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实践研究之如何分组

2019-01-14 02:46江立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3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分组体育课

江立平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分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数据统计法对南京邮电大学2个篮球普修班进行了不同分组的教学对比实验。结果根据学生技术背景等比例分组教学的班级在考核项目、技术掌握、课堂情绪体验上都要优于随机分组的班级,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  分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102-0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设置、结构等,在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阐述的非常清晰和明确,其中对教学方法是这样表述的:“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教学班学生数在35人左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是每个教师都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教学问题。本文以篮球普修课为例,用实验对比的方法,试图去窥探体育课教学中不同方式的分组对课程目标达成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在实验对象的选择上力求学生的专业背景、技术背景和上课时间的一致。在对本人执教的南京邮电大学17级理科新生篮球普修课6个班,请专家对每班学生掌握的篮球基本技术进行分类(对技术的评定要求是:学生对运(全场之字形运球)、传(两人原地胸前传球)、投(距篮4~5m单手肩上投篮)3项基本技术,3项都基本掌握即为一类,3项中基本掌握2项即为二类,3项中基本掌握1项或1项都不掌握则为三类),选择技术背景分布相似且同为下午时间段的2个班各36人,分成甲、乙班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保持2个班的教学场地器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同步,教学和指导方式相同,学生练习时间、强度和密度相同;分组教学时依据体育教学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漸进、有错必究,进行指导,控制每组指导时间大体相同。

(2) 根据场地情况每班各分成6个教学组每组6人;甲班教学分组不考虑任何应因素,随机按点名册秩序形成,结果组内成员技术背景差距较大且分布不均;乙班按技术背景在组中占比大致相同掺杂分组,每组基本形成一二三类极差且技术背景由高到低人数递增(具体见表2)。

(3)通过一学期16次课的教学后,选择同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项课考核内容(罚球线单手肩上投篮10个)测试记录成绩,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算。请专家在双盲情况下,在同一时间按期初同样的标准,对两班学生进行基本技术掌握的3类评定,记录各类人数。分别在第1、7、14次课时,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对所有学员进行3次课堂情绪体验调查。综合以上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查不同分组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技能学习、情感体验所产生教学影响。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考核项目(罚球线单手肩上投篮10个)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由表3按班组分类统计进球数和离散度,明显可见乙班在进球总数和个人进球平均数上均高于甲班;但在离散度上缺少甲班高于乙班0.2,考虑到进球数的区间在2~8,所以可以认为乙班学生间的进球差距要远小于甲班。同样在以小组进行统计的进球数上也能反映出在组间相比进球乙班多于甲班,组间差距乙班小于甲班。由表4按学生技术背景分类统计进球数和离散度,可见3类学生的进球平均数都是乙班高于甲班,离散度却是甲班高于乙班即同技术层次学生的进球差距乙班小于甲班。

表3、4的结果反映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在考核项目上,不同的分组产生了不同的考核结果,乙班在进球总数、各平均数和离散度上均领先于甲班,说明乙班的分组方式对考核项目教学产生较大的正面的影响,仅从考核项目的教学效果上看乙班要明显强于甲班。

2.2 学期前后两班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专家评定结果统计分析

表5显示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两班在对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全面度上都有提高,但在提高层度上乙班要明显强于甲班,特别是从技术一类人数的增加和技术三类人数的减少都证明了这一点,由于采用的是双盲的评定所以对两班一类学生增加的来源无法明确,但从数据上可认为在一类学生增加和三类学生的减少上乙班要好于甲班。说明了乙班分组比甲班分组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篮球基本技术。

2.3 情绪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由表6可见,甲班学生的积极消极情绪都是随着课程的进行而增强的,说明甲班学生课堂情绪随着课程的推进的加剧着情绪的两极分化;反观乙班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其积极情绪得以增强,消极情绪是逐渐减弱的,说明乙班学生的课堂情绪是趋同的;两班比较乙班学生的课堂情绪比甲班要更正向。

3  结论

在篮球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教学和依据技术水平掺杂分组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有不同。掺杂分组教学在这次教学实验中显示出对提高学生考核成绩、运传投基本技术全面掌握和课堂情感体验上的优势;特别是在控制全班学生技能和情绪差距扩大上掺杂分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更好。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于掺杂分组让组间学生的技术背景差距有阶梯且阶梯不大,让学生在学练中有信心追赶,交流更容易,学练气氛更融洽,教师在分组指导中更具有共性,使指导的有效性大为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4  讨论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交流的活动。它是一个由人的言语、行为、表情和场地器材、气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影响普高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是相当多的,如学生性格、技术基础、中小学背景、课程设置、场地器材、天气等,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又纷繁复杂,所以对体育课教学的研究很难全面及深刻。本文以小样本量控制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突出分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虽然在代表性上有一定的欠缺且随机分组具有偶然性,但结果是客观科学的。普高体育教学在运动项目上有几十种,每一种运动都有其独有的技术结构和运动内涵,练习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在现有的一对多(30人以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分组教学是提高教学练习效率的唯一方法,本文虽然是对篮球教学分组的实验研究但在体育教学方法的层面上对所有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5-72.

[2] 王成军.对体育教学中异质分组的探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5):73-74.

[3] 严志平.浅论合作新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科研,2001(3):30-32.

[4] 马玉娥.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医学教育,2005 (4):41-43.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分组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体育课上的“意外”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讨厌的理由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