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具体做法及成效

2019-01-14 02:40许一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多措并举农民增收做法

许一荣

摘要    本文总结了阿荣旗自2016年开始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以来的各项措施,并分析了通过多措并举取得的工作成效,包括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总结出标准化种植规程等,以期促进耕地轮作制度的推广。

关键词    耕地轮作;多措并举;农民增收;做法;成效;内蒙古阿荣旗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23-01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阿荣旗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全旗耕地面积31.45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16年,阿荣旗被确定为耕地轮作制度试点,试点任务面积1万hm2。2017年,试点面积扩大到2万hm2。阿荣旗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为引领,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为目标,以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实施耕地轮作试点任务,确保农民种植收益不降低,促进阿荣旗生态环境改善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    具体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责任

耕地轮作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事关亿万农民利益和农业永续发展[1-3]。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阿荣旗旗委、旗政府把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列入全旗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工作重点,按照农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署,面对规模大、任务重的现状,旗政府和承担试点任务的乡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旗政府统筹部署,制定了阿荣旗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明确了旗、乡镇政府领导、部门、经营主体的责任,列入全旗党政班子实绩考核责任目标。政府分管领导一线指挥,亲自抓,多次召开耕地轮作制度试点落实推进会,领导小组与乡镇逐一对接,落实责任。特别是对玉米优势区的乡镇,多次沟通对接,将轮作任务落实到乡(镇)、细化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的农户地块。村、乡镇政府和农业部门将任务分解、地块落实、数据采集、轮作模式等逐一细化,明确了责任人,形成了“三级承诺、责任到人”的组织管理制度,倒排工期,把各项任务逐一细化,制定了限定完成期限推进表,为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2    多措并举,合力推进

为完成2万hm2耕地轮作制度试点任务,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运行机制和轮作模式,建立科学的耕地轮作制度,旗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

1.2.1    出台试点工作“四项原则”。

(1)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试点效果。耕地轮作任务集中落实在积温较高、玉米规模种植区域的乡镇,共涉及7个乡镇36个村,其中整乡、整村推进达1.72万hm2。

(2)新型主体规模化流转、主动承担任务的原则,确保技术模式到位。2万hm2轮作试点任务全部落实在规模流转土地的地块,分别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2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了为期3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与试点领导小组签订了3年《轮作协议书》。

(3)让利于民、农民受益大的原则,确保社会稳定。轮作项目区土地流转价格平均高出农民自行流转价格1 500~2 250元/hm2,调动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耕地轮作的积极性。

(4)具备先进大型配套全程机械化设备、采用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原则。阿荣旗为把轮作项目区打造成为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对轮作作物集成组装了绿色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从黑龙江农垦直接引进大型配套农业机械220台套,全程机械化率、良种良法覆盖率、绿色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使用率均达100%。

1.2.2    统筹整合项目,确保试点效果。结合耕地质量建设年活动,旗委、旗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项目资源,统筹整合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深松整地、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资金逾3 000万元,集中用于轮作试点项目区开展轮作试点机制创新和技术模式总结探索,为建立长效机制和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奠定了基础。

1.2.3    创新融资方式,解决实施主体生产资金。为解决实施主体流转资金额度大、生产投资高的瓶颈问题,采取“财政补助资金+内蒙古农业信贷担保+邮储银行贷款”的“政银担”合作模式,为项目区解决生产资金9 000万元,为承担试点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1.2.4    订单农业让种地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心中有数。阿荣旗旗委、旗政府牵线搭桥,项目区内的主要轮作作物大豆、高粱、马铃薯、万寿菊等农产品分别由新型经营主体与岭东物流、川粮集团、麦福劳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共签订大豆订单1.2万hm2、高粱订单0.8万hm2,确保了项目区农产品有销路,延伸大豆、高粱的产业链,促进产销衔接。

1.3    采取轮作模式

主要采取“一主多辅”轮作模式。“一主”: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选用高产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增加优质高蛋白大豆供给。大豆主推品种为黑农48、蒙豆30、北豆40、金源55、黑河43等高蛋白品种或三高品种,主要推广大垄高台栽培、垄三栽培、窄行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辅”:玉米与马铃薯、小麦、杂粮杂豆、苜蓿类等作物轮作。马铃薯主推品种为呼H-9、兴佳2号,主要推广宽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早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小麦主推品种为黑麦76,主要推广平播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粱主推品种为绥杂7号、瑞杂7号,主要推廣大垄高台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技术;中草药主推品种为大黄芩、小黄芩、桔梗、防风;饲草主推品种为紫花苜蓿、俄罗斯杂化苜蓿,主要推广窄沟密植技术。

1.4    土壤监测

按每666.67 hm2耕地设立1个监测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各乡镇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轮作试点区域共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30个、非轮作耕地对照监测点16个。秋季采样按要求全部完成,化验分析报告在2018年3月上旬完成。

1.5    四至信息采集

在试点落实中,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的方法,对轮作地块的四至信息与图斑标注等数据,按要求落实到了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1.6    强化技术指导,破解技术瓶颈问题

轮作是种植制度的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试点期间,阿荣旗探索实行“菜单式”服务,聘请专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针对每个轮作项目区进行顶层技术设计,制定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以供农民选择。同时,阿荣旗还根据轮作种植方式的变化,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指导意见,采取技术员与实施主体“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试点项目区,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4次派出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工作督导和服务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按照方案中“一主多辅”轮作模式,分别制定了玉米与大豆、高粱、马铃薯、饲草、中草药、小麦、万寿菊轮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操作要点,共举办集中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逾700人次,举办现场观摩交流会4次、参加人员逾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 000份。项目区全部采用了综合配套技术,全程机械化率、良种良法覆盖率均达100%。

1.7    强化监督检查

为防止虚报和错报轮作面积、不履行协议等情况的发生,春播出苗后从旗、乡镇抽调28名技术人员组成7个核查小组,对试点项目区的轮作作物、面积进行了实地逐块GPS定位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在项目区所在乡、镇、村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规避了道德风险。

1.8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8.1    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培训。在全旗开展了科技之冬农民大培训,从1月6日开始,利用春耕前的农闲时间,组织讲师团分3组深入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直接培训农民1.2万人。以集中办班的形式对全旗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集中培训,共培训1 100人。发放春耕生产建议和轮作技术明白纸4万张。

1.8.2    宣传报道。轮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37篇宣传阿荣旗耕地轮作的规模与效益,其中:《农民日报》上稿3篇,《呼伦贝尔日报》上稿4篇,《阿荣周报》上稿6篇;自治区电台播放1次、市电台播放5次、旗电台播放10次以上;在旗内组织了有较大影响的电视采访和报道4次;国家级网站上稿22篇、自治区网站上稿2篇。为促进轮作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9    资金兑付

组织旗、乡、镇、村工作人员对承担试点任务新型经营主体享受补助面积、补助标准、补助资金检查核实,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 d,无异议后,由财政局将轮作试点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新型经营主体。

2    主要成效

2.1    促进结构调整

通过轮作试点任务的落实,全旗实施了“112233”工程,引领种植结构实现“一减四增”。“一减”即减少玉米种植面积3万hm2,“四增”即增加大豆、高粱、饲草、中草药(经济作物)2.67万hm2。试点任务推动了土地流转,整乡、整村推进达1.72万hm2,全旗规模化流转土地面积超过2.67万hm2,订单生产达到3.33万hm2。

2.2    带动农民增收

2万hm2的轮作任务均以高出农民自行流转的1 500~2 250元/hm2价格全部流转,呼伦贝尔丰华农场在阿荣旗新发乡长发村、大有庄村集中连片流转耕地2 766.67 hm2,流转价格为6 000元/hm2。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丰华农场后,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用,领到农资综合补贴,还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就近离田打工或在家发展特色种养业、发展庭院经济,与非流转土地的农民相比其人均增收3 000元。据测算,2017年,轮作项目区通过节肥、节药和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平均降低成本450元/hm2;大豆平均产量3 900 kg/hm2,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600 kg/hm2;高粱平均产量7 575 kg/hm2,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1 500 kg/hm2。轮作项目区节本增效逾6 400万元,平均3 150元/hm2以上。

2.3    总结出标准化种植规程

归纳总结形成了3种主要轮作模式的标准化种植规程。一是“大豆—玉米—大豆”模式;二是“经济作物(饲草)—高粱—大豆”模式;三是“高粱—大豆—经济作物(饲草)”模式。3种轮作模式经过2年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了适用阿荣旗地区的标准化种植规程。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是土地承包到户地块零散,规模化轮作难度大。建议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土地经营及农民流转土地的扶持,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通过规模化种植、采用综合配套技术使耕地“休养生息”[4-5]。二是试点落实规模小、面积少。建议扩大规模,实现整旗、整乡推进。

4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常态化制度化实施[J].农村工作通讯,2018(5):52-53.

[2] 农业农村部.务实创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J].种子科技,2018(5):52-53.

[3] 黄国勤,赵其国.中国典型地区轮作休耕模式与发展策略[J].土壤学报,2018,55(2):283-292.

[4] 赵其国,滕应,黄国勤.中国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的战略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1):1-5.

[5] 王亚静,王飞,石祖梁,等.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6):13-20.

猜你喜欢
多措并举农民增收做法
多措并举搞好英语写作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多措并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