的心理动作与想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歌剧的情景之中,勾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例如学生在欣赏《江姐》这一作品之后,可以体会到所写人物江姐在抗战时代的不屈不挠、胆大心细,心中对信仰的执着坚守等,在遇到类似的曲目时学生可以通过声音来表达这一人物特点。在欣赏与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之后,学生在下一次表演中,可以使得自己演奏出的乐曲更加富有感染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与影响。
将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演唱时尽可能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减少外来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在新时代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剧文化发展创新,坚持自身民族文化的特色,促进我国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