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磊
摘 要:本文通过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对衡水衡水学院公共体育课的两个班级随机抽取4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实验期为10周分别进行体育教学。实验得出:快速伸缩式复合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跳远成绩。经过10周的传统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相比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训练对大学生跳远成绩提高作用较大。
关键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大学生 跳远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48-02
跳远是大学生体育课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分为弹跳、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下肢运动能力,由前摆、下蹲、起跳、卷腹和缓冲这些部分组成,而且是由缓冲部分组成的上下肢协调、肌肉协调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可以用来评定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在研究通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实验对照法,对提高大学生跳远的成绩提供科学参考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衡水学院公共体育课2个班级,随机选取4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快速伸缩式复合训练数据进行了收集,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衡水学院大学体育课的2个班级学生随机抽取40名男生来进行实验,以三级蛙跳、跳跃触摸高度、50m跑成为相关的测试项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进行统计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本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对训练10周前后的跳远成绩与相关项目评价指标进行统计。
2 結果与分析
2.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高跳远成绩的可行性分析
跳远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有效性跳远的动作利用身体的协调爆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跳远是一种快速爆发力的运动,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正是提高爆发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因此,将这种训练方法应用于跳远教学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实验研究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训练方法证实了此训练方法对大学生跳远成绩有显著提高。
2.2 试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进行实验之前和对照组的各个指标数据无显著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结果在经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10周后显着改善。在3项测试中50m跑、纵跳摸高、三级蛙跳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50m跑由原来平均8.11s提高到平均7.85s,提高了0.26s;纵跳摸高由原来平均2.6m提高到平均2.65m,提高了0.05m;三级蛙跳由原来平均5.34m提高到5.58m,提高了0.24m。在实验数据上可以看出,快速伸缩式复合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并可以起到提高跳远成绩的作用。
2.3 对照组相关项目素质的统计分析
由表3能够看出,对照组的结果在经过传统方法训练10周后,在3项测试中50m跑、纵跳摸高、三级蛙跳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50m跑由原来平均8.12s提高到平均8.03s,提高0.09s;纵跳摸高由原来平均2.46m提高到平均2.48m,提高0.02m;三级蛙跳由原来平均5.12m提高到5.18m,提高0.06m。可以看出,传统训练方式对运动成绩也是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影响甚微。
2.4 试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实验前跳远成绩平均1.92m,实验后跳远成绩提高到2.11m,提高值0.19m,提高幅度9%;对照组实验前跳远成绩平均1.86m,实验后跳远成绩提高到1.94m,提高值0.08m,提高幅度4.1%。在数据对比下两组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在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实验组中高中生跳远成绩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经过10周的传统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相比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训练对高中生跳远成绩提高作用较大。大学生在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跳远技术特点,应该根据跳远技术要领、科学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2 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体育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运动,实现对体育教育的有效控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仔细观察身体状况并与学生进行交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体育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能为更好地学习技术动作而服务,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雪.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 谷金凤.莱芜市五所高中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0):151.
[3] 刘丽.立定跳远错误动作之我见[J].青少年体育,2014(10):95.
[4] 代丹.对立定跳远相关肌肉训练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7-8.
[5] Donald A.阮棉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