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康
摘 要: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也是如此,篮球教学更是如此。现如今由于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固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篮球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而教师教的质量也不高。因此,笔者根据学生性别、年齡、能力、个性来探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找出其问题并且提出建议。
关键词: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54-02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就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因此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就变得尤其重要了,怎样的方式才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的闪光点?放眼现如今的篮球教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此提出了浅谈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题目。通过根据学生性别、年龄、能力、个性来探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者以及受教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进而少走弯路,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1 因材施教的概念界定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能力、性格4个层面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教学对象的学习效率提高,而教师教学的质量也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因材施教在篮球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篮球教学中教学对象呈现的差异性
2.1 性别的差异性
在篮球教学中,从性别来看教学对象分为男生与女生。男生在协调以及柔韧来讲可能不如女生,但是男生在力量速度爆发力上来讲可能强于女生,这是由性别的差异性决定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有部分男生柔韧就很好可力量却很差,有的女生协调能力不好可是速度却很快。排除先天带来的天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先天不足来加以改善,使其达到一个均衡的水平,或者可以根据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来发挥男女生因性别带来的优势。再从三步上篮来讲,男女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学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学习,有的男生1课时可以基本掌握而有的女生可能3课时都不一定能接受,因此从教学进度的角度来讲,考虑因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的进度不一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2.2 年龄的差异性
从学生年龄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可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贯彻全年龄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要做到具体年龄段具体目标与计划。不同的年龄段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现状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要求教师根据现阶段学生年龄差异性来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例如在15~18岁这个阶段来讲,学生的生理发展处于发育的末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如果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这一特点,那么就会造成始末倒置的局面。换言之,篮球基本功包括运、传、投基本的3个层面,在这一阶段如果还是按照之前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再或者还是生搬硬套的根据前一阶段的强度与负荷来进行篮球训练那么也是行不通的。
2.3 能力的差异性
从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同性别同年龄学生学习的能力、已掌握技战术的能力层次不齐,这属于正常表现而非不正常的表现,这说明学生具有能力差异性。篮球的传接球技术属于水平三的教学内容,但是有的学生到了水平四掌握的层次依然停留在基本掌握而不是熟练掌握,但是有的学生就可以把这项技术运用的很好,达到熟练掌握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其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增加教学的难度以及要求,使其不在原地踏步,这样不仅让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也可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好之又好,让因材施教均衡发展。
2.4 性格的差异性
从学生性格来看,心理学把学生的性格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的学生性格也不一样,因此要对不同性格的教学对象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进而更好的来进行篮球教学。例如胆汁质的学生属于张飞类型,虽然性格外向大大咧咧,过于急躁但是敢于担当,在篮球教学上可以区别于其他性格的教学对象,这一类的学生可以往篮球队核心成员方面着重发展;而抑郁质的学生,在性格上属于多愁善感,情绪波动较大,但是心智相对平稳,在篮球学习中存在缺乏创造性、过于细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区别于其他性格的学生来进行篮球教学。
3 因材施教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3.1 因性而教
篮球教学中,要重视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的差异,对于这一差异不是降低男女生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而是要根据学生性别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更具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篮球教学,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3.2 因龄而教
不分年龄段来教学篮球内容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教育原则的。在篮球教学中切记不可搞一刀切,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可拔苗助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什么年龄段该教学什么内容也是很有必要执行的,按部就班跟着教材走一个教学方法应付所有年龄段的教学对象是不合理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特点来进行篮球教学,因材施教。
3.3 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学生的能力情況可以总结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告诉教师在教学前后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教学以及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让更多的同学能掌握现有的从而更好的进行新内容学习,但是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步发展,否则会造成捡了芝麻掉了西瓜,导致因小失大的结局。
3.4 因性格而教
性格定位了学生的特点,而性格也改变了学生的现状,根据性格来进行篮球教学是可行的。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而根据性格来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是篮球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篮球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不同性格的学生,让其树立信心在篮球教学的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篮球教学的开展保驾护航,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把因材施教中的“材”归结为性别、年龄、能力、性格,对于篮球教学者来说明确学生的差异性是首要目标,其次要做到密切关注学生,尽可能了解每个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篮球教学,通过设置切实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篮球教学成效。面对篮球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反而要迎难而上面对新问题与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2] 马静.大学生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5(29):322-324.
[3] 孙海生.论网球教育对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