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刚
摘 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却不容乐观,挫折教育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组织形式、因材施教的方法、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对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针对挫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挫折教育的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体挫折教育 高校体育 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141-02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推动社会进步有生力量的当代高校大学生则正处于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异常巨大。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之差也让世人触目惊心。1997年国家教委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3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规,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已达到30%[2];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因心理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分别占因病休退学总数的31.9%和22.84%,因自杀而残废的人数占大学生残废总数的21.1%[3],这一组组令人痛心的数据无不说明着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任重道远。
1 挫折教育含义及必要性
事实上,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乐观、淡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4]。
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需要,当今在多元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就必须能够正确分析和理性面对时代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适应甚至引领时代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教育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必然条件和客观要求;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大趋势,素质教育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挫折教育是个体发展内在需求,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加之部分家长的过渡保护甚至溺爱,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只体会到温室里的阳光,未曾感受现实世界的惊涛骇浪,而个体的发展与成功的获得终究要经历困难与挫折,挫折教育是个体发展的主观需要和内在需求。
2 体育教学中应用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2.1 体育教学目标与挫折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体育教学目标是师生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它包含5个方面,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挫折教育的目的是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下,通过现有和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困难、面对挫折,提升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学会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两者都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品质、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能乐观、坦然、自信地面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继而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 树立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积极人生观。
2.2 體育教学环境和组织形式为实施挫折教育提供良好平台
体育教学场地一般为室外或专用场地,面积大、开放性强,便于学生实践和互动,有利于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适应环境,同时也为有挫折感受的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提供了有利平台。心理学观点认为,适度的宣泄是化解悲痛调整情绪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适当负荷的体育活动或者短暂而激烈的身体活动作为宣泄不良情绪的手段,同时体育教学中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减轻受挫学生的心理烦恼,减缓焦虑、紧张、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互动性,教学中常出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场景,这极有利于不良情绪学生感受理解、关爱、包容,得到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与安慰,促进不良情绪的化解。
2.3 因材施教,设置技术梯级难度,渗透挫折教育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都要经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通过梯级难度的设置,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成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技术难度等级要求,使学生意识到技术掌握过程中问题和困难的出现是学习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体育学习本身就是克服自身心理障碍,不断挑战技术难度、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差异化设置梯级难度,对处在不同技术阶段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技术难度要求,避免出现永远学不会或总是吃不饱的极端情况。对于学习进度慢或遇到技术瓶颈的情况要注重引导,给予鼓励增强信心;对于学习进度快、感觉技术无难度情况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适度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障碍”,让其意识到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并不是易如反掌的。通过阶段目标和梯级难度的实施,引导学生意识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但通向成功的道路却布满荆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与挫折,最终实现超越自我。
2.4 通过教学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竞争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竞争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中一定伴有教学比赛,而比赛就势必会有胜负。比赛所特有的竞争性容易使人感受到失败, 感受到挫折, 这给挫折教育提供了原始的挫折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调整失败后的心理状态,从而寻找有效的办法,最终正确看待失败,坦然面对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和问题所在,并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既不能无法达到,而又非唾手可得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引导学生寻找和制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顽强拼搏的意识。
2.5 培养体育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
意志和精神是人的心理素质中重要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突破口。体育学习与其他文化课学习不同,不单要学习理论,还要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并加以实践应用。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智力水平和方法,还受到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制约,故而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更是至关重要。而长期的、系统的体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拼搏进取、不屈不挠、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将会被潜移默化地带到其他学习、生活、工作中,甚至融入到个体的性格当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 结语
在遵循大学生生理、心理基本规律下,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大学生的体质,还可培养健康的身心,科学合理地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美娟,余华.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18(5):295-298.
[2]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测查结果的比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1998(2):77-78.
[3] 路易迪蒙,著.论个人主义[M].谷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