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荣威玉欢爽
摘要: 湖南省产业结构序列近十年来历经了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势必要求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作出调整。从当前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来看,湖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仍有剩余,第二产业仍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提升。从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偏离情况来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仍有剩余,金融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长强劲,工业及房地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研究表明,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之间并不均衡,总偏离度高达16.1。因此,湖南省应根据产业调整情况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预警机制;根据产业需求建立人才培养储蓄机制;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建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带动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等。
关键词:湖南省;人才结构;产业需求;结构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9)06-0074-07
收稿日期:2019-10-05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由于发展目标与终极目标的差异,往往会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高等教育目标的发展偏向理想性,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而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希望是效能、效率的同時达成,具有相当大的时间要求。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需求的满足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产生一定的偏离。
近十年来,湖南省的产业结构序列经历了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演变过程。产业结构的转变势必促使就业结构的调整,而就业结构的调整势必要求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作出相应调整。《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省人才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1]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湖南省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中强调,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通过“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妥有序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2]。这说明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矛盾,优化人才结构是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首先,随着产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人才供求关系也势必调整,这需要人才结构优化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提出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南省随后又推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四化两型”发展模式,并制订“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的“三量齐升”计划。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无疑会对湖南省的产业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势必要求人才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促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湖南省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潜力。2016年,服务业在湖南省GDP中的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产值最大的产业。这意味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工业成为湖南产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乘国家推动“中部崛起”战略之机,湖南省获得了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平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片区等重大战略机遇[3]。湖南省的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对新时代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有效地判断新时期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性,并针对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予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对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间关联性的探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英国经济学家William Petty(威廉·配第)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中首次阐述就业报酬因产业而异的事实,他发现了劳动力在“农业-制造业-商业”之间不断转移的现象,初步探讨了劳动人口在产业间转移以及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认为劳动报酬差异在就业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Petty并未对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4]。Colin Clark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上升;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上升,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开始上升[5]。Lewis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阐述了劳动人口在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之间流动的一般规律,并形成了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理论[6]。Julia分析1998~2007年德国经济相关数据后发现产业专业化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较大,且为负面影响[7]。Drucker对美国制造业的竞争性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评价其作用于就业结构所产生的效果[8]。所有的这些研究,都较好地阐释了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随着国外学术思想的引入,国内学者对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间关联性的探究也在逐步展开。蔡昉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变化有一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就业结构调整[9]; 景跃军和张昀指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深远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合理选择产业发展战略是促进就业增长的关键,而就业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0]。
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宏观层面探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向从更具体的、特定区域探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如马万华、高树唐以珠三角为例探讨了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11];刘芳从产业升级的视域全面分析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算,综合分析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水平[12]。周玉翠等分析了浙江省11市自1991年以来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相似性,发现各市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相似系数逐渐缩小[13]。廖添土、葛格基于1986~2017年的福建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个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性不强,总体耦合度不高,就业结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演变[14]。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协调关系的研究,首先聚焦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并利用相关理论从宏观层面探讨中国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协调性。近年来,学者们更是将研究的范畴进一步聚焦到具体的、省域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的研究,问题指向更为明确,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强。湖南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态势明显,但是从笔者所搜索的文献来看,较少研究专门探讨湖南省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问题。究竟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是什么状况,哪些行业的人才需求处于均衡状态,又有哪些行业的人才需求处于失衡状况?这一系列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二、湖南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并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换算。
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才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创造新技术,进而促进新的产业快速发展。反之,人才的结构失衡或者匮乏将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更新与优化,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的扩张,需要提高人才质量与数量,优化人才结构。只有当人才数量和结构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时,才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而,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协调性是考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偏离度经常被学者用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唐纳德·博格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人口转移的“推拉”理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同样符合“推力—拉力”规律。相应地,“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以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协调性来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性[15]。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可推演出结构偏离度和总偏离度的公式,即:
结构偏离度:
总偏离度:
式中,S表示第i个分类的结构偏离度,其中的Xi/Xt表示第i个分类下因素X占总因素Xt的比重,Yi/Yt表示第i个分类下因素Y占总因素Yt的比重。本研究中的因素Y表示的是人才数量因素,通过人才的就业结构数据反映;因素X是可能存在人才结构失衡的四个方面;T表示总偏离度系数,是S的绝对值求和[16]。
根据上述公式,若S=0,则人才结构在相应分析因素X下是均衡的,不存在偏离问题;若S<0,则表示人才供给过多、绝对数量过大,存在“供大于求”的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反之则存在人才“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探讨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是以一个国家为参照系进行研究更为合理。这是因为国家更具有人口稳定性基础,而省域通常具有更复杂的外部性和流动性。但考虑到湖南省目前还是一个欠发达省份,人才流动处于净流出状态,其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由本土高等教育来培养。因此,本文从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视角考察湖南省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可行性和适洽性。
(二)湖南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分析
考察2008~2017年情况,我们发现:湖南产业结构在逐年变化:第一产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18.0%下降到2017年的8.9%;第二产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41.7%~47.6%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逐年增强,其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7.8%上升到2017年的49.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第三产业自2016年起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所有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见表1)。
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2008年~2017年各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力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下降,第一产业人力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44.0%下降到2017年的39.7%;第二产业人力所占比重在22.0%~23.9%之间波动,变化相对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人力所占比例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33.6%上升到2017年的37.5%(见表1)。
本研究利用湖南三大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数据,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湖南三大产业人才结构偏离系数(见表2)。考察2008~2017年湖南省三大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偏离度情况,我们看出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偏离情况及特点:
1.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规模稳定。200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为-0.6,2017年为-0.7,其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在35.3%~38.9%之间,说明第一产業劳动力仍有向外转移的潜力,其富余人力规模稳定。
2.第二产业仍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湖南省第二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始终为较大的正值,偏离度在0.8~1.0之间滑动,说明同其它产业相比,湖南省第二产业升级速度较快,有较稳定的吸纳更高素质劳动力的潜力。湖南省第二产业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在44.4%~58.8%之间波动,是总偏离度贡献最大的产业,说明第二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不协调性最大,这可能与湖南省目前正由传统产业向新兴战略产业快速转移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不能较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关。
3.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提升。表2显示,湖南省第三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绝对值虽小,但呈现逐步提升态势。2008年湖南省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2,2017年上升到0.3,其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也由2008年的11.8%上升到2017年的16.7%,上升态势明显。这说明湖南省第三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处于不均衡状态,其对总偏离度贡献率逐年上升的状况也说明了湖南省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4.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不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三大产业结构的总偏离度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总偏离度由2008年的1.7上升到2017年的1.8,其中2014年竟然高达1.9。
(三)湖南人才结构与各行业需求偏离度分析
考察2008~2017年这十年间湖南省各行业经济增量比例结构情况,我们发现,各行业的经济增量中,工业的经济增量所占比重最大,几乎占到了一半左右,在47.2%~53.4%之间波动。其它行业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2017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经济增量比例结构关系分别为:工业49.3%、农林牧渔业13.1%、批发和零售业11.1%、建筑业9.4%、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6.2%、金融业6.7%、房地产业4.2%(见表3)。
考察2008~2017年这十年间湖南省各行业从业人员比例结构,我们发现,湖南省在2008~2017年期间,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结构中,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在51.3%~56.1%之间波动。以2017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经济增量比例结构关系分别为:农林牧渔业56.1%、工业15.5%、批发和零售业11.8%、建筑业9.5%、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5.4%、房地产业0.8%、金融业0.7%(见表4)。
考察2008~2017年这十年间各行业人才与产业需求偏离度及总偏离度的贡献率,我们可以发现湖南省三大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偏离度情况和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偏离情况及演变特点(见表5):
1.农林牧渔业仍有剩余。2008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偏离度为-0.6,2017年其值下降到-0.8,其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在5.0%~10.6%之间,说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仍有向外转移的潜力,其富余人力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态势。
2.金融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长强劲。湖南省金融业的结构偏离度数值较大,偏离度在1.7~8.6之间滑动,其中2017年高达8.6,说明同其它行业相比,金融业有较强劲的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湖南省金融业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在25.0%~53.4%之间波动,是对总偏离度贡献最大的行业,说明金融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的不协调性最大。
3.工业及房地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湖南省工业的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较大的正值,偏离度在1.9~2.2之间浮动,房地产业偏离度在1.2~4.3之间浮动,说明工业及房地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不均衡性最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
4.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趋向均衡。表5显示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这三个行业的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较小,2017年建筑业结构偏离度为0,批发和零售业结构偏离度为-0.1,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结构偏离度为0.1。说明这三个行业的人才结构供给与行业需求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这也说明了这三个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甚至会出现富余状况。
5、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之间极不均衡。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行业的结构总偏离度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总偏离度由2008年的11.0上升到2017年的16.1,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之间,从总体上看极不均衡。
三、政策建议
第一,根据产业发展变化信息,建立适应产业发展调整的人才预警机制。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时间序列上要早于人才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偏离就会是一种常态。但是,相关部门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预警机制,确保这一偏离度维持在平衡的区间范围,并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战略,使人才队伍能顺应产业经济发展的动态需求。如,针对湖南省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下降的情况,湖南省应该发布相关产业的人才预警,维持甚至逐步减少相关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
第二,根据产业需求,建立人才培养储蓄机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紧迫性。从湖南省第二产业人才需求来看,湖南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较大的正值,偏离度在0.8~1之间浮动,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最高达58.8%,有较稳定的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17.4%,2015年实现增加值3 335.3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5%,成为支撑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17]。因此,湖南省相关院校应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提前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准备,为其发展提前储备人才。
第三,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从湖南省人才结构对产业需求偏离度指标来看,第三产业人才结构对产业需求总偏离度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11.8%上升到2017年的16.7%,上升态势明显。这说明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呈现不均衡状态,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因此,湖南省应继续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加大金融业的发展。湖南省金融业的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较大的正值,偏离度在2017年高达8.6,说明同其它行业相比,金融业有较强劲的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第四,建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带动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从湖南省人才结构对产业需求偏离度指标来看,近十年来,湖南省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稳定在-0.7左右,其对总偏离度的贡献率高达38.9%,说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仍有向外转移的潜力,其富余人力规模大且稳定。对于第一产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基本做法就是加强第一产业劳动人员素质培训制度,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但仅仅这样做,难免会使第一产业趋向空心化发展。从世界第一产业发达国家的做法来看,更多的国家是通过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激励第一产业的创新创业,从而实现第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利好政策下,应该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来激励创新创业,最终实现第一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0-08/24/content_247429.htm.
[2]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EB/OL].http://rst.hunan.gov.cn/xxgk/ghjh/201805/t20180525_5019196.html.
[3] 覃正爱.湖南省推进人才优先发展项目化的经验与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05):33-40.
[4] [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马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7-72.
[5] Colin Clark.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M].London: MacMillan Co. Ltd,1940:395-396.
[6] Lewis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d of Labor [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139-191.
[7] Julia,Kowalewski.Specialization and EmploymentDevelopment in Germany:An Analysis at theRegional Level[J].Regional Scinence,2011(90):789-812.
[8] Drucker.J..An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Change[J].Regional Studies,2013(09):1481-1496.
[9] 蔡昉.堅持在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J].求是,2009(05):27-29.
[10] 景跃军,张昀.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05):85-93.
[11] 马万华,高树唐.经济基础与合作办学:珠三角地区的案例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04):36-42.
[12] 刘芳.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迁过程协调分析[J].商业经济,2019(02):77-79.
[13] 周玉翠,等.浙江省各市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相似性研究[J].城市学刊,2019(05):22-28.
[14] 廖添土,葛格.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耦合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9(11):68-82.
[15] 高子平.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以上海市信息产业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0(07):84-87.
[16] 陈玉兰.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基于结构偏离度分析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09-112.
[17]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ccpc360.com/bencandy.php?fid=191&id=74426,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