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冬梅 王瑞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具有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每当幼儿游戏时间,经常能看到教师忙碌地游走于各个区域中观察幼儿游戏,其实大多教师处在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的茫然阶段,该怎样观察?观察幼儿哪些方面游戏行为呢?我园在市级课题活动中重点开展了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游戏行为的观察策略研究,归纳出以下几点供教师们参考:
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及数学区域游戏的特点将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有以下要点。情绪:包含有愉悦、中性、被动。动作:操作游戏材料动作过程是探索类、象征类、嬉戏类。角色:无角色意识和有角色意识及分工。语言:自言自语、同伴之间的交流、协商、合作及冲突等。材料:如何与材料互动、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数学核心经验的了解及运用。
教师进入到数学区域观察时,心中要明确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有的放矢,这样就能真正地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中表现出的情绪、动作、角色、语言、材料等行为时,不能将这些行为割裂开,这些游戏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如亮亮拿到“猜苹果”的游戏材料时笑眯眯的。他问旁边的闪闪:“你和我玩吗?”闪闪没有理睬他,离开了数学区。亮亮走了几步来到刚刚面前问“你和我玩吗?”刚刚摇了摇头,自己去选游戏材料了。亮亮又问了敏敏,敏敏直接说:“不好”。亮亮的小脸上没有了笑容,“你和我玩吗”的声音也明显越问越小。一旁的我看到他沮丧的表情都快忍不住想去做他游戏伙伴,这时又听到亮亮对已经取好游戏材料从他身边经过的顺顺说“你和我玩吗”,估计亮亮自己都没觉得顺顺会答应他一起游戏,所以当顺顺放下自己手上材料来到亮亮身边时,亮亮可高兴了,主动拉着顺顺的手来到游戏场地并让顺顺先选游戏角色。整个游戏过程,亮亮都非常专注,情绪高涨,当亮亮问顺顺是想当小猪还是小兔子,顺顺说我就只想当小兔子,我来藏苹果,亮亮答应了并主动戴上眼罩,不厌其烦地扮演小猪角色。在反复的游戏中,因亮亮的谦让,游戏中两个小朋友相处得非常友好,在反复猜苹果游戏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上、下、里、外空间方位的知识。
观察方法一般有环视观察法、蹲点观察法、重点跟踪观察法。在幼儿刚刚进入小班数学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环视观察来判断进入数学区的幼儿是否都找到合适的操作材料,从而把握和认识其游戏的能力水平和相关经验。然后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玩某种材料时,幼儿的游戏行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出新投入区角的材料对幼儿而言是否适宜。也可以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全程跟踪观察他们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的游戏行为。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类观察方法去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并根据幼儿游戏行为真正地分析出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如:教师运用了蹲点观察法发现:在数学区“小小铺路工”的游戏中,欣欣先将“两条小路”——统一颜色的纸板“马路”和不同颜色的泡沫板“马路”,按照顺序摆在了地板上,随后又将装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石头”操作盒拿到旁边,她先是拿到一个小的纸板三角形在手里,来到纸板马路上开始寻找合适的“洞”,欣欣连续试了三次,不是洞大了,就是洞小了,只见欣欣把纸板三角形放回了操作盒子里面,重新拿起了彩色的泡沫正方形来到泡沫板“马路”面前,很快就按照颜色和形状把马路铺好了。铺完后,她坐在地上随意地玩起了操作盒里面的“石头”,没有继续铺纸板“马路”了。
教师蹲点在“小小铺路工”游戏场地,通过跟踪观察发现欣欣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名称,能够准确地将泡沫板“马路”按照图形的大小不同和颜色之分将“马路”铺好,但在有大小干预、没有颜色提示的情况下,欣欣不能够准确地将大小相同的图形对应上。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前预设想泡沫的马路应该比纸板的马路难铺,泡沫马路有两个维度,颜色和形状;纸板马路只有一个维度形状,可是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才发现颜色的对应对小班孩子来说更容易。聚焦欣欣的游戏行为,结合小班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的物体,注意力持久时间较短的年龄特点,教师分析出如果游戏的难易度没有调整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数学知道的掌握。教师将“小小铺路工”游戏做了调整,在游戏中添加了小动物回家游戏情境性,将泡沫板的“马路”放在纸板的“马路”前面,让幼儿在完成低难度任务后自行进阶至高难度材料。以保持活动对幼儿的挑战性与吸引力,并在纸板“马路”的背面做了一个颜色提示,操作完后可以将纸板翻过来验证自己操作结果。
记录是观察的一种体现,文字式、表格式、照片或DV等形式是常用的观察记录的形式。白描记录是不带任何解释和个人臆断的真实描述。如何分析幼儿行为,记录有效信息,更好地梳理出幼儿游戏行为的总体脉络促进幼儿发展呢?以下是根据观察要点撰写的白描观察记录数学区域游戏“消灭害虫”。
观察时间:2019年1月2日
观察班级:小三班
游戏类型:数学区域游戏
行为记录要点:“消灭害虫”游戏幼儿行为观察
游戏开始:发起者—浩浩,回应者—贝贝。
地点:数学区靠墙的地面位置
游戏过程:拍虫—计数
完整游戏的时间:10∶01—10∶07
幼儿游戏行为——
语言协商:浩浩从数学区的柜子里拿出“消灭害虫”游戏材料,他对身边的贝贝说:“我们一起玩?”贝贝说“好”。
角色扮演:浩浩小朋友拿了一只带有小熊特征“手拍”扮小熊,贝贝小朋友选择了蓝色的代表蓝精灵“手拍”扮蓝精灵。
解决问题:自行解决
浩浩和贝贝知道“消灭害虫”游戏规则,他俩开始出石头剪刀布,贝贝出了石头,浩浩出了剪刀。贝贝开心地边拿骰子边说:“我赢了,我先扔”。
合作:贝贝将骰子向上面一扔,等到骰子落下时凑到跟前一看,朝上那一面上有两只蚊子。贝贝拿着蓝精灵“手拍”,低下头看地面上虫子图片,她忽的一下拿着手拍往地上的蚊子拍下去,然后拿起手拍并将拍子翻转过来,笑眯眯地将蚊子图片从手拍上取下来并贴到荣誉板的蓝精灵后面。贝贝又去拍第二只蚊子,她用力地用拍子去拍蚊子,连续拍了两下,手拍举起时,蚊子还在地上,贝贝喊了老师,并用拍子又拍了三次蚊子,蚊子依然在地上。一旁的浩浩用手直接把蚊子放在了贝贝的手拍上,贝贝楞了一下看看浩浩,然后从手拍上拿下蚊子放在荣誉板蚊子的后面。浩浩说“该我了”,浩浩把骰子放在两手中间晃了晃,两手一下分开,骰子掉到贝贝身旁,贝贝看了骰子对浩浩说“是三只苍蝇”。浩浩举起“小熊”手拍打地上的苍蝇图片,打了一只将苍蝇图片拿在手上,又打了一只苍蝇,打第三只时浩浩笑着对贝贝讲“这是第三只”。然后浩浩走到荣誉板面前,将手上的三只苍蝇贴到荣誉板小熊后面。贝贝也走到浩浩身边,浩浩看着荣誉板对贝贝说“我打了三只害虫,你打了两只,我赢了!”
冲突:观察时间内没有。
操作的成功指数:浩浩和贝贝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巩固并运用了点数比多少的数学知识。
表情:游戏开始时浩浩愉悦,贝贝中性。游戏中间贝贝不高兴,还有些着急,原因是手拍吸不起蚊子。游戏最后浩浩和贝贝都很开心。
教师的介入:贝贝第二次拍蚊子时因手拍吸不上来蚊子,喊了马老师,马老师蹲在贝贝面前说:“需要我帮忙吗?”贝贝说:“蚊子不吸了”马老师说你把拍子来回动一动再试试。贝贝又拍了三次,还是不行。
通过白描式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总结出数学区域游戏活动开展情况,如:材料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个体差异等等。通过白描式的观察记录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已经有水平、个别差异、反思游戏材料的适宜性及自身的教育行为。
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水平有个别幼儿发展水平和班级幼儿发展水平。《指南》中指出每位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表现,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判断幼儿发展的水平,并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调整游戏材料和环境,提出支持幼儿发展的策略。观察不等于看。针对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如果在区域里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不高,经过几次操作后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去操作,那就说明这些材料不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也要反思小班幼儿数学发展要掌握的核心经验是什么。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聚焦幼儿的关键游戏行为,根据游戏观察记录反思并提升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的适宜性。带班教师应做一名有效的游戏观察者,在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活动中自己的已有经验及现有水平能得到不同层面的专业发展,从而使数学区域游戏活动更适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