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毫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 桂林 545001)
2017年4月,习近平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口对广西提出要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成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1]越南在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位于向东南亚延伸的桥头堡位置。开展中越跨境红色旅游合作是进一步弘扬中越两国友好情谊的正确之举,更是广西和越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的必然之路。
广西和越南开展中越跨境旅游合作拥有着较久的合作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双边洽谈机制。2008年4月广西与越南高平4省签订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2010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越跨境友好合作备忘录》。2013年10月中越两国签署了《关于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备忘录》。2016年4月,龙州县与越南高平省签署《中国广西龙州和越南高平省北坡跨境红色旅游合作备忘录》。2018年4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成为我国首批跨境旅游合作区,试验区将从边境旅游转型升级新功能、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等5个方面进行中越边境旅游合作的新探索。[2]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以来,广西与越南边境省联合高层互访就高达650人次,友好往来1300多人次,工作会晤57次940人次。[3]如此频繁的双边政府会晤与合作也为两国开展中越跨境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广西靖西和越南高平,能利用开展跨境红色旅游的资源类型主要有三种。1.遗址遗迹类:广西靖西以胡志明洞为代表的胡志明历史遗址遗迹大约10处,越南高平也有着占地5700平方米的北坡国家级特殊历史遗迹区,遗迹区内有胡志明洞、马克思山、列宁泉等遗址。2.历史纪念馆类:广西靖西拥有广西第三个以胡志明为主题的纪念馆——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越南有北坡国家特殊历史遗迹区-胡志明纪念馆等建设较为完备的历史纪念馆。广西靖西在“十三五”期间将建成中越友谊广场、胡志明革命足迹陈列馆、中越友谊纪念林等一批中越红色旅游合作新景点。3.革命历史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志明在靖西开展革命运动时生活极度困难,一边躲避越南反革命分子的追杀一边指导越南国内开展革命运动,靖西百姓就为胡志明提供送饭、护送、购买弹药等援助,靖西青年杨涛还因护送胡志明壮烈牺牲,在广西靖西的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里还遗存有《胡志明选集》《胡志明与中国》等记录胡志明与靖西人民那段难忘的友谊的书籍及诗册。
广西靖西和越南高平省的边民一直以来都有民间友好往来交往历史,目前广西与越南目前已结为友好城市16对,友好村屯20对。广西靖西市和越南高平省还经常举办青少年友好交流、边民大联欢、妇女培训和发展等活动。2016年5月,广西靖西市在屯盘乡孟麻街675号界碑处举办了“中越边民大联欢”活动,当天大约2万名中越游客参与到活动中。2016年9月广西靖西举办了“2016中国·百色靖西乒乓球国际邀请赛”来自越南高平省等边境4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等地的8个代表队开展为期三天的中越友谊赛,加强中越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
双边景区在餐饮、交通、住宿、娱乐等方面需要提高的空间是巨大的。一方面,景区之间的交通通行条件较差、游客候车时间较长,尚未开通景区直通车等;再者,景区缺少餐饮服务和医疗救助服务,双边核心景区都需要爬山进洞,且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有时游客难以适应气温、海拔等环境变化,因此景区应当设立医疗救助站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一方面,景区游览区缺少有趣的互动游览项目,双边景区都是以实物静态展出,无游客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针对中青年、国外游客、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不同类型的人群设计不同的解说方式,注重场景设计,用体验性强、代入感强的情景融合的解说,传递红色信息弘扬中越人民友好情谊。如今这样仅以实物展出的旅游观光项目已经很难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下游客的游览需求。
通过广西靖西边关国际旅行社的游客数据统计,每一年的游客数量维持在200—400人之间。虽然每年接待中越游客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开发出这一条国际旅游线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与获得的收益相比远远是不够的,项目成本回收期太长。2017年,红色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游客平均年龄只有35岁,其中00后和10后占比13.8%,90后占比12.7%,80后占比24.2%,70后占比20.1%,60后占比17.3%。[4]目前双边中越跨境红色旅游线路的游客群体是以广西靖西、越南高平本地及我国广东部分地区的中老年团队出游为主,消费潜力更大的经济发达市场客源地、青年群体、家庭等客源群体尚未挖掘开发。
语言通畅是顺利传播中越友好情谊的重要桥梁。中越跨境红色旅游合作需要使用的最基本的语言是中文和越南语,但是经过实地调研走访,无论是广西靖西还是越南高平国家特殊历史遗迹区等纪念场所,能提供双语讲解的景区工作人员只有6位,广西靖西有4位,越南高平有2位,其中广西靖西能提供越语讲解的导游都是边民兼职,缺乏对越语的全系统性学习和掌握。越南是一个有着54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有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双语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中越红色旅游线路的合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广西靖西和越南高平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体系衔接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立体化、智能化旅游交通大通道。双边政府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以统一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打造一条通关便利、具有边境特色并且能连接双边红色旅游景点的交通路线。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景区缺少餐饮服务和医疗救助服务,双边景区适当的引入民间资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餐饮、救助等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景区游览区缺少有趣的互动游览项目,双边景区都是以实物静态展出,无游客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双边景区应该加强景区展馆科技化和智慧化运用,针对中青年、国外游客、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不同类型的人群设计不同的解说方式。注重场景设计,用体验性强、代入感强的情景融合的解说,以生动、有趣、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向到访游客展示中越这段“同志加兄弟”的情谊。
目前双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靠“内需”发展跨境红色旅游的动力远远不足。因此需要“借力”,加强与广西经济较为发达的南宁、柳州、百色等城市联合推出“中越边关秘境游”“追寻胡志明足迹”等旅游专线。在越南客源方面,加强与河内、胡志明市相关旅行社的联合营销,在线路设计上加强互补性,一方面以时间为轴,设计一条重走“革命路”的中越友谊线路,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另外一方面,结合双边的“边境自然风光”、“边境少数民俗文化”等优势,开展“红色旅游+”的线路组合设计。在红色旅游客源群体上,在巩固团队中老年群体基础上,充分挖掘青少年和家庭出游市场潜力。通过定期举办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动,组织双边家庭到这些历史遗迹区开展追忆等活动,在过关上放宽停留时间,简化通关手续,在激发旅游动机上,通过给予一定的旅游门票优惠、购物补贴等措施,开拓青年及家庭出游消费客源群体。
中越跨境红色旅游合作顺利开展,加强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双语旅游人才,通过奖学金计划,互派留学生到广西和越南交流学习,接受中文和越南语及导游服务知识、通过专项培养中越跨境红色旅游合作人才计划,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增加暑期夏令营等短期学习形式,参与对象既可以是在校学生的寒暑假研学也可以是在参与到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中的一、二线人员,不断更新旅游管理知识,学习新的导游服务技能,以便在开展跨境红色旅游合作中遇到的困难时及时探讨解决对策。最后,加强双语导游队伍建设。在讲解员来源上,既要有专职的中越语导游,也需要注重发挥“民间的力量”。可以通过发动两国大学生、高中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讲述这段历史来进一步的了解中越人民的友好情谊。也可以引导当地居民以及企业家和知识分子等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充分激发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