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最终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实践中,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此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關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 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153-02
初中地理的教材设计始终贯穿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敏锐地抓住地理核心素养和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点,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使地理课堂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对教材的宣讲,而是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人地观念和综合思维进行培养,成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平台。对于地理学科,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仅涉及到各种人文知识、地球现象,还包含了各个区域的经纬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的抽象性、复杂程度更高,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感觉十分困难。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各项能力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鉴于此,在今后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1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人地协调观,其是地理教学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是指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协调相处的认知、理解及判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制约,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把握人地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2)综合思维,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学生全面、系统、动态的认知地理事物及现象的思维品质。通过综合思维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维度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能帮助学生把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客观地观察、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色,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3)区域认知,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分析、解释、预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点的能力。区域认知可以让学生从区域的视角对地理现象进行了解,并通过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把握区域人地关系问题。(4)地理实践,主要是参加地理户外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所必备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指引学生灵活地应用地理工具开展相应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地理探究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地理环境。
2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2.1 强化学生人地观念培养
地理是21世纪十分重要的学科资源,通过地理学习可以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个体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的责任,也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在实际中,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现地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地理课堂上,进行地理知识探索,并指引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人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印度》中的“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根据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个案,来分析印度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发展本国经济?(2)那些例子可以证明印度通过因地制宜来发展本土经济?学生经过教材学习,就会得出“因地制宜、农业”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将从理论知识上升到人与地的协调中,指引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2 注重综合思维训练
在互联网时代下,思维远比知识更加重要,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灵活地应用案例设置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刺激,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以《印度》中“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这部分知识讲解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本校的保安服务外包”“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等知识点为出发点,制作成相应的案例,逐层次向学生设置问题:(1)服务外包的费用比自聘更高,那学校为什么要将业务外包出去?(2)学校外什么不外包教学业务?学校还有那些业务是可以外包的?(3)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有什么特点?其他国家为什么会将软件服务外包给印度?(4)我国的整体情况与印度比较相似,两者相比,印度软件外包业务有哪些特点?(5)分析软件外包产业带给印度的好处及风险。教师通过这样的关联性问题设计,可以带给学生思维刺激,让学生对比学校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将服务外包业的概念及核心问题引出来,接着指引学生把印度国情、经济发展与外包服务业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理解印度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教师通过“本校保安服务外包—原因—服务外包特点—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优势—与中国对比—结论”的流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综合思维,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3 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初中地理教材中,选取的案例十分典型,但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感觉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或者具有时代特色的资料,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当地一周内气温变化情况制作成一张图,在进入课堂后,将其展现出来,让学生结合现实图片来拉近与这部分知识的距离,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此节课知识引出来,学生根据现实内容来分析抽象的气温变化知识会显得更加轻松。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调查下一周气温变化的任务,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实践调查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其他地区同一周内的气温情况,让学生对比其与本地区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教师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情况,指引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构建自然地理课堂、社会地理课堂、生活地理课堂,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以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莉.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1):47-50.
[2] 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29-35.
[3] 李正杰.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构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8(1):99-101,103.
[4] 刘婵娟.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5] 赖小英.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