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萍 唐月民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媒介技术的变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造纸术、印刷术、电子技术等,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类文化传播速度和效率。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与进步都改变着传播环境和生态,进而影响社会系统的各个领域。媒介生态理论的研究对理解媒介及媒介环境有重要意义。
“媒介生态学”最初由多伦多学派的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并由纽约学派的尼尔·波兹曼正式使用,波兹曼提出将“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媒介的结构和内容影响人对事物的理解、情感、价值和选择,媒介作为环境本身的属性会对人的思维结构和认知行为模式产生巨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各种电视综艺节目在与其他节目类型不断融合、交叉发展过程中,出现繁荣发展与瞬息即逝之态势,即不断涌现又不断消亡。这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营造了全新的生存环境,又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这一理论影响下,作为电视媒介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综艺节目也将在传播形态、创新内容、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化。
近些年我国各级电视媒体与广告商不遗余力地支持人气火爆、立意新颖、原创力十足且能够在同质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电视综艺节目,导致国内脱口秀、竞技类、真人秀等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带来同质化现象的严重问题,让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缺乏创意的电视综艺节目,越来越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无论是业界还是观众都期盼耳目一新的创意节目,这就为喜剧综艺节目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媒介环境,东方卫视恰逢其时推出了《欢乐喜剧人》。该节目在2015年4月开播后经过一年的创新升级,在2016年第二季总决赛时,在同时段收视率比拼中以3.61的比率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达到11.29%,网络播放量超过9.6亿,收视率拔得头筹。
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首次提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研究”。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提出的“媒介场所论”则将媒介看作个人表演的舞台和场所,并进一步提出“戏剧理论”。该理论将人作为媒介场所中的表演者,在媒介环境中塑造角色并进行编剧、演绎和塑造“前台”形象,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好像是喜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1]基于媒介环境理论的影响,《欢乐喜剧人》节目组在主题上更加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传播内容中全景式再现了喜剧人的日常生活。《欢乐喜剧人》节目的各个喜剧创作团队基于日常生活中不同人物角色而塑造的戏剧人物,努力贴近受众心理预期。无论是第一季、第二季经常使用的喜剧片段式的小品模式,还是后三季经常使用的综合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的戏剧创作模式,其内容主要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将现实人物形象及其行为模式进行再加工,建立与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从某个角色感受生活中的人物、行为或场景,甚至深深体会到生活就是一个喜剧化的表演过程。[2]这在《欢乐喜剧人》的五季节目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为“喜剧和人”这一主题,例如青少年喜欢的《星际旅行》《大话西游》;日常百姓的逸闻趣事《碰瓷》《看病》《老人院》等;时空转换与再现的《热带惊雷》《赏金猎人》《感染者》等;感人至深的情感写实《人生》《老爸》等。同时,《欢乐喜剧人》融合了喜剧竞技和喜剧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在节目播出前后,将喜剧人台前幕后的故事融入其中,使受众既能欣赏喜剧人的表演艺术,也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喜剧人的排演过程和生活一角。例如,第二季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小品《那一夜》以喜剧人的节目创作、排练过程作为内容,揭露了喜剧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受众感动的同时,竟有分不清虚拟和真实的感觉,深深体会到喜剧人背后的艰辛。同时,通过节目组布置的剧场式舞台,使现场观众能够全景式地观看喜剧人的台前幕后,使受众通过节目的排练环境、演出环境等视角看到喜剧人的日常排练过程,体会到喜剧人的心态起伏、情绪变化,实现了竞技式综艺节目与真人秀综艺节目在喜剧形式上的融合。
加拿大传播学者、媒介环境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类为了生存而选择最需求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媒介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新的媒介进步补救了旧媒介的不足,数字时代人类对数字媒介表现出强依赖特征,媒介处于不断进化和革新的过程中,而人的需求是媒介进化所围绕的核心。[3]首先,在数字化传播模式之前,对于综艺节目的传播,媒介仅仅是一种承载节目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它不能决定或改变所传播的内容。但在数字化时代,媒介却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动作用。媒介引起了电视综艺节目尺度的变化、模式的变化、传播内容的变化,媒介也改变、塑造和控制电视综艺节目的组合方式和形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媒介成为人类所利用的一种综合性工具。其次,在电视综艺节目内容方面,媒介环境的变化也促使节目的表演者与节目的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以传统晚会中的喜剧节目为例,传播内容上强调传播的单向性,即喜剧演员的表演通过现场或者媒介的传播使观众被动接受。而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全景式的传播模式,促使《欢乐喜剧人》让现场观众改变了单一的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500名观众积极参与现场互动,近距离与喜剧演员接触,甚至共同制作节目的笑点内容,成为《欢乐喜剧人》生产内容方面的一个环节,创新了传统晚会上喜剧节目的内容信息。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在交易市场分割的当下,每一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称之为“产消者”。这种将节目生产者与消费者相结合的受众传播理念,促成了《欢乐喜剧人》对于受众观演模式的创新。节目组通过现场观众对节目进行评分,直接决定喜剧人的去留,增加了受众参与度。播出结束后,节目组搜集各个观看平台观众的意见和评价,对后期节目的制作进行趋向性调整。每一期的结束不再作为节目的终点,而是作为另一期节目的起点,不断将受众的反馈纳入节目的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打磨,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产播的线性模式,提升了媒介生态环境中受众的参与度以及节目播出后的时空利用度。
美国媒介理论学者保罗·莱文森将媒介生态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在研究过程中介入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去审视媒介和周围社会关系,从生物系统视角来观察媒介与周围环境。国内传播学者邵培仁教授进一步将媒介生态理论从时间、空间、功能、营养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化阐释。[4]《欢乐喜剧人》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拓宽,即在时间维度上占据较多的播出机会;在空间维度上增加播出的媒介渠道,拓宽宣传的空间;在功能维度上增加节目的内容范围和情景形式;在营养维度上增加受众和广告资源,从而不断地创新发展。
第一,在时间维度上,实行直播和回放的双重播出,占据竞争优势。电视综艺节目播出时间的合理安排,不仅可以有效避开同类综艺类节目的竞争,而且有力提升播放效果。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媒体迅速发展,《欢乐喜剧人》最初由电视媒体——东方卫视,周末晚9点黄金档播出,后来又联合其它地方有线电视台同时转播,并通过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媒介进行延迟循环播放。通过剧集列表、预告片、节目花絮、笑点浓缩、精彩看点等不同的内容剪辑,满足不同受众随时依靠手机、网络等媒体,可以自主观看,实现了综艺节目在时间维度上全方位、多接点的分化创新。
第二,在空间维度上,实行跨媒介的全媒体拓宽。微博、微信、QQ、社区、APP等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发展,提升了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电视综艺节目为增加影响力,必须不断扩展媒介生态空间,促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欢乐喜剧人》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生态环境中,通过微博、微信、小视频、小咖秀、播放台前幕后精彩花絮等方式,利用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无地域限制的优势,充分拓宽节目的播出空间。
第三,在功能维度上,综合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提供丰富内容。人的情感具有社会性,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以一种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泛滥的时代,如何利用媒介本身这一变化的环境,进行节目功能的生态演进,引导受众建立正能量的文化艺术价值观,这是电视综艺节目应该思索的问题。《欢乐喜剧人》以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将小品、相声、舞台表演、曲艺、默剧、杂耍等艺术形式综合运用到喜剧节目中,将生活进行情景再现,为受众提供丰富的内容,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深入到受众生活、行为、思想中。[5]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论证了媒介本身是一种环境,提出影响人类的不是媒介内容,而是媒介所营造的“场景地理”。他认为媒介对社会和人的行为影响,由印刷场景转移到电子场景后,人类的行为、思维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介的“场所”属性决定了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特定行为,电子媒介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情境的合并,促进了人类接收情境、顺序和群体的改变。[6]
第四,在资源维度上,实现受众与广告共同开发。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既基于对受众的开发,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植入广告资源进行拓宽。首先,《欢乐喜剧人》通过吸收不同地域的喜剧演员参演节目,不仅吸引不同地域受众,也通过现场观众的互动,增加参与度,更通过开设各种网络平台和渠道的观众评论互动,增加受众的反馈,拓宽受众资源。[7]其次,积极扩充广告资源,通过节目台词植入广告,如岳云鹏《德云一哥》相声中的“你主持,我参赛,链家的广告,咱俩做”“东鹏特饮咱俩喝”等台词引发观众捧腹的同时,也实现了广告通过节目进行传播的目的。有主持和嘉宾调侃宣传广告品牌,如主持人郭德纲对宝来汽车的品牌植入“今晚的总冠军,开这车送我回家”;有观众席的广告品牌道具和产品的出镜率;还有整合公益活动的营销,如第二季中链家赞助山区爱心图书馆公益行动等,都为广告资源的传播增加了曝光度和观众接受度。最后,利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如爆笑社区、皮皮虾APP等作为网络传播新媒介,既增加了受众与喜剧节目的互动,又增加了节目赞助商的广告信息。通过网络社区的综艺话题和粉丝评论,既增加受众的参与度,又提高了优质喜剧内容与强势IP联合宣传的传播效果。
《欢乐喜剧人》作为媒介环境多元竞争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其热播既是当今受众审美需求的真实表现,也是将媒介生态理论应用到喜剧综艺节目中的典范,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媒介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为更好地建构有特色的综艺喜剧节目,必须综合应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多渠道的传播媒体、多媒介的产播模式、多主题的节目内容,创造具有个性化的电视综艺节目文化影响力,这或许才是当下电视综艺节目主创人员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