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2019-01-14 02:39唐少勋孙明丽
今日财富 2019年36期
关键词:吉林省价值观德育

唐少勋 孙明丽

在当今社会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吉林省高校德育教育改革也开始飞速发展,这主要归因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作为吉林省涉农高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前提标准,将德育作为改革核心,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针对高校的德育教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在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教育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一、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当前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在教材方面,仍延续过去的教材作为讲课模板,给学生们传授老旧的德育方面知识,讲解方面仍处于單方面灌输式讲课方法,虽然现在增加了使用多媒体讲课,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形式主义。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理解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无裨益,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师生几乎没有互动,这种模式会增加学生的抵触及消极心态,使得授课结果不佳,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无法良好进行。

(二)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现实无法挂钩,和学生们无法产生共鸣。通过调查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发现现在许多院校中,德育教育的课堂仍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教学内容也过于空泛,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无法挂钩,具体体现如下:教师上课时抱有满腔热血,然而学生们却在下面毫无兴致。特别是在有关于历史的课堂上,老师所讲的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没有什么共鸣性,因为学生们对于历史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所以师生之间很难产生共鸣。

二、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科学论断,并指出高等教育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载入到高校德育教育里,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涉农高校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只有让高校师生们坚定心中的信仰,并且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积极引导学生们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了解中国、放眼世界,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更加坚定地为了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而奋斗。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提议。

(一)发展德育教育工作,提升传统文化认知。首先,作为吉林省涉农高校,应努力提高教学教师的思想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将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要坚持创新,并且实施强化教学训练,通过校内选拔积极优秀的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并且创造多种机会和方式让他们了解其他高校德育教育模式,让教师团队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相接轨。通过培养主要专业教师队伍,使之壮大,这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实现的前提。我们要坚持以德育为首要原则,将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放在同等位置上,采用创新形势,让德育教育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

(二)德育教育工作渗透于日常生活。一方面,将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联系,用“渗透”的方式,使所有的专业和学科都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涉农高校,要将农业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如我校人文学院,相关历史知识储备量大,所以德育教育传播也会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让整个团队富有创新性力量和水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作为涉农高校,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入自然,让学生们感受“德育”的力量,以便于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增加实践性和意义。

(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了解榜样的力量,落实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涉农高校的历史教育里,我们主要的学习单位还是班级和年级,因此,教师也就成为了与学生们沟通的主体,其言谈举止也会对学生们产生很大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将会决定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所以,在学生们对教师产生极大好感的前提下,学生们也会爱屋及乌,对该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讲的“榜样的力量”。如果教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让学生们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接受一个新鲜事物,并且可以正确树立学生们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们也要从德育和传统双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了解社会现状,可以给予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帮助学生们调整负面情绪。

三、吉林省涉农高校德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基于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偏差性了解。当代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今的社会发展没有过多的价值,甚至对于传统教育抱有一种消极、批判的态度。但事实不是这样,传统文化是应该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先秦思想等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合理的结合,并且以高校大学生为受众群体,集中对大学生的三观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提升做出一个合理的整合,利用德育教育这一方面的传播路径,去强调高校学生内外兼修的做法。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应的方法,应换位思考,多层面考虑学生的想法,并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变成一个良性循环,并将涉农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一个很有必要的重要教育途径。

(二)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学生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学生们对于外界的很大一部分了解都在于互联网,正因如此,在高校的文化教育中才要更加体现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对于外界的感知都抱有一种冷漠的心态,不看、不管,这实在是让人心寒。这种漠视的态度,和不管不顾的行为,终究还是因为学生们对于自身价值的不了解,以及对于社会认同的缺乏。但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是不是也和现在信息数据飞速传播,学生们了解的讯息在网络上要比课堂上更多,而学生们没有一个主观的判断能力所导致的呢?我们德育教育的课堂,本质上应该是帮助学生们去了解事情的多维性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让学生们仅仅去主观的判断一个事情,我们要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们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这可以让高校学生的情操更加的高尚。

(三)弘扬爱国主义,激发爱国精神。我们应该通过德育教育的课堂,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了解现在的发展趋势,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让学生们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性,使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一个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我们作为吉林省涉农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课程的规划过程中,要将德育、思政以及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且辅助以我校特色教育方法,需要多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现今课堂的优缺点,组织学生们认识世界,感悟世界,以一个积极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正因如此,每一个相关专业老师,都应该在德育工作的进行中,反思自我,对于课堂内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优化。用一个创新的新模式来让学生们对于德育方面进行推进,让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涉农高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发展提高,实现新的教育改革目标。

(作者单位:1吉林农业大学;2长春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吉林省价值观德育
我的价值观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反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