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星 王凯 李红阳
摘要 桃树是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主要水果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桃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病虫害的调查,依据病虫的危害特点以及虫体的形态特征,编制出江苏沿海地区桃树病虫害检索表,提出了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以期为江苏沿海地区桃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树病虫害;检索表;综合防治技术;江苏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0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江苏沿海地区东临黄海,西襟湖荡,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1],适宜桃树种植。据统计,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桃树品种主要有黄肉桃品种群、蟠桃品种群以及油桃品种群。本文以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桃树品种为例,通过田间调查以及查阅文献,从病虫害的危害特点以及虫体形态2个方面编制桃树病虫害检索表,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探讨了适合沿海地区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 桃树生物学特性
桃树(Amygdalus persica L.)原产于中国,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目前主要产区为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桃树高3~8 m,树皮常为暗红褐色,小枝细长常为绿色,小枝上具有大量小皮孔;桃叶面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桃花为单生,花梗极短或几乎无梗,花萼为筒钟形,花萼上被短柔毛,绿色有红色斑点。果实形状和大小因品种和栽培方式而异,常见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色泽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部分品种桃果外有短柔毛,油桃等品种桃果无毛,腹缝明显;果肉为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等,味甜且多汁。
2 桃树常见病虫害检索表
桃树在江苏沿海地区主要病害有桃黑星病、桃缩叶病、桃树流胶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主要虫害有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小绿叶蝉、桃蚜、桃纵卷瘤蚜、桃粉蚜、桑白蚧、桃红颈天牛等[2]。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为害特点编制检索表如下:
2.1 病害
1.侵染桃树叶片
2.初出现不规则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随后转暗或呈紫红色,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桃黑星病(Fusicladium carpophilum)
2.嫩梢初卷曲,颜色发红,随后卷曲程度加重,叶片增厚变脆,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叶表面生灰白色粉状物,最终叶片焦枯脱落…桃树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2.初為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病部逐渐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桃树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us campestris pv. pruni(Smith)Dyte)
1.侵染桃树枝条
2.侵害新梢,病部呈长圆形,浅褐色,随后颜色加深并扩大,病部隆起,并伴有流胶症状………………………………………………………桃黑星病(Fusicladium carpophilum)
2.枝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色,枝条节间缩短且略为粗肿,叶片丛生…桃树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1.侵染桃树果实
2.果实受害后多半脱落,病果畸形,果面皲裂…………………………桃树缩叶病 (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2.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皲裂………………………………………………桃树流胶病
2.果面上生出褐色小圆斑,病部凹陷,随后颜色变深呈暗紫色,周围水渍状,天气潮湿,病斑上出现黄白色黏状分泌物……………………………………………………桃树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us campestris pv. pruni(Smith)Dyte)
1.侵染桃树花朵
2.花瓣肥大变长…………………………………………………………桃树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1.侵染桃树主干
2.病部肿胀,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雨后现象更为严重。树胶与空气接触变为红褐色,干燥后变为坚硬胶块…………………………………………………………桃树流胶病
2.2 虫害
1.侵害叶片
2.成虫和若虫群集,被害叶向背面卷曲
3.不规则卷曲皱缩………………………………………………………同翅目蚜科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3.叶缘向背面纵卷成管状,被卷处组织肥厚不均,初淡绿,后呈桃红色………………………………………同翅目蚜科桃纵卷瘤蚜(Tuberocephalus momonis(Matsumura))
2.幼叶受害,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尖大小坏死点,随着叶片伸展,以坏死点为中心,拉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孔洞,形成穿孔破碎状……………………………………………………半翅目盲蝽科绿盲蝽(Lygocoris lucorum(Meyer-Dur.))
1.侵害桃梢
2.被害后萎蔫枯干,影响桃树生长………………………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梨小食心虫(C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1.侵害枝干
2.幼虫在皮层和木质部蛀隧道,树干中空,皮层脱离,蛀害的桃树下排出大量的虫粪,成虫颈红色………………………………鞘翅目天牛科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
1.侵害果实
2.幼虫从桃果柄基部和两果相贴处蛀入,蛀孔外有大量虫粪………………………………………………………………鳞翅目草螟科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
2.果面蛀入小孔,蛀孔周围凹陷
3.随后愈合形成小圆点,呈青绿色,果肉被蛀空并有大量虫粪,形成糖馅…………………………………………………鳞翅目果蛀蛾科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
3.孔外排出较细虫粪,果面有较大脱果孔,虫果易腐烂掉落…………………………………………………………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梨小食心虫(C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2.靠近花萼刺吸果实汁液,严重时刺吸果实中部以及尖端,随着果实增大,果面坏死斑也变大…………………………半翅目盲蝽科绿盲蝽(Lygocoris lucorum(Meyer-Dur.))
3 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桃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生态综合防治方针[3]。桃为食用性水果,无公害桃树生产过程中对于农药的限制较多,因而要合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农药)结合起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优质种苗并严格剔除病苗,新建桃园加强检疫,防止病苗进入;入冬前及时清除桃园里病叶、病枝、病果等,集中焚烧,消灭枯残体上的害虫和病原体;冬季对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并对天牛等钻蛀性害虫进行驱避;控氮、增磷、补钾,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施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及感染率;健身栽培,合理种植,适时摘除病叶[4]。
3.2 物理防治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主要针对鞘翅目(金龟子等)以及鳞翅目(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成虫,同时辅以人工措施,如人工刮卵、鐵丝刺杀天牛等捕杀各种害虫。
3.3 生物防治
利用害虫的天敌(草蛉、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或在田间放养家禽,以降低害虫数量;选用生物农药;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
3.4 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在不同月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防治。12月至翌年3月上旬(休眠期)全园用5 °Bé石硫合剂防治越冬病虫害;3月下旬(开花前)主要防治蚜虫以及桃褐腐病、疮痂病;4月中旬(开花后)主要防治蚜虫、疮痂病、炭疽病和细菌性穿孔病等;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主要防治桃缩叶病、褐腐病、疮痂病和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介壳虫和桃潜叶蛾等;6月主要防治疮痂病、桃缩叶病和刺蛾等;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主要针对虫害进行防治,包括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潜叶蛾、叶蝉和红蜘蛛等;8月至10月上旬主要针对潜叶蛾、介壳虫、叶蝉和蚜虫等进行防治。由此可见,不同月份的防治重点不同。
有效控制桃树病虫害、提高桃树品质,需要掌握病虫害的防治适宜期,病害在发病初期或未发病时施药,虫害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品种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规定。注意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防止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而影响桃树产品质量安全和产生抗药性。
4 参考文献
[1] 许艳,濮励杰,朱明.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J].地理科学,2015,35(5):658-664.
[2] 施守华.食用桃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6):102-103.
[3] 郑向丽,韩海东,林昇平.“闽选中科1号”桃树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J].福建农业学报,2016(6):668-670.
[4] 徐和兴,王长水.桃树的生物学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