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伯乐中学树立全员心育理念,通过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九大特色项目建设序列。学校主动构建一把手心育工程,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心育主任为副组长,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团队。通过分层培训、资源共享、家校合作等机制,打造了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第一梯队、志愿者为第二梯队、班主任为第三梯队、全体教师共参与、职能部门为支持的队伍结构。
学校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完善常态工作机制,点线面结合,形成心育中心牵头,各部门、各年级相互配合,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携手共进的心育新格局。
心育中心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心理困惑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校努力建设安全、柔和、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陆续建立了心理接待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阅览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为青春期的学生提供咨询学习与放松休息的场所。
与此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心育中心的软件建设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开展心理监测评估分析,及时把握师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学校心育中心在“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成功升级为“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精神,学校心育中心逐步建立了值班制度、危机干预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和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工作规范、来访者须知等组织实施制度;丰富完善了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和咨询辅导等活动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渗透心理知识,努力做到人人、时时、处处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围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心理技术的运用、心理师资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从不同视角论证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的具体策略。
学校完善“校园危机干预”的程序、预案和工作网络,覆盖每个班级、每个家庭,完善评估、干预、转介的绿色通道,并有效实施校园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控制危机事件对师生的影响,确保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向学生和家长重点介绍心育中心,公布开放时间、咨询内容等,在每个班级、办公室同步张贴“心语室”“栖霞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和“陶老师工作站”的宣传彩页;每月定期出版《心语报》;及时更新学生心理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跟踪记录,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专家讲座、“伯乐新父母学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育主题活动。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学校率先在全区开设规范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表,严格执行。契合入学季、青春期、心理健康月、中考冲刺等节点,心育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组建心理社团——“触动我心”,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控技巧。
学校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独特的“智贤文化”一直熏陶着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因此,打造“五味”校园,强化心理软环境的建设,构建和谐的心理文化,建构良好的心育“生态圈”尤为重要。
1.坚持一项主题:“525我爱我”。
每年5月25日,“心理健康节”如约而至,学校围绕“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的主题开展多样活动: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心育主题板报、手抄报、征文、漫画展,还有心灵与文学相融合的冥想、心理与体育相契合的团辅、心理与美术相结合的自我探索等。旨在通过有仪式感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伯乐师生关注心理健康、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2.坚守一种理念:“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
如果说学校是师生的大家庭,那么班级就是学生们的小家,独特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学校创设“班级名片”,设置班级“心理气象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奋进的和谐氛围,希望在这样的“小家庭”中,每个学生都心情舒畅,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学校于2014年3月成立的“伯乐在线——心理驿站”是南京市优秀教师志愿者项目。心理驿站由12名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志愿者组成。几年来,志愿者们遵循尊重、接纳、真诚、保密的原则,用尊重的态度接纳每个学生的故事,用真诚的心守护每个学生的秘密。同时,立足实效性、突出公益性、增强普及性,积极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育中心的教师们不定期地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群体,走进“骐骥联盟”(伯乐中学职初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进行沟通交流、互动游戏、专题指导,鼓励教师们抛弃以往的“问题”视角,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发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
心育中心的教师们还常常应邀走出校门,以“我心牵你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走访宣传活动,广受赞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品质,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为了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与孩子共同成长。2015年9月,学校“德心共育”品牌项目——“伯乐新父母学堂”成立,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辅导、亲子学堂、微信推送等多种途径加强家校合作,以期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伯乐学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全面健康发展。
以“爱”为名,多措并举,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圈”,让快乐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这是伯乐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愿一路同行,用微笑传递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