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电机构智媒体发展的理念创新与路径探析

2019-01-14 02:52冯笑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用户信息

冯笑 熊忠辉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介入与成熟,智媒体正在重新形塑着传媒业态,引发了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上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向超本地化新闻资讯聚合,组织方式从内容生产商转型至平台供应商,运作方式由从自洽封闭系统转变为协同经营。基于此,地方广电机构需要立足本土,积极运用新兴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的用户连接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媒介融合。

关键词:地方广电机构 智媒体 人工智能 媒介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等新兴科技日臻成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传媒行业亦受其影响而阔步迈向智能时代。继“全媒体”“融媒体”之后,“智媒体”一词迅速成为当下的又一热门词汇。对于传媒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既是挑战,亦是机遇。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传媒业原有边界被进一步打破,媒体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与运作方式实现了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在普罗大众逐步适应并依赖智媒体传播方式的进程中,一张极度扩张的传媒业全新版图正在这场角逐中逐步显现,随之而来的是传媒业生态系统的重构。而对于身处时代浪潮中的地方广电机构而言,如何在智能化的社会语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与受众之间的连接力建设,搭建立足互联网的智媒体平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亦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所在。

智媒体技术对传媒业的改变

从早期的全媒体到后来的融媒体,再到当下的智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化。全媒体的概念源自本世纪初提出的“全媒体记者”思想,强调的是媒介形态上的“全”,既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也涵盖“两微一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形式,注重全时在线、深浅互补与交互联动,处于媒介融合的早期阶段。而融媒体概念的流行则是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意见》推出以后,其核心内容在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互动,如报网融合、台网融合等,促使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形式转型,实现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处于媒介融合的过渡阶段。而在前两个阶段之上发展出的智媒体生态系统,则代表了媒介融合的深层次阶段,是“立足于共享经济,充分发挥个人的认知盈余,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自强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的媒体形态。”①它的出现是前两个阶段积淀与发展的成果,亦是商业资本与新兴技术的双重驱动使然。

首先,传播受众向互联网、移动端的迁移已初具规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如此规模庞大的网民群体所能带来的不仅是广阔的商业市场,还有数以亿计的信息数据,这为智媒体的出现与普及提供了广泛基础。其次,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为智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堅实的技术保障。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既可以对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内容进行精准识别,对内容进行画像,又可以通过对用户的生理特征、行为痕迹等数据展开分析,为用户画像,这为实现内容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化匹配提供了前置条件。同时,智媒体的新兴传播方式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智能化、个性化的新闻推荐已广泛应用于今日头条、封面新闻、抖音等信息平台,智能机器人写作技术也早已在财经、体育、灾害等新闻领域落地开花,VR新闻技术亦是频频现身于“9·3阅兵”“两会”等重大新闻场合。以上实践,无疑激发了人们不断探索智媒体发展新模式的壮志雄心。

当然,智媒体的出现亦是对传播业全流程的一次重构。从信息生产的角度而言,智媒体的新闻生产呈现出智能化与机器化的特点。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与全天候工作能力,智媒体能够对互联网上繁芜复杂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展开实时检索与动态追踪,并将这些碎片化信息进行有效归类与充分整合,进而从中获取新闻线索。而智能机器人则会依据所获取的新闻线索,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筛选与组合,再通过预设的模板生成新闻,其新闻生产的速度与精度令人咂舌。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而言,则体现为传播的泛在化与临场化倾向。超大规模的连接数据与种类繁多的数字化应用为智媒体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网络承载基础,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持或可穿戴设备等诸多方式,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与信息资源,万物互联从而触手可及。而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则使新闻传播的视角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转变,用户可以依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观看内容,由此产生的强烈临场感与生动沉浸感是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

从受众分析的角度而言,智媒体带来的是用户与内容之间匹配的个性化与场景化。智媒体通过对用户过往阅读、社交、消费等多方面数据的深度挖掘而为用户精准画像,再依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智能化推荐新闻资讯,甚至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长期追踪与实时分析,预判用户在不同时间、地点对新闻资讯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信息传播的场景化适配。

而从互动反馈的角度而言,智媒体新闻的信息反馈具有传感化与精确化的优势。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使得智媒体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卫星定位等诸多传感设备,实时采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不仅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常规内容,还可以采集用户的肢体动作、心跳体温、脑电波等生理信息,“不仅可以更真实、精确地反映信息在每个个体端的传播效果,也可以为信息生产的实时调节、个性化定制或长远规划提供可靠依据。”②

此外,智媒体还将带来媒体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与可持续。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模式过于单一,不仅收益有限且风险巨大,而随着普罗大众的需求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智媒体的盈利模式将会成为集广告推广、资讯服务、电商销售与社交平台等多元渠道于一体的综合性盈利模式,其中既有免费的、泛化的浅层信息服务,亦有个性化、专业化的深层信息服务。可以预期,智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使传播业步入新的台阶,其所代表的是“互联网+”背景下媒介融合的最新阶段,是互联网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产方式变化:超本地化新闻资讯的聚合

互联网冲击所导致的用户连接受阻,成为地方传统媒体深陷困境的直接原因,而要破解这一命题,通过与智媒体的融合转型,进而构建超本地化的新闻资讯生产平台无疑是最佳选择。超本地化(Hyper Local)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它是基于当前社交网络化和按需服务的趋势而产生的,它依赖于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按需服务,将智能、移动和垂直、一体化支付等融合在一起,这意味着离用户足够近,从而与城市电视台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③

然而,超本地化新闻资讯的聚合并非多渠道信息的简单叠加,而是将繁多的本地信息分类、整合和嵌套,从而实现新闻资讯的个性化生产与传播,即在智能化、移动化、网络化的社会语境下搭建能够辐射本地用户生活、工作、娱乐等多个领域的信息网络平台,依托PGC与UGC相结合的模式生产各领域的垂直内容,并实现所生产内容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化匹配,再以主动服务、定向服务等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

该种新闻生产方式不再是以往单向度的线性流程,而是集生产、反馈、自我强化于一体的多向度的动态生态系统,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个性化推送,即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用户既往的浏览信息、行为痕迹,再按照预设的算法对所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确捕捉,有依据地向用户推荐新闻资讯。这种新闻推送方式改变了以往用户被动接收信息的固有局面,使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选择者,因而广受欢迎,今日头条、封面新闻、字节跳动等都是此类模式的成功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互动化呈现,智媒体通过智能机器人来与用户“对话”,将各类新闻讯息的获取与阅读变为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可以即时采集用户产生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新闻的生产与推送提供依据。

第三个阶段是定制化制作,即通过对用户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经历及其所处场景等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内定制符合当下需求的咨询服务,甚至预测用户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闻期望,实现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动态化匹配。目前,这种将图文阅读、音视频通讯等传播渠道与民众的生活起居、工作社交、娱乐消遣等社会行为相结合的个性化、超本地化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尚未普及,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今后必将深深地嵌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组织方式变化:从内容生产商到平台供应商

智能媒体时代,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话语权力关系不断重塑。随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渠道不断丰富,媒体在信息发布领域的垄断地位已成过往云烟,单纯的自有内容也无法满足当下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智能媒体技术的普及和由此产生的广泛社会联系,促使各级媒体机构从单向度的内容生产商向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供应商转型。

国家经济的繁荣、社会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被充分激活,尤其是与用户自身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的本地生活服务信息的需求亦是水涨船高。因此,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搭建本土化、个性化的综合型生活服务信息平台成为地方广电机构智能化发展的未来方向。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地方广电机构首先需要深度融入到整个城市的信息服务产业中,通过主动与其他媒介的融合互补与资讯协作供应,将机构自有内容与互联网资源、第三方信息、用户生产内容等有效聚合,打造立足本地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对于省市级广电机构而言,这种新型的融媒体平台主要体现为各类“媒体云”,而对于县级广电机构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湖北广电集团推出的“长江云”平台为例,该平台聚合了“云上黄石”“云上潜江”“云上孝感”等上百家地市级媒体端口,以“前台独立、后台共享、可观可控、互助互利”的資源共享模式开展运营。

其次是树立技术与内容双重驱动的理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支撑,通过自主研发或与技术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智能化、个性化的新闻信息采集体系、编辑生产体系与内容分发体系,实现对本地新闻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多元化加工以及多平台发布。再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创办的封面新闻,其自主研发的“封巢”智媒体系统重构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流程,实现了封面新闻与《华西都市报》在组织结构、生产体系、传播方式等层面上的一体化协作。此外,《金陵晚报》紫金山APP与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口碑合作成立了南京本地生活研究中心,为南京用户提供大数据生活资讯。二更等新媒体相继成为城市生活资讯的视音频供应商。这些例子告诉人们,在视音频技术、数据技术乃至各种智能技术不再难以获得的今天,任何组织或机构都可以成为深耕本地用户市场的新型媒体。

为此,地方广电机构需要借助智媒体技术深度分析本地用户的信息需求,强化与本地用户的互动连接,以优质的讯息内容和智能化的数据服务为本地用户提供异于传统媒体的认知体验,最终实现用户沉淀。其关键能否在于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即能否做到对用户既往行为信息的大量采集并深度挖掘,从而实现基于年龄、性别、地域、时间等特征的动态化、智能化内容定制与产品分发,也为地方广电机构的服务优化和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运作方式变化:从自洽封闭系统到协同经营

智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释放,媒体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内容、渠道等单一维度,而上升为生态系统之间的全方位角逐。以往封闭的运作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的媒体发展态势,也难以赢得未来。地方广电机构唯有主动突破原有边界,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行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与传播组合,从而实现跨媒介、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经营,缔造交互共享的平台与市场,形成正反馈、自强化的新型生态系统,从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地方广电机构的协同经营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跨媒介、跨领域的整合重组,搭建立足本地的大型传媒集团,实现对本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应对愈发激烈地媒体竞争。例如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既聚合了天津市各党政机关、高校机构所运维的两千余家自媒体的信息资源,又囊括了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日报社等主流媒体的优质资源,呈现出聚合式生态,其推出的“津云”客户端与“津云·云上系列”客户端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融于一体,实现了多媒体协同经营,构建了形态多样、平台丰富、辐射范围广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二是与科技企业、平台方通力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信息技术的新旧联合,形成多样传播手段与平台,其中较为代表的有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的封面新闻、安徽新媒体集团与北京思拓合众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安徽新媒思众等。三是积极利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型互联网平台“借船出海”,无论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还是各省市县级媒体,都已开设相关账号并且拥有大批粉丝。

当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勃兴为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铺垫,“智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不难预见,“在未来的媒介生态中,单纯的媒体将不存在,支撑智慧城市运转的就是一个大的信息服务业,媒体只是这个信息服务链条中的一环。”④地方广电机构通过立足本土,与相关智能平台运营商加强协作,搭建智媒体生态系统,必将成为衔接城市建设的结构性力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晓庄学院)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郭全中:《智媒体的特点及其构建》,《新闻与写作》,2016(3)。

②彭 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 》,《国际新闻界》, 2016 (11)。

③④熊忠辉:《连接为王:城市电视台超本地化发展趋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7)。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用户信息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