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瑶 彭校辉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父母,近几年,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旗号的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在各地高校蔓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随之衍生出来的微商、网购等遍布我们的生活。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的日常消费,当父母给定的生活费暂时不能满足这种消费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许多大学生选择了网络借贷。随着网络借贷的蔓延,近几年因网络借贷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借贷的风险也越来越严重。例如部分大学生因网络借贷产生的骗贷、裸贷、暴力催贷等一系列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学习以及人身安全。为了更好的从根源上解决网络借贷的问题,了解学生消费价值观以及分析网络借贷的原因,提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价值观减少网络借贷的对策。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某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涵盖学生消费价值观、生活水平、借贷消费方式,借贷行为观念四大类。问卷共计1000人次,收回990份,有效问卷852份,有效回收率为86.1%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渐从满足生存需要转为满足享受需要,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第一,消费水平较高。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开支在1000元以下的占15.2%,1000至1500元的占47.2%,1500至2000元的占31.3%,2000元以上的占6.3%。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多在1000元以上,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形式多样化。在被调查对象中在消费内容方面主要为四大类。日常生活消费占42%,学习消费占11%,形象消费占23%,社交消费占24%。在消费方式上线上消费占78%,线下消费占22%。以上数据表明学生消费呈多样性发展,线上消费已经取代了传统线下消费的地位,消费移动化使得学生随时都能消费,减轻了现金的概念,更大程度的刺激学生消费。
第二,消费价值观特点。(1)盲目超前性消费,理财观念不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且经常有月消费超支的情况。(2)重视情感性消费,功利心理突出。在调查中社交消费占24%,其中主要是恋爱消费和人际消费。(3)追捧炫耀性消费,攀比欲望强烈。在高档消费行为中68%的同学认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都会选择名牌物品。在学生中存在互相比较穿衣打扮等攀比炫耀行为,这让许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为了“面子”而引发过度消费。
网络借贷平台打着低门槛、零利率的旗子以及便捷的操作方式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同时满足了大学生因缺乏资金而埋藏的消费欲望。网络借贷的小广告经常出现在高校的各个角落。调查显示,知道网络借贷平台的学生占92%,使用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占31%。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性别不平衡。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容易使用网络借贷。在调查中使用网络借贷的学生71%都是男性。
第二,入不敷出刺激网络借贷。在调查中使用网络借贷的学生52%的月生活费为1000-1500元,在现实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月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同学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还款,因此对于网络借贷慎之又慎。相反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的同学因为足够应付生活开销因此也较少使用网络借贷。同时在使用网络借贷的学生中81%的有月消费超标的现象。因为经济状况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网络借贷就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第三,网络借贷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调查显示只有21%的学生清楚知道网络借贷利息以及服务费的换算方式。大多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便捷、零利率等广告宣传词。实际上网络借贷通过各种手段无形中收取学生的手续费、服务费,导致最终利率可以高达20%左右,已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另外网络借贷的违约成本也是非常的高。
任何消费都因为个体的需求动机和消费心理组成的,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价值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第一,超前享乐价值观。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很大的影响了现代人的消费价值观,再加上各种平台的分期购以及信用卡、贷款买车买房的现象让大学生认为超前消费已经是一种常态。大学生在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情况下一味的追求和享受超前消费,网络借贷就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种超前享乐价值观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网络借贷的队伍中。
第二,虚荣攀比价值观。在调查中可以知道,新生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日常生活,更多的还有社交消费和形象消费。另外大学生容易受到身体同学的消费影响。大学生们会在手机、穿衣打扮、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比较。因为虚荣攀比很多同学会在没有理智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因此产生的“裸贷”层出不穷,因网络借贷退学或丧失生命的也时有发生。
第一、严格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政府应该把控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权,严格把控网络借贷平台的准入制度,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约束网络借贷平台的各种行为。加大对网络借贷平台的违法惩罚措施。整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旦发现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夸大宣传、隐瞒资费、强制放贷、威胁恐吓、暴力催款等危害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非法行为,从严从速处理。[4]
第二,加强学生网络借贷的监管(家校)。对学生的监管必需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父母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鼓励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合法的收入。同时监管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
高校应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一是加强思想引领。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消费。二是发挥三全育人的作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学生自强自立,理性平和的消费价值观。向学生传授借贷信用,金融理财等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防止因缺乏相关知识而上当受骗等事件发生。
第三,培育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消费计划。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内宣传网络借贷。通过观看视频,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传播理性消费拒绝网络借贷的观念。举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责任意思、感恩意识,将理性消费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
第四,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5]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主动转换自己的不良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外界诱惑,不攀比,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科学知识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决抵制网络借贷,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