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芳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前言:在高校教育领域,图书馆是决定学校藏书、知识信息存储质量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组织教学、办学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出全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重视图书馆管理模式技术化、信息化创新,因此,馆员需要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模式体系建设当中。
在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获取方式上,有了全新的转变[1]。与以往信息获取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图书馆工作体系,在获取方式上呈现出明显的现代化、创新性特征。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在线检索体系。能够方便在校师生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检索和搜集有效文献资源,从而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也能够为全校师生自主阅读和检索文献资料,提供便利条件。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关于资料载体方面也有所创新和优化[2]。与以往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相比,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包含纸质文献资料,同时也包含电子资源等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随着资料载体的多元化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发完善。读者根据自身实际要求,选择便利的文献载体方式。在实现基础纸质资料的检索与阅读情况下,实现电子资料的拷贝与复制。载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显著提高读者对资料的检索和阅读效率。
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信息共享。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图书馆员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馆藏信息共享平台。针对高校图书馆内部资源情况进行分类,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体系。从而为读者实现自动化检索,快捷式阅读,提供便利的技术条件。
在信息化背景下,馆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具体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从而在正确的理念支撑下,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首先,图书馆员需要端正工作态度,规避传统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形成双管齐下新型管理理念。其次,图书馆员需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在思想上清楚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当中,保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体系逐渐成熟化。同时,馆员在实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时,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在具体执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时,要考虑到广大师生对服务方面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服务和管理模式体系进行创新。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领域,馆员要对服务模式体系进行创新。首先,在信息化检索背景下,馆员需要对文献检索体系具体操作要求和方式方法进行渗透,促使读者能够对文献检索步骤形成正确思想认知,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为此,馆员可以定期围绕信息化检索,组织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让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在线检索系统操作要领加以掌握,保障文献检索更加安全、高效。同时,馆员需要重点进行多元化、特色化服务项目的研发与创新。根据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具体要求,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馆员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建立公众号,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馆员要做好图书馆环境信息一体化管理。首先,馆员要根据新时期读者对信息的检索需求,构建自动化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自动检索、图书借阅等服务平台。以便师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和设备,自主完成图书检索、借阅等相关操作。同时,馆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自动化、信息化馆藏资源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设备,定期对馆藏资源数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保障馆藏资源环境安全,避免图书丢失、馆藏资源数量匮乏等不良问题的发生。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馆员要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化管理体系工作要领。积极学习信息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体系,从而保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办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创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创新性工作体系,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实现长久发展,进一步巩固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